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 logo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815443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815443
南辕北辙 (示意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南辕北辙 (示意图片:希望之声合成)

南辕北辙寓言与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道德宇宙之弧

南辕北辙寓言与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道德宇宙之弧

——屿山晨光(15)

【希望之声2024年5月31日】(作者:楚若薇)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一则寓言中说的「犹至楚而北行也」,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这个成语也被广泛使用。辕,是指古时大车前部套在驾辕的马左右两侧用以拉车的木头;辙,是指车轮碾过后在地上留下的车辙。典故中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安厘王想要出兵攻打赵国首都邯郸,臣子季梁赶去劝阻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要去楚国,却驾车往北方走。季良问他说你要去南方的楚国,怎么会往北方走呢?他说了他的三条优势:「吾马良」,「吾用多」,「吾御者善」。意思是他有很快的马、很多的旅费、很好的车伕。季梁说,「马虽良」,「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也就是说,由于他在朝着相反的方向走,马愈快、旅费愈多、车伕愈好,反而使他离楚国愈远。「南辕北辙」意指想要达到的目的地是向南,但却驾车往北行,留下向北的辙迹,反而离目的地越来越远。后来亦用「南辕北辙」来比喻志向和行为彼此背道而驰。读过这则寓言的人,心中不免发笑,现实生活中有谁会是这么糊涂呢? 

美国有一位科普作家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在2015年出版了一本书,题为《 道德弧线:科学和理性如何将人类引向真理、公正与自由》( The Moral Arc: How Science and Reason Lead Humanity Toward Truth, Justice, and Freedom)。他在书中给出了「弯曲的道德之弧」的表述:「数万年来,道德退步是对人类最准确的形容,结果就是无数人为之受苦受难。但五百年前某些重大转折发生了,科技革命开启了理性时代和启蒙运动,一切都随之改变。因此,我们应该去理解发生了什么,这些改变如何和为何扭转了人类向下的历史趋势,并且应该意识到为了升华人性、延伸道德之弧,并使之永恒向上,我们能够做得更多。」他认为,科学和理性是独一无二的通往道德世界的路径和最佳方法。弯曲的道德之弧的比喻象征了人类期望道德之弧终将充满希望的向上回升,但却把道德进步之源建立在科学理性主义之上。 

美国科普作家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图片:Gage Skidmore/维基,CC BY-SA 3.0)
美国科普作家迈克尔·舍默(Michael Shermer)(图片:Gage Skidmore/维基,CC BY-SA 3.0)

「道德宇宙之弧」虽长,终将弯向正义(bends toward justice)的说法,最早出自十九世纪美国的一位传教士西奥多·帕克(Theodore Parker)的布道演讲。后来被马丁·路德·金博士引用,表述为:「道德宇宙之弧固长,但最终指向正义。」(The arc of the moral universe is long, but it bends toward justice.)这些都代表了苦难中的人类心中对公平正义和道德回升的渴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道德起源和对目标的认识上却背道而驰——把道德局限于人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范畴,服务于人类的「好生活」( well-being ),把「人类幸福最大化」作为道德价值判断的预设标尺;而科学恰恰是建立这种物质文明追求的手段,所以想当然的想用科学的方法推动社会表面的道德文明进步。 

然而,道德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常见的认识由表及里可分为三个层面:1)外在的行为规范约束;2)内在的心法自我约束;3)内心主动的守德,境界提升。其中的「道」字,这里不是「德」字的修辞,而是德的起源及道德宇宙之弧的归途和回升指向,也是生命和宇宙的根本意义所在;而在伦理道德范畴中却是指向表面的文明或基于人性的同情心,不是为了生命的永远和未来的生命提升,只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好生活」意义。从道德的指向上看,与生命和宇宙道德提升的本质意义是南辕北辙以科学为基础的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使得人类沉迷于物质文明的幻景之中,越来越远离了道德的本来涵义,在道德下滑的路上越走越远。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难以摆脱「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的现实。 

十八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誉为「市场经济之父」。他的两本书,却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性:《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后来被称为「亚当·斯密问题」(das 'Adam Smith-Problem')。如果说《富国论》的主题是「财富增长」,基于人的自利形成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道德情操论》的主题则是「欲望约束」,将同情贯穿始终。由此可见,构建市场经济的正义性与伦理层面的道德精神很难达成完全的一致,所以他在书中提出了「合宜性」(propriety),试图在其中建立一个平衡点。 

事实上,在世间层面的理论的确很难回答这个「亚当·斯密问题」,这是因为旧的人类这层空间的特性就是为私的,被反理所主导,所以才有了成、住、坏、灭规律的存在;同样的,人类自身也会有生、老、病、死,非人力所能扭转和抗拒。但同时,在人世间又会有修炼提升的正理存在,为人类留下返本归真、出世间的天梯。这也不是指向公正的表面伦理道德所能担负的,只有人内心的心性和境界的根本提升,才可能使人类具有光明的未来。 

道德宇宙之弧弥长,但最终将通向光明。   

请点击阅读屿山晨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文思敏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

更多 >

最新文章

更多 >
中国广播台
美国联播网
粤语台

热门文章

更多 >

最热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