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談到節儉,有一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艾米·達西辛(Amy Dacyczyn)。達西辛是一個母親,為了維持收支平衡,她開始養成節儉的習慣。沒想到,她的節儉習慣出現了一個奇蹟,就是著名的《節儉公報》(Tightwad Gazette)。儘管書名叫《節儉公報》,但書中講的可不是教條式的節儉。你會在書中看到關於謹慎消費、自己作主,如何獲得超越物質的滿足感等寶貴建議。無論你想過更有意義的生活還是想省錢,《節儉公報》蘊藏的智慧都值得你來體驗。
生活心靈膠囊

科技業機台放「綠色乖乖」,國稅局櫃台擺「麥仔茶」,警消及醫護上班拒鳳梨與芒果,天空飛行的機師、空姐怕「醉雞」,討海人忌諱飯桌吃魚翻面,各行業神祕禁忌,信不信由你。

孤獨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現在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孤獨也會讓人睡不好,經常做惡夢。因此,尋求方法來緩解孤獨感對健康是很重要的。

父母面對生活壓力不要閉口不談,不要隱瞞,不要把情緒藏在內心。壓抑的情緒會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不知不覺地,當內心忙著向孩子隱瞞情緒時,我們就疏遠了孩子。閉口不談一點都不能保護他們。一起哭泣、分攤憤怒,這跟分享喜悅一樣重要,能讓我們感受到連結,感覺彼此合而為一,幫助父母不去害怕孩子的反應,也能不那麼為孩子擔心。而孩子則能知道發生了什麼,因此擁有了瞭解父母的關鍵。

從寫一封我們不會寄給孩子的信開始,是有幫助的。寫在紙上能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情緒。想要感受愛,先排出毒素是很重要的。否則,毒素會污染愛,而讓我們無法去愛。罪惡感和羞愧都沒有幫助,請正視現實。

擺脫情緒勒索,絕對不是自私的;而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純粹的、感受到關係中最重要的「愛」-- 這才是關係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我們,只是想要找回關係最原本的樣子。當你決定要踏上這個改變的過程時,請相信自己的決定。

當你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想要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時,請記得以下重要口訣:停、看、應。

當你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想要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時,請記得以下重要口訣:停、看、應。

當我們思考自己的界限時,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擔心:「雖然他這樣讓我不舒服,可是,會不會是因為,我真的抗壓性太差?還是說,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當你覺得在這段關係中,漸漸耗損了你的能量,並且讓你對自己的感覺愈來愈糟時,或許這促使你翻開這本書,也促使你開始想要做一些努力,來改變你目前的生活,以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當我們看清楚情緒勒索的互動模式,以及身處在這樣的關係中,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之後,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要怎麼做,才能不再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自己的人生不再總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要怎麼做,才能擺脫情緒勒索的關係?

當我們很在意別人感受、但卻不習慣尊重自己感受時,面對別人的感受,我們內心很可能是有情緒的。我們會太習慣替別人的情緒與感受負責,太希望別人「情緒可以好一點」。

當我們很在意別人感受、但卻不習慣尊重自己感受時,面對別人的感受,我們內心很可能是有情緒的:

兩歲的貝雅絕望地抽噎著。她的杯子從手中滑落,而媽媽剛剛為此吼了她。她明明不是故意的!

「老師,如果我的困擾最主要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那麼,我要怎麼『提升我的自我價值感』呢?是否我應該要去完成很多成就?挑戰很多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成功。心理治療師說,精神堅強的孩子能夠在挑戰中保持積極的態度,並從失敗中學習。不過,父母若想培育內心強大的孩子,必須避免一些會剝奪孩子精神力量的教育方式,比如預期完美、溺愛孩子、避免聽到孩子抱怨、確保孩子待在舒適圈等等。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幫助他們嘗試新的事物,建立自信。

「老師,你說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很容易陷入情緒勒索……可是,我覺得自己還算有自信,我對我工作的能力蠻有信心的,這樣不算是有自信嗎?這和自我價值感有什麼不一樣?」

找出你生氣的真正原因。孩子的行為是開關,但原因是什麼?你覺得無能為力?孩子上學遲到,你上班也遲到時,你害怕老師、孩子或老闆的眼光?你已經受夠自己做了所有家事,老公卻悠悠哉哉地下班回家?你的媽媽又打電話來抱怨她很孤獨或她的靜脈曲張?你累壞了,你多希望可以看電視上的比賽轉播?

與自己的情緒保持接觸,而不是將它們投射到孩子身上,將能讓父母專注於自己,對自己更有自覺。很矛盾地,想把錯誤歸咎在孩子身上,會讓我們更快筋疲力盡!

當你的收入達到75,000美元時,是否達到了幸福的頂點?曾經有研究說,「是的。」然而,更新的研究發現,收入並不能給人帶來最大的幸福感。

對孩子的感受與想法真的感興趣,會幫助孩子做自己。要陪伴孩子建立自我意識,首先要真正地聆聽他,不要評斷,不要給建議,不要試著引導他,就只是讓他說出他的經歷,幫助他辨認、接受和瞭解自己內心發生的事。

近年來許多父母都不斷地在問相同的一個問題:「我如何教導孩子讓孩子的內心變強大?」這麼多父母努力地想幫孩子增強心理韌性,這是件好事。研究指出,意志力堅強的人具有快樂、成功人士的各種人格特質,包括自主、自信、樂觀、有毅力、適應力強等。

你曾經說過,我們的世界人際關係貧乏。我們生活的環境裡見到的人越來越少,即使當我們真的見到人並且進行對話,仍然沒有真正聆聽彼此所說的話,也沒有全心全意陪伴。這樣的情感斷裂,讓我們變得更容易受傷。

看著他們下棋,我的心思飄到其他地方。我想起自己的爸爸。他會帶我去加拿大福林夫隆鎮北邊釣魚。他凌晨五點會將我從溫暖的被窩中喚醒,準備出門去釣鼓眼魚。他穿上紅格紋法蘭絨狩獵襯衫,衣服上有他的獨特氣味--混合了雪茄、汗水、Old Spice 牌的古龍水。那氣味讓我感到溫暖又安心,帶給我強烈的安全感與親情。

如果有陌生人寄給你一張聖誕卡,你會怎麼做?真的就有一位心理學家隨機將聖誕卡寄給不認識的人,借此研究收件人的心理。結果,大多數收到卡片的人都回寄了聖誕卡給他。

果你是個悲觀的人,那麼你現在很可能正陷於愁雲慘霧中,千萬別絕望!逆境後能否成長,關鍵不在於樂觀的心態本身,而在於樂觀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義。如果你能找出一套方法來詮釋逆境對你個人的意義,並從中汲取積極的體驗,你就能從中獲益。

「你人真的好好~」同事、同學、朋友、家人的要求,總是讓你難以拒絕……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你是,那麼,你多半是大家口中的「好人」。然而你的「好」,反而成為造成「情緒勒索互動」的重要養分之一。

有些情緒勒索者,他們重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大於別人的,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虧待」。可能從小到大,他們時常感覺到委屈、不滿足,所以一旦有機會,他們就希望別人能夠「非常」重視他的需求。為了要讓別人重視他們的需求,他們不惜使用情緒勒索的手段,讓自己在這段互動關係中,能夠占上風。

為什麼有人會成為情緒勒索者?尤其,他很可能是我們的重要家人、親密伴侶、知心朋友、主管同事……究竟是什麼,讓他們變成了對我們不停索求的情緒勒索者呢?他們的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而他們,又有什麼特徵?

所謂照顧不勉強,並不是偷懶,也不是放棄被照顧者。相反的,是不放棄希望。不要讓自己的精神、體力過勞,自己身心穩定,被照顧者也能穩定,照顧品質會更好。

共有約 486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