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古今同頌 內涵深厚風俗知多少?
「九九」也是陽數之極,九九歸一,滿溢又將還原,黃金之秋將逐漸褪色,所以「重陽」也是個陰陽變化的關鍵日子。在古時的九九重陽就有了一些天人交融的登高賞景、感恩祈壽和避厄的風俗,也是今天重陽節活動的主題曲。
九月九日重陽節 涵容什麼文化意蘊?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中華文化中除了《易經》的生命哲學的含意,各種民俗的含意,還有修道成仙的修煉文化的典故,指向生命為何而來的追尋。這個節日意義,實在深厚悠遠。
古今神仙指路避災 中共肺炎大疫解救有道
九九重陽登高源起於避瘟疫。知道嗎在大疫大難中得救的,古今中外都有神仙在救人,神仙如何展現神蹟呢?
賞金碧山水 度重陽佳節──十二月月令圖九月
這幅清代畫院的《十二月月令圖.九月》把重陽節的重要活動,登高和賞菊,交融在畫面的上下,表現得很精彩。我們從這幅畫中去體會,就可看到在重陽節時,古人所展現出來的生活情趣與智慧。
重陽糕的起源為何呢?西漢宮中傳重陽食蓬餌,古代詩詞中也留下不少「蓬餌」繫重陽的詩詞,都映現重陽節食蓬餌的典故。但是「蓬餌」是否為「重陽糕」的註解卻讓人尋它千百度。其實已知周代就有食餌的飲食文化,漢代以後也有類似蓬餌的食俗……
【文史】重陽節 古人如何樂活享壽?
九月九日重陽節不僅是「敬老節」,是個令人歡欣的美善「嘉節」! 歡樂九九、享壽九九。「重九」、「登高節」、「菊花節」都反應了重陽節樂活享壽的內涵妙機。讓我們一起來回味回味,找回過重陽節的樂活享壽趣味,找回憧憬的歡樂元氣。
【文史】重陽佳節倍思親 茱萸辛烈辟邪
九月九日重陽將到,秋山上、綺窗前茱萸結實成熟了,逢寒露清香更芳烈。茱萸的香不同蘭桂,「茱萸自有芳,辛烈獨擅名」!在茱萸女身上展露無遺。每逢九九重陽佳節,茱萸倍流芳,年年伴人細回味!
九九重陽節 傳統習俗之養生功效
黃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中醫認為,重陽節登高、賞菊、插茱萸等傳統習俗本身就具有養生的作用。
【節氣典故】霜降履霜 最是想念的季節
霜降,黃曆九月中氣,2017年在陽曆10月23日交節。霜降節氣裡萬物有哪些特別的反應?冉冉歲將晚,萬物待冬藏。霜降有什麼意含?霜降向人寒,一道寒意、開啟一道記憶?霜降最是人間想念的季節。霜螯、霜栗正美。秋葉落時燃焰彩,豔於春花;菊花殘時傲志節,凜於霜空。
【文史】宜長宜久 九月九日再沐重陽
九九重陽節俗在中國起源非常早。為何登高插茱萸、賞菊花飲菊花酒、吃重陽糕…都成了重陽節俗?古典籍《西京雜記》載東漢…《續齊諧記》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曹丕獻菊、陶淵明東籬賞菊遇白衣使者送酒、白居易…都有九九重陽故事。屈原〈遠遊〉探太虛重陽境不死之鄉,生命如何宜長宜久
九九重陽懷鄉 日暮「鄉」關何處是?
九日九日重陽節,每逢佳節倍思親。登高望遠勾鄉思。王維、蘇轍、丁鶴年和崔顥登高思鄉關,詩懷情致各一方。又逢重陽登高,追索生命真鄉。渺渺瀚宇,世世輪迴,千載悠悠,白雲背後何處是真鄉?萬古過客上下追索,萬里天涯莫作鄉關。返本歸真可有道?…
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配掛茱萸等習俗,相傳是由東漢時桓景和費長房...
黃曆的「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是敬老節。「重陽」也叫「重九」,在《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重疊,謂之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長壽之說。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的意義,曹丕曾書與鍾繇曰:「九九乃長壽日,可聚會也。」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重陽節」在中國黃曆的九月九日。古人將數字分為陰陽,九為「陽數」,因二陽數重疊,故叫「重陽」節。因二九也重疊,故又叫「重九」節。因九九音同久久,有長壽之意,故在台灣又叫「敬老節」。該日有登高的習俗,故又叫「登高節」。還有插茱萸的習俗,故又叫「茱萸節」。尚有喝菊花酒的習俗,故又叫「菊花節」。重陽節也是華人團聚共享天倫的傳統節慶之一。
重陽節,黃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在古代,六叫陰數,九叫陽數,黃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古代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名稱,古代把六稱為陰數,把九稱為陽數,九月初九正好是兩個陽數重合,所以叫重陽節,又叫重九。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侍候戚夫人的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外,嫁予平民為妻。賈某傳出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可見,那時候就開始過重陽節。
黃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九九重陽」之名相傳源於古老的《易經》,據稱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辭》中也有提及。大概在魏晉時期,九九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明代,九月重陽,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更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習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
黃曆的「九月九」是傳統的重陽節。「重陽」也叫「重九」,是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重疊,謂之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長壽之說。重陽節因此又發展為「敬老節」,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貴長命的意義,曹丕曾書與鍾繇曰:「九九乃長壽日,可聚會也。」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臺灣的氣候自九月開始就刮起了號稱「九降」的秋風,吹的是無雨的北風,此時最適宜放風箏。放風箏時不僅外形爭奇鬥豔,還以「風吹相咬」﹙就是玩風箏「打架」﹚為樂事。好鬥者往往會在風箏上加裝暗器,如小鋸片或尖銳的鉛片等,用來切斷對方的絲線,或者是放長絲線去纏拉大風箏的尾巴,然後再用力一扯就將大風箏拉下來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的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不僅傳誦千古,並成為九九重陽節的代表性詩作。中國文化向以「九」為陽數 ,因此將九月九日雙九這一天稱為「重陽」,而九九音久久,係長壽之意,又有了敬老的內涵。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名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它的命名由來是這樣的:古人稱單數為陽數,雙數為陰數。九月九日,月日並陽,所以稱為「重陽」。重陽佳節的起源根據《二十四史》大約可以追溯至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