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300問】

中華文化有「血月」之說嗎 有教人避難之法嗎?

作者:容乃加
血月不祥是迷信嗎?中國歷代史書中將血月視為禍殃的徵兆。( ROBERTO SCHMIDT/AFP/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50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5月26日是2021年中最大滿月之日,月球正好到達近地點,天空中將出現比平時大14%、亮度增加30%的「超級月亮」,同時還將伴有「血月」,將成為「超級血月」的天文奇觀。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都可以看到月亮「帶食(蝕)而出」,此外,環繞太平洋的地區都可以看到這次的「超級血月」,新西蘭可以看到月全食的整個過程。

「血月」是月全食時的一種天文奇景。當滿月之日發生月全食,此際的月球完全被地球陰影遮擋,而太陽光譜中的紅色光可以穿透地球大氣層,經過折射的紅光照映在月球上,讓滿月看起來呈現暗紅色,就是一般說的「血月」。2021年5月26日將發生月全食,月球剛好經過近地點,這個「血月」就比平常的大,也就成了所謂的「超級血月」了。

「血月」是純自然現象嗎? 中華文化有「血月」之說嗎?

中華文化的確早有「血月」之說,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

在歷代史書《天文志》中都有月變的觀察,也多有「血月」的記載。還有專門「月占」著作,像是唐朝李淳風的《乙巳占》和西漢的易學大師京房的《周易妖占》都有「血月」的記載。

《周易妖占》將月變赤色的血月視為不祥的災難徵兆,尤其是兵禍和旱災:「月變色……赤為爭與兵」、「赤氣覆月,如血光,大旱,人民飢千里」。

李淳風《乙巳占》的第二卷是「月占」,看月象以占卜國事天下事,他說「月若變色,將有災殃」、「赤為爭與兵」,就是說月變為赤色時要起爭權的兵禍。《乙巳占》又說「月犯蝕參,貴臣誅,赤地千里,其國大飢,人民相食。」指出當月食參星,又出現赤色,赤地千里時,國內將出現大飢荒,嚴重到人民相食的地步。這些看法和京房的《周易妖占》是一致的。

中國歷朝歷代史書中也都將血月(月赤)視為禍殃的徵兆。比如:

《後漢書·五行六》:「事天不謹,則日月赤。」指出:對天神不敬,行事違反天道,則日月變赤色。

《魏書·一百五》:「天日月星變,編年總繋魏及南朝禍咎。」指出:在南北朝的歷史中,日、月、星的變異,聯繫著災禍罪咎的事端。

《隋書·志第十六·天文下》「天氣未降,地氣上升,……若於夜則月赤,將旱且風。」指出:陰陽不調,陰氣犯陽,在夜間表現出月赤,那麼就會有旱災和風災。

《宋書·志第五·天文五》:「月變色,為殃;青,饑;赤,兵、旱……。」指出:月變色將有災殃,變為赤色時,是舉兵爭戰的徵兆,而且有旱災。

試問:這些史書中記載的血月(月赤)的禍殃徵兆難道是「迷信」嗎?

中國歷代都講究天人之間的對應理則,所以在史書中都有天文志專卷(僅《遼史》沒有天文志),觀察記錄天文現象與異象,作為天子施政的依據。從內容來看,中華歷代的史書之《天文志》,是一部巨大的實證考察科學記錄,並且以領先世界千年的天文觀測科技為基礎(點入參見:中國古代獨步天下的天文科技成就),代代相繼推求,以正天道。

中國上古早有《周髀算經》,是天文數學的專書。史官觀測天象運行與日月星變對應人間的變化,歸結出施政的理則依歸,並可用以推測未來的歷史發展。這些天文志的記錄歷代相承,從中可以看到天文現象周而復始的規律,和天文異象帶來的警訊徵兆,屢屢得到應證。

舉例來說,《南齊書·志第四·天文上》記載血月和兵變:「永泰元年(公元 498年 )四月癸亥,月蝕(月食),色赤如血。三日而大司馬王敬則舉兵。」永泰元年是南齊明帝在位的最後一年,這一年四月出現血月,三天後大司馬作亂舉兵,五個月內,齊明帝薨。

該書還有一則記載:「永元元年八月己未,月蝕盡,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遙光伏誅。」在南齊東昏侯(蕭寶卷)永元元年八月出現血月,始安王蕭遙光舉兵被誅。兩年後,東昏侯被另一個舉兵的臣下殺死了。

再說一個現代的例子,1949出現「血月」,中國這塊神州大陸發生巨變,蘇聯扶植的中共紅朝竊奪了中國,血洗神州大陸,直至今日。

面對「血月」災殃  傳統文化有教人避難之法嗎?

中華文化講天人合一,這在天文現象中表現的特別明顯。西漢經學家劉向以為:日、月蝕及星逆行,都不是太平的常態,自從周朝衰亡以來,世間人事多亂,道德水準降低了,因而天文現象對應發生變異的現象(見《史記三家注》)。

個人遇到「血月」這種天象異象,怎麼辦?太史公在《史記》中留下智慧之言勸世:「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無之。」就說要避免不祥的災難,「修德」是最好的辦法,至於說尋求補救辦法或是作法驅邪以求平安等,是屬於末流的做法。

「天象昭垂,千古如一」,當前全球病毒危機四伏,正是道德敗象畢露招來的。真正的平安之道就在每個人的心中哪──回歸傳統道德文化,培養浩然正氣。信否?一正就能壓百邪!@*

─點閱【中華文化300問】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 泰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禪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禮。
  • 連夷狄皆有君主,不像中國的君主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是孔子傷時之亂而嘆之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史記‧太史公自序》)
  • 蓋儉嗇無文,雖未合於禮之中,而猶不失為淳古之風,是即本之所在也。居喪者與其習熟於儀節,而無慘怛之誠,寧可過於哀痛,而少品節之制。
  • 鳥兒為何來到他們身邊?真有因緣嗎?(孫明國/大紀元)
    看看這些故事,想想世間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聚首,像不像是恩與債的交會呢?施恩與欠債都有報!萬物有靈,受人之恩湧泉相報。當下的善緣來自過往善行的善報。
  • 如果給你一千個不重複的字,把它們排列組合成一篇新文章,並且只能四個字為一句,還要句句有意義、富含典故,你能夠做得到嗎?
  • 到了孔子的時代,禮壞樂崩,孔子要救世,怎麼救?只能從歸正人心著手。怎麼歸正人心?首先釐清禮樂的本源。這個本源就是人心,要有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