soh logo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790882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790882
过年。(图片:pixabay)
中国年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年,不同的朝代、地域间留下了独特而丰富的过年方式,但大同小异。(图片:pixabay)

中国年俗:二十二天不同习俗,你知道吗?

中国年俗:二十二天不同习俗,你知道吗?

【希望之声2024年2月7日】(编辑:赵子馨) 中国年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年,不同的朝代、地域间留下了独特而丰富的过年方式,但大同小异。按照传统习俗,自腊月初八开始,各家各户便进入了过年的准备期。这里我们一起了解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些重要习俗

腊月初八:祭祀答谢神明

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民间的一句谚语,意味着腊八已然是新年的序幕。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腊祭”的习俗,腊八节是帝王和百姓们祭祀和答谢神明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佛教传入中国后,演变成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人们会在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示纪念。腊八粥的习俗源自佛教,因此腊八粥也被称为佛粥。同时,这一天人们也会制作腊八蒜、腊肉、腊酒等。

腊月十六:打牙祭 祭拜土地公

古时腊月十六称作是尾牙节,也叫打牙祭,现在是年终餐会。是祭祀福德正神的日子,也就是祭拜土地公。民间认为土地公能保佑商家生意兴隆、高朋满座,客似云来。主要以鸡肉、猪肉、鱼肉等肉类祭品祭拜土地公。

腊月二十三:小年 祭灶、扫尘、吃灶糖

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之日,又称小年夜,是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百姓会在灶间设“灶王爷”神位,好好款待灶君,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小年,正式迎来了过年的开端。劳碌一年的人们开始准备年货,筹划过一个舒适的新年。

腊月二十四:大扫除 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扫尘就是大扫除日,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扫除尘垢、蛛网等,里里外外清洁干净。扫尘也有“除陈布新”的寓意,意在将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寄托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愿。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吃豆腐

腊月二十五有磨豆腐吃豆渣的习俗。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豆腐代表着祈福。腊月二十五还有糊窗户、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的习俗

古人过年(〔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局部)
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豆腐代表着祈福。图为古人过年(图片:〔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局部)

腊月二十六:备过年肉食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要准备过年的肉食。年肉”要吃红烧肉,红烧肉则象征著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十足。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人们会宰杀自家家禽,通常以宰杀公鸡为主。民间讲究公鸡雄健,更有喜庆气氛。民谚还有“二十七赶大集”的说法,赶集以采购年货为主。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

腊月二十八要做两件事,发面做馍准备初一到初五的主食,还要装饰房屋,张贴年画、春联、窗花等。

腊月二十九:祭祖之日

对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 “上坟请祖”仪式格外郑重,是向祖先的告慰,也是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的表达。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放爆竹等。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团圆的家庭聚餐,是一年中最为丰盛、最重要的晚餐。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完年夜饭后,点燃蜡烛或油灯,围坐在火炉旁边闲聊,等待着迎接新年的时刻。

正月初一:拜年贺岁

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以压住邪祟。大年初一的习俗包括放鞭炮、拜年等。这一天不能使用扫帚,说法是那样会扫走好运、招致破财。

正月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要带着双份的礼物,回到丈夫家时,还要带回一部分礼物。

正月初三:睡个懒觉

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不宜出门拜年,到了晚上就早早休息,可以睡个懒觉。

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

民间的做法是换下旧的灶神像,换上新的灶神像,表示灶神回到人间,同时也提示自己积德行善,祈求善有善报,祈福避祸。

过年为什么吃饺子 ?(pixabay)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吃饺子也是这一天的风俗。(图片:pixabay)

正月初五:破五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破除新年期间的所有禁忌,不能扫除的规矩。人们清晨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扫除家中的垃圾,扔掉旧衣服,也称为“送穷”。吃饺子也是这一天的风俗。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在传统文化中,大年初七是“人日”,也叫“人的生日”。传说女娲初创世,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被认为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八:谷日

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就预示着来年的稻谷将会丰收,天阴则可能会年歉。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众星下界之日,人们会点亮小灯燃起以祭祀之,并夜观星象预测来年的雨水或旱情。

正月初九:祭天

传说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主要习俗包括祭拜玉皇、道观斋天等。人们在庙里或家中摆设祭品桌,表达对神明的敬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有着多种起源说法,最早是道家的节日,随着佛教的传入,汉明帝推崇佛法,下令在宫内外点灯礼佛,逐渐演变成了规模盛大的民间节日。男女老少出门逛灯市,猜灯谜赢花灯。古时的灯市一般持续三至十天。人们必定要吃元宵。北方人吃元宵,南方人吃汤圆。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以煮汤、炸油、蒸食,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不出正月就是年,对古人而言,元宵节之后还有几个重要的日子,其中一些可能很少人知道:

正月二十:补天穿

也称天穿节、天穿日、补天节。补天穿源自女娲补天的传说,为了感恩女娲补天的功德,每年正月二十日,人们会在屋顶上准备五色石、粘糕点、年糕等祭品,以表达对女娲的敬仰。正月二十也是古人期待风调雨顺、万物欣荣、农业丰收和社会安宁的日子。但自明代以来,这个节日就逐渐不太流行了。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相传在北方曾经连续三年大旱,粮食严重缺乏。然而皇家对百姓无情,征收粮食苛刻。由于粮食匮乏,饥民纷纷饿死,年关时更是走投无路,无家可归。看守皇粮的仓官深感同情,毅然决定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这种行为显然触犯了王法,仓官自知难逃处罚。于是,在百姓取走粮食之后,他纵火焚烧了粮仓,自己也被活活烧死。这一天恰逢农历正月二十五,为了纪念这位无名的仓官,每年这一天,百姓们会在院子里或周围堆满细炭灰或柴草灰,以示怀念仓官和期盼新一年的丰收。这一天因此被定为填仓节。

正月三十:晦日

古人把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而正月的晦日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晦日,被称为“初晦”,寓意着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在正月的最后一天,人们要做的是“送穷”,清理垃圾,丢弃破衣服,以驱逐不祥之气。老一辈的人们更加注重这些传统习俗的遵循。

详细内容点击这里看视频

责任编辑:赵子馨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最新文章

更多 >
中国广播台
美国联播网
粤语台

热门文章

更多 >

最热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