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了?”用同理心聆听孩子的情绪(3)

作者: 伊莎贝尔.费欧沙( Isabelle Filliozat,心理治疗师、情感教育专家),译者: 周昭均

人气 119

“聆听、聆听。我很想这么做,但他什么都不告诉我!”我不知道曾经从多少已经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听到这句绝望的抱怨。其实,光是打开心房和耳朵并不足以让孩子说话!(接上文:你怎么了?”用同理心聆听孩子的情绪(2)

在交付自己之前,孩子需要确定自己的感受会不受评价地被听见和接受然而,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到只听问题而不选边站、提供办法或意见,也很难在聆听情绪时不试着给予安慰、修补。

事实上,不同的命令、威胁、说教、告诫、建议、批评、羞辱、指责,或者恭维、过度的保证或转移焦点……这些都要禁止,否则孩子只会理解到自己的情绪不受欢迎,以及你认为他无法自己解决问题。

每次我们替他解决问题,都剥夺了他培养自主性的机会;每次我们向他解释他已经知道的事,他都会觉得受到侮辱、被看轻。

聆听是要对情绪产生回响,让孩子感觉自己就这样被接受,也能深刻地理解自己。重点不在于聆听字句,而是要听见其中情感的回声。

他向你叙述跟朋友或老师的争执,他述说失败或预期到的困难,他抱怨爸爸或哥哥……聆听他的情绪,而不是事件!

用身体聆听

所有人的身体姿态都背负着他内在的体验。如果你让你自己摆出与孩子相似的姿势,你将能让他触及,也能听得更清楚他的声音。

试看看,将身体向后往椅背倒,张开双腿,摇晃双臂,你不可能感到害怕。某些姿势会让你完全感受不到某些情绪。

其实你的身体会向孩子传达潜意识的讯息:当你全身舒服地摊在椅子上,而他正要向你坦白他在一位女生朋友面前会害羞时,他要怎么相信你能理解他?在那一刻,你无法触及他的感受,在生理学上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知道你并没有“真的”聆听他;他知道你只是听到他说的话,却没听到他的经历。

用心聆听

请敢于让他的经历在你的心中回响。

你不必也开始哭泣。这不是让自己被他的情绪感染的时候!你的孩子需要你的共情,需要你体验他体验的,需要你了解他在经历的,而且不是透过你的理智,而是透过你的心。但他不需要你和他一起陷入情绪中。更糟的是,如果你哭了,为了不伤害你,他会打断自己的情绪!

请注意,如果你的孩子留给你苦涩的滋味,如果过去的许多情绪依然没有表达出来,这些过去被压抑的情感可能会与新的感受混合,造成纠结。请辨识出你自己童年的情绪,把它们搁在一旁,另找时间处理。

深呼吸(用鼻子),想像你把气深吸至骨盆,深吸至尾骨。

别企图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孩子表达“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就仿佛你是接纳装了水的碗一样。

做他情感的容器,不要打断它们。帮助孩子对你倾泄情绪而你能回传给他的只有温柔,而不是替他感到恐惧、愤怒、悲伤。请传送温柔让他依靠,和面对困难时必要的信心。

你可以使用下面这些句子,帮助他明确地说出自己的经历:

对你来说,XX很不容易。

XX很难。

我发现(你伤心、你今天不太顺利……)。

我想像XX。

我知道你一定因为XX而痛苦。

你(伤心、生气、担心……)。

你想到(不能再见到我们的旧家……)就难过。

你想(报复、不要再看到他、不要再打电话给他……)。

你喜欢(音乐、鸟、动物……)。

为了帮助他更进一步,问他开放式的问题

不要问“为什么”,可能会让他觉得被指责,而且比起召唤出值得我们关注的感受,你更必需要求他思考,试着用“什么”、“怎么”来问问题。请试验看看,你会看到他更多不同的反应。

发生了什么?

这给你什么感觉?

当……的时候,你怎么了?

当……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当……的时候,你想到什么?

什么最让你难过?什么最让你生气?(当他表现出这些情绪时,问他。)

你最缺什么?

你最担心什么?

你对(某个人的态度、某种行为……)有什么想法?

你有什么感觉(对某个事件,觉得快乐或不快乐)?

你怎么经历这些事?(这个状况)?

你怎么理解这件事?(这个难题)?

你怎么想?

你害怕什么?

你最害怕什么?

你需要什么?

当孩子对你吐露了足够的因素后,你可以试着完整地换句话说(请注意,这不是莫名其妙的诠释,而是把他告诉你的话换句话说)。

当……的时候,你觉得……,因为……。

以下是两个这类句子的例子:

“当你问问题,而老师说你笨时,你觉得生气,因为你其实需要他来帮助你理解。”

“当姊姊在家里招待朋友时,你觉得孤单又伤心,因为这让你想到你最好的朋友搬家了。”

只有当你们仔细谈论了这些状况,当所有情绪都表达了,你才能问:

你能想到什么解决方法吗?

你能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

我能怎么帮你?

(网站专文)

(本文摘编自《最好的教养,从接受负面情绪开始:理解孩子的情绪风暴,打造良好亲子关系的45堂对话课》,远流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曾臻

书封。(远流出版提供)

推荐阅读

●“倾听”让疏远的亲子关系变亲近
●倾听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8种惯性聆听伤友谊
●倾听也需要表情 让对方安心记得先微笑

相关新闻
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上)
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中)
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下)
孩子闯祸却闭嘴不认错 父母该如何回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