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藝術在當代的勃興與作品的升值態勢

[英]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發現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布面油畫,1904年作,136.7×213.4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C)

font print 人氣: 127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珞珈、張小清採訪報導)近年來,古典寫實與當代寫實藝術正蔚然復興,16年前創辦於美國的「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簡稱ARC),而今已成為集結全球藝術界同好的權威平台。近日,就寫實藝術創作、教育以及很多讀者關心的藝術品收藏投資的話題,該中心首席運營官卡拉‧萊桑德拉‧羅斯(Kara Lysandra Ross)接受了大紀元的書面採訪。

大紀元:作為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的首席運營官(COO),你的願景如何?日常工作是什麼?

羅斯:我的目標是將寫實藝術(Realist Art)運動凝聚成全球性的力量。在視覺藝術領域,有很多組織在倡導寫實,但是每個人都專注於做自己的項目。我想讓藝術復興中心(ARC)成為一個不僅是宣傳和推廣我們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協力宣傳推廣所有其它組織作品的地方,讓世界看到當代寫實藝術運動的聲勢已經多麼浩大。

我的工作是與學校、展覽館、博物館、雜誌等許多非營利組織及藝術家個人聯網,從而匯成全球性的運動。ARC也為寫實藝術家舉辦年度國際沙龍比賽。去年共有1,000多位藝術家報名提交了2,500多件作品,其中75件作品先後在巴塞羅那的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MEAM)和紐約的沙瑪冠蒂美術俱樂部(Salmagundi Club)展出。籌辦競賽和展覽需要花大量時間。

我們的姊妹組織「達‧芬奇計劃」(The Da Vinci Initiative)──其工作重心是將寫實藝術技巧帶入中小學教室──正與ARC合作,創建ARC沙龍的高中生分部,也將舉辦寫實藝術比賽。據我所知,這是第一個高中生的國際藝術比賽。

大紀元:您的家人一直在收集19世紀的古典藝術作品。為什麼你們會專注於19世紀藝術而不是其它時期的藝術呢?

羅斯:我的父親弗雷德里克‧羅斯(Frederick Ross)第一次發現19世紀的畫作是在1977年,當時那幅畫只售四五千美元,今天則已增值到100萬。雖然那時他沒有多少錢,第一次參加19世紀藝術拍賣會時,就花去了淨資產的10%。這一時期藝術吸引他的就在於內在價值。在拍賣會上,看到一件件傑作幾乎賣不出什麼價錢,他不明白藝術世界發生了什麼,讓技巧這樣高超、題材這樣多元的美麗畫作賣價這樣低。但他知道這些畫的質量擺在那裡,一定是很好的投資,事實證明也是如此。現在他也收藏當代寫實藝術家的作品,我們近50%的藏品都是在世藝術家的畫作。

大紀元:為什麼你覺得升值的會是古典藝術作品,而不是現代藝術作品?

羅斯:澄清一下,進入21世紀,「現代作品」和「現代派(或現代主義)作品」必須要分開。現代派作品,或者說創作於20世紀50至70年代的作品,已經不再是現代或當代的作品。仍在沿用那一時期流行藝術理念和手法的藝術家們,實際是「復古」的,在我看來也是過時的。

隨著21世紀寫實藝術運動的推進,我們必須承認這場運動從其題材、視角來看都是當代的和現代的,即使所運用的藝術技巧本質上是古典的。

我認為寫實藝術作品──最頂級的19世紀作品和後當代作品都會升值,原因在於其技巧和表現力目前都被低估了。進行視覺傳達畢竟是視覺藝術的主要功能。

寫實作品使用的是一種通用語言──每個人可以觀賞和理解的視覺語言。一幅抗議戰爭的畫作、描繪悲慟家庭或是美麗春日的畫作可以獲得每位觀眾的理解,不需要用言詞向他們說明所觀看的內容。

現代派藝術需要借助闡釋和炒作來實現其價值和意義。現代派作品往往是觀念藝術,僅依賴於某種通常是很花哨的概念,經過畫廊老闆和藝評家的鼓吹,獲得比作品實際創造的更多的意義。這種藝術不需什麼真正的技巧,也缺乏內在價值。現代派藝術大腕們的作品也已經升值到很少有人能問津的程度。

比起一擲幾千萬買藝術品的人來說,能花數萬美元買畫的人要多得多。總體來看,19世紀和後當代寫實藝術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大紀元:你能不能給我們舉幾個19世紀藝術作品近幾年升值的例子?

羅斯:當然可以。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註1)的 《早餐》(Le Déjeuner Du Matin)在紐約蘇富比2003 年10月28日的拍賣中拍出948,800美元,在2008年4月18日的紐約蘇富比拍賣中又拍出2,057,000美元。

[法]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早餐》(Dejeuner Du Matin),布面油畫,1887年作,91.5×55.9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C)
[法]威廉‧布格羅(William Bouguereau),《早餐》(Dejeuner Du Matin),布面油畫,1887年作,91.5×55.9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C)
註1:威廉‧布格羅(1825—1905),法國學院派畫家。

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註2)的 《發現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在1995年5月25日紐約佳士得拍賣中拍出2,752,500美元,在2010年11月4日紐約蘇富比拍賣中轉手以35,922,500美元成交。

[英]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Sir Lawrence Alma-Tadema),《發現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布面油畫,1904年作,136.7×213.4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C)
註2: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爵士(1836—1912),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畫家。

約翰‧威廉‧高沃德(John William Godward,註3)的《穿黃色長裙的少女》(Girl in Yellow Drapery) 2007年12月6日經海瑞得(Heritage Auction)拍賣拍出233,025美元,2008年10月23日在紐約蘇富比再度上拍,以362,500美元落槌。

註3:約翰‧威廉‧高沃德(1861—1922),英國拉斐爾前派與新古典主義畫家。

最近創下紀錄的是愛德華‧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註4)的《廢墟間的愛》(Love Among the Ruins),這幅畫在倫敦佳士得2015年7月拍賣會上拍出2,200多萬美元。伯恩—瓊斯售價第二高的畫作僅賣到200多萬美元,是2005年成交的。

[英]愛德華‧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廢墟間的愛》(Love Among the Ruins),紙上水彩混合廣告色和阿拉伯膠,約1873年作,96.5×152.4cm,私人收藏。(Courtesy of ARC)
註4:愛德華‧伯恩—瓊斯(1833—1898),英國拉斐爾前派後期畫家,也是工藝美術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紀元:在投資價值之外,你是否認為藝術收藏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羅斯:絕對是這樣。專業藝術家創造藝術,不僅因為他們喜歡創作、有話要說,也是因為他們需要以此為生。藝術家依賴收藏家以支持他們繼續創作。自有職業藝術家以來就是如此,在古羅馬時代也是一樣。如果人們不收藏藝術,藝術家就無力去創造。收藏家讓藝術家能做他們所做的事,如果沒有人買他們的作品,我們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機構就沒有什麼可保存的。即使是收藏已故畫家的畫作也有助於文化保護。口味在變,時代在變。

很長一段時期內,博物館都在拋售19世紀的繪畫作品,因為在現代主義的高峰期,它們受到了極大的詆毀。現在博物館則正把這些畫買回來,也把它們從庫房裡搬出來展覽。如果博物館拋售的時候收藏家們都不買(有時只賣幾百美元),這些畫的歸宿很可能就是垃圾箱。

上面提到的拍出3,500多萬美元的阿爾瑪—塔德瑪的《發現摩西》,在20世紀中葉一度賣給了一位只想要外框的藏家。這位買家拿走了框子,把畫丟在畫廊外的垃圾箱旁,後來被畫廊老闆看到,給撿了回去。

大紀元:對於剛剛踏入收藏界、缺乏藝術史專業背景的入門者,你有什麼建議?

羅斯:買你喜愛的作品。即使最終沒升值,至少你還保有自己珍愛的東西,並且很有可能你鍾情的作品他人也會青睞。如果升值了,那麼你就是一舉兩得。這不像股票和債券,後者不會讓你真正享受到花錢買藝術放在家裡的樂趣。當然,如果你收藏藝術真的是想要投資升值,還有其它一些因素要考慮。

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首席運營官卡拉‧萊桑德拉‧羅斯(Kara Lysandra Ross)。(Courtesy of Kara Lysandra Ross)

 

 

卡拉‧萊桑德拉‧羅斯(Kara Lysandra Ross)現任藝術復興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簡稱ARC)的首席運營官,兼「達‧芬奇計劃」(The Da Vinci Initiative)首席執行官——該計劃致力於在美國公立和私立中小學推廣寫實藝術教育。卡拉早年畢業於德魯大學藝術史系,曾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實習,作為19世紀歐洲繪畫領域的專家,現定期為英文大紀元的藝術專欄撰稿,同時也是《美術鑑賞》(Fine Art Connoisseur)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作為著名收藏家、藝術史學者、教育家、ARC創始人兼主席弗雷德里克‧羅斯(Federic Ross)之女,卡拉也助力父親編輯了《威廉‧布格羅作品全集》(Catalogue Raisonné on William Bouguereau),並為第二版撰寫了第28章。她參與策劃組織了2014年寫實藝術大會(TRAC)的未來具象藝術版塊,也擔任了2014/2015年度ARC國際沙龍現場展的策展人和主要組織者。此外,她也被公認為研究埃德蒙‧布萊爾‧萊頓(Edmund Blair Leighton)的權威專家,眼下正在編撰萊頓作品全集。電郵:kara.ross@artrenewal.org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班牙畫家約翰•保羅•布蘭奇(Juan Pablo Blanch Ribó)出身於繪畫世家,是家族中第十二代畫家。他的父親和意大利畫家達芬奇對他影響至深。
  • 當今的全球藝術市場,當代藝術明顯占主導,這與當代藝術作品唾手可得有很大關係,不過,青睞傳統藝術的收藏家們仍可抓住先機,購進貝里尼、丁托列托和提香等古代大師的傑作。
  • 和當時許多歐洲知識分子一樣,馬戛爾尼伯爵熟讀了萊布尼茲有關中國的著作,還有杜赫德圖文並茂的《中華圖誌》。不久,他將率領英國使節團出使中國。對於自己的這一使命,馬戛爾尼充滿了興奮和期待。
  • 在信仰題材之外,藝術家們也常藉夢境來表現寓言與神話,或進行自由敘事,特別是浪漫派藝術家,他們在捕捉無形的夢時,常常青睞噩夢題材……無論表現形式如何,這些藝術作品往往像夢本身一樣打動和啟發觀眾。
  • 在今天的意大利北部,有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帕多瓦(Padova),這座城市之所以馳名歐洲,因為它擁有舉世聞名的聖安東尼奧教堂(Basilica di Sant'Antonio)以及著名的帕多瓦大學。中世紀時期,富庶的帕多瓦吸引了許多藝術家、文學家長期居住於此,從事創作。帕多瓦擁有濃厚的藝術氣息,曾被莎士比亞稱讚為「藝術的搖籃」。
  • 顧愷之多才多藝,善作詩詞、精於書法,尤其擅長繪畫。因為他的才華多元,當時的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他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 清明節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祭祖自周朝開始,到唐朝成為官方節日,宋朝極盛,元朝多從本俗,明朝把清明列為「時享」,歷經清朝、民國,一直到今日,一直保留著清明祭掃,懷遠追祖的傳統。
  • 拉斐爾.聖齊奧(意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本名拉斐爾.桑蒂(Raffaello Santi),畫家、建築師,1483年出生於意大利東北部馬爾凱省的烏爾比諾鎮。
  • 尤其生活速寫,就是速寫生活。生活裡所見或經歷的美好事物,都是入畫的極佳題材。畢竟「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不論寫作、繪畫、音樂、食物料理,都是在生活裡用心觀察、品嚐、淬鍊出來的。
  • 我們常會遇到這種情形:對一部大片的過度炒作,讓我們無法再享受不帶觀念感受電影的原初樂趣,我們的觀影經驗因此有所保留,也變得有點玩世不恭。然而就佛蘭德斯(今比利時)畫家安東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又譯范戴克,1599—1641)的肖像畫來說,無論你在觀展前讀到多少盛讚之語,也不會影響你親睹畫作那刻的體驗。在這裡,你可以信任宣傳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