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助學金
硅谷理財Guno:助您順利拿到「助學金」
文:余亨之・大紀元 由於對「申請助學金」存在誤區,每年有數百萬的家庭沒有提交申請,或本應該獲得助學金的家庭,卻沒有拿到助學金。當家庭收入、資產、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對申請助學金有影響嗎?如何應對?曾是全美500强,硅谷軟件公司總監的理財專...
「精明理財」講座 如何為大學費用做準備
面對不斷上漲的大學學費,學生和家長們該如何應對?2016年4月25日,Quest大學諮詢公司、華諮處和湖濱銀行聯合在華諮處舉行題為「如何為上漲的大學費用做準備」的講座,介紹獎學金、助學金等資助及申請技巧。
申請美國大學助學金 五個細節須注意
美國高校的錄取季節已經到來,一般學校都有名目不同的教育補助經費可供學生申請,而助學金的額度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就讀意願及全家的開銷。因此,面對各校承諾的眾多助學金,慎讀此類來函,並理解各項補助的意思,將有助於您對該校的評估,並衡量未來四年的經濟負擔。
在重視教育的加拿大,政府和各社會機構、社團每年都為專上學生提供林林總總的獎勵和財政援助(Awards and Financial Aid),僅獎學金就名目繁多,但不少人由於不了解獲獎門道,導致每年都有很多獎學金是空置的。據2014年的數據顯示,全加2.5億元獎學金中有1500萬被空置。
在重視教育的加拿大,政府和各社會機構、社團每年都為專上學生提供林林總總的獎勵和財政援助(Awards and Financial Aid),僅獎學金就名目繁多,但不少人由於不了解獲獎門道,導致每年都有很多獎學金是空置的。據2014年的數據顯示,全加2.5億元獎學金中有1500萬被空置。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成為國際學生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如何獲得資金支持。有很多獎學金機會正等待著像你一樣有決心的學生領取。下面是一些如何獲得出國留學獎學金的步驟。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羅馬尼亞(Romanian)學生柏迪亞(Burdea)是2012年QS中歐和東歐婦女獎學金的獲得者。她分享了如何開始她選擇的項目,未來的志向以及一些關於獎學金申請的建議。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許多在澳洲留學生都想申請獎學金以減輕學費負擔。本文將提供幾點有關申請獎學金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申請者提高成功機會。
(大紀元記者朱江博納公園市報導)瑞貝卡‧貝爾Rebekah Bell畢業於加州Biola University in La Mirada大學,曾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她在博納公園市(Buena Park)政府舉辦的研討會上分享了如何做到大學畢業無債務的經歷。
(大紀元記者謝彥澳洲悉尼編譯報導)在澳洲聯邦政府最近大肆宣傳的「亞洲世紀獎學金」計劃中,每年將只有不到1百名澳洲人可獲得此獎學金到亞洲學習。
(大紀元記者馮閱編譯報導)根據2010年加拿大統計報告,畢業時仍揹負貸款的學生比例從過去幾十年的49%上升到了57%。同時,畢業後學生的貸款總額從15,200加元飆升到18,800加元。
一位大陸高考落榜的寧夏男孩,去年經過星騰科資訊諮詢公司的輔導下,竟被美國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破格錄取,並給予全額獎學金,成為哈佛有史以來,錄取分數最低的華人學生。
德大學生隱瞞存款得助學金 遭判刑
(大紀元記者吉男德國巴伐利亞報導)2011年是德國聯邦教育資助法(簡稱BAFÖG)實施40週年。1971年制定的這個法律,其目的是實現教育機會平等,就是說,讓青少年儘可能不受父母收入高低及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得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志趣,獲得相應的教育機會。依照這個法律,上各類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和上各種職業及專業學校的中專學生,如果他們的父母收入有限,不能完全承擔子女的教育費用,那麼學生本人就可向有關部門提出資助申請,得到的數額多少因家庭和本人情況而定。這種資助通常被稱為BAFÖG助學金。據聯邦教育的統計,迄今為止享受BAFÖG助學金的大學生共達400萬之多。
知識無價,但追求知識卻讓人負債累累。美國教育部最近發布統計指出,全美大學生畢業時人均負債約2.4萬,學生貸款總額近9千億。對此,部分私立文科院校推行協助還款計劃,根據所得計算還款金額,鼓勵畢業生投身公職等低所得的工作。專家直指,有保障的聯邦學生貸款仍為首選,且學生自始掌握債務情況、積極清償才能根本解決。
在美國如何籌措私立學校教育經費
父母親為孩子們準備大部分的教育費。不過,也可以申請一些財政補助...
澳洲綠黨28日一項新的3.5億澳元的教育計劃,旨在增加教師人數和對學生們的支持,並希望政府能夠採納並迅速實行。
牛津大學向澳洲土著學生提供獎學金
(大紀元記者琅琅編譯報導) 日前,英國著名的牛津大學決定向澳洲土著人提供兩項研究生獎學金,希望籍此來激勵新的土著領導人脫穎而出。
(大紀元記者葉恩婕綜合報導)教育一直是美國社會的重點議題﹐各級政府也投注龐大資源以提昇教育品質。然而隨著數以千計的資深教師退休,加上許多在低水平學校(low-performing schools)的年輕老師因工作壓力而求去,使得教師離職率不斷攀升,這個問題促使美國各學區消耗大筆經費,在秋季開學前為補足老師的缺額進行一場人材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