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0日訊】鄭欣的宿命通功能,常常讓他在無意中回到「過去」的上海,有時是一陣槍林彈雨、有時是一段靡靡之音。「過去」說來即來、說走就走,彷彿像看電視一樣,他有時都會忘記自己是什麼時代的人……
經常出差的鄭欣到過很多地方。他喜歡出差,因為他對傳統的物事充滿興趣,而且他與生俱來的宿命通功能又能讓他看到那裡曾發生過的歷史。
鄭欣的公司在上海——這也是另外一個潛意識裡的因素,使他比較喜歡四處出差的日子,更甚於待在公司的辦公室裡,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對於上海,他一直有股說不出的複雜情緒,因為他透過宿命通功能看到老上海的頻率非常密集。
說來就來 說走就走的「過去」
例如當他走在上海街頭時,四周的環境說不定哪時會瞬間變成數十年前、或上百年前的模樣,也許是一陣槍林彈雨、也許是一段靡靡之音,但幾步路之後,也許又變回二十一世紀的街景;購物時,店鋪跟老闆的模樣也可能忽然變了個樣,告訴他東西要賣幾個袁世凱大頭。
鄭欣雖然樂意看到過去,但因為他的宿命通功能並無法自由運用,「過去」說來即來、說走就走,由不得他控制,也不能像看電視一樣,說不看了,把電源關掉就行了,遂使他經常產生時空錯亂,經常忘記自己是什麼時代的人。
如果看到的過去遙遠且大多雷同,那也還可以習慣成自然。只是上海的過去,尤其是百年來的歷史,卻是前所未有的驚心動魄。對鄭欣而言,一個歷史場景突然出現在他的腦海中,經常會使他在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情緒受到一番波動。雖然他努力地試著盡量不被影響,只是這種思想上的影響,並無法像看戲的人一般,看戲時十分投入,隨之哭笑,但結束後就把戲中的喜怒哀樂留在戲院裡。
因為不知從何來由的,他對於某些過去的景象,特別百感交集,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何如此,只是隱隱察覺,那些過去的歷史,彷彿與自己有關。
上海的歷史
鄭欣經常看到的老上海,其實都不是時代太遙遠的古代,而是集中在近代這一、兩百年間的歷史,因為上海的變遷,尤其在這一、兩百年來的變化,既快速又鮮明,讓他很容易就辨別出一個場景是發生在哪個時空背景。
上海地區雖然早在史前時代就已有人定居,但正式建城設縣的歷史並不長,直到唐玄宗天寶年間(西元七五一年)才在附近設縣治理;到北宋時期,上海雖然商業日益發達,人口逐漸聚集,而有「小杭州」之稱,但本質上仍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後來北宋滅亡,大量百姓隨著宋氏王朝南遷,這個漁村又經過了上百年的發展,到南宋時期,才形成一個稍具規模的小鎮,而正式成立上海鎮,則已是十三世紀後半葉的事情了。
上海的時來運轉,開始於元朝初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年),蒙古滅南宋以後,在江南沿海七個地方設立市舶司(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署,相當於現代的海關),上海與泉州、溫州、杭州及廣州等地,同列為全國七大市舶司。不久以後正式成立上海縣,這是上海建縣的開始(西元一二九二年)。
自宋朝到明朝初年,朝廷一向採取對外開放貿易的政策,上海作為江南一帶的出海口,商業發展相對快速,經濟地位也自然越來越重要。明朝初期,一項名為「江浦合流」的大型水利工程,拓寬了黃浦江和吳淞江的下游,使黃浦江成為這一地區主要的航運通道。到西元十六世紀中,上海已經能夠成為一個擁有六十一個街坊的繁榮都市。
從明朝中期開始,為抵禦日益頻繁的日本倭寇侵襲,上海在嘉靖年間才開始修建了他的第一座城牆(西元一五五三年)。與其他具有方正格局的中國古都截然不同的是,上海城呈橢圓形,全長四點五公里,高七公尺,城外設有寬約二十公尺的護城河;城牆開有六個城門,臨江的東面有三個城門:寶帶門(俗稱小東門)、朝宗門(大東門)和朝陽門(小南門),這三座城門和西面的儀鳳門(老西門)都設有水門。城內與其他太湖流域的城市一樣,河網密佈,街道大多臨河而建。
明朝中期由於國力衰退,無力抵禦外寇的來襲,便開始實行鎖國政策,對外貿易因此逐漸停頓。但已經成為海外貿易重心之一的上海卻不因此而蕭條萎縮,反而轉型為明朝時期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滿清取代明朝統治中國以後,在康乾時期曾一度採取對外開放的做法,康熙在取得台灣後,在上海設置關稅司(西元一六八五年),上海又恢復了對外窗口的功能。
天象變化,中西互為消長
明朝實行鎖國政策,斷絕對外關係的期間,西方各國逐漸崛起,以優勢的軍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積極拓展海外貿易,勢力逐漸強大,中西文化逐漸呈現此消彼長的情勢。等到清朝的康熙盛世,國力鼎盛的時候,東西方文化再度交流,中國帶著固有的上朝心態,再度迎接外國人的到來,西方人帶來的,不再只是印象中化外之民會獻上的象牙、皮毛、香料、珠寶等物,還有精密的機械、細緻的工藝品,以及自信與力量。
驚嘆著迷於西方文物的新奇精美,達官貴族競相搜購自鳴鐘、鼻煙壺、望遠鏡等洋玩意兒,蔚為風潮。卻沒有察覺到來客的態度,已不再是卑躬屈膝的臣服朝貢,反而是帶著平等競爭、甚至想凌駕於上的勃勃野心,來到東方這個在馬可波羅口中無比富庶繁華的神祕國度,尋找著致富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59期【城市的瞬間】欄目 (2010/01/28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61/7558.ht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