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樂舞《七德舞-美撥亂,陳王業也》

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七德舞》,又名《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宮廷樂舞。它是基於原唐初軍歌《破陣樂》發展而來,歌頌了唐太宗李世民統一中國、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戰績。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七德舞-美撥亂,陳王業也》就記述了該樂舞的由來。詩歌寫道:

七德舞,七德歌,
傳自武德至元和。元和小臣白居易,
觀舞聽歌知樂意,樂終稽首陳其事。
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
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遺骸散帛收,饑人賣子分金贖。
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
剪須燒藥賜功臣,李勣嗚咽思殺身。
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
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
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
聖人有作垂無極。豈徒耀神武,
豈徒誇聖文。太宗意在陳王業,
王業艱難示子孫。

全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陳述唐太宗創製《七德舞》之事。公元620年(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剛建立的唐政權。其將士讚頌秦王的功績,為舊曲《破陣樂》填入新詞:「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即帝位後,於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宴賜群臣。宴會期間,李世民命樂工共奏氣壯山河的《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公元633年),由當時精通音樂的大臣起居郎呂才協音律,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等一些文官作歌辭,李世民自己根據多年戎馬生涯的經驗,親制《破陣樂舞圖》,並命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人披甲執戟而舞。樂隊的佈局據圖可知:舞隊的左面呈圓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戰車,後面擺著隊伍;隊形展開像簸箕伸出兩翼,作成打仗的態勢。舞者身披銀甲,手中持戟,全舞共分三折,每折為四陣,以往來擊刺動作為主,歌者相和。《秦王破陣樂》即為這場樂舞的主題曲。

第二部分記述唐太宗的種種德政,以說明創製《七德舞》的依據和基礎,為全詩的重點。太宗十八歲時舉義兵,平定了兩京,後屢立戰功,平定四海。二十四時成就唐朝基業,二十九歲即帝位,三十五歲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其德業建立如此迅速,主要在於太宗善於用人,善於納諫。

第三部分表明唐太宗創製此舞的用意,即將創立基業的艱難讓子孫銘記。詩歌亦暗含著詩人希望當政的唐憲宗要向唐太宗學習,勵精圖治,繼承德業。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高宗時期,秦檜權傾朝野,那些同他有關係的人也隨之威風起來。比如侍郎官曹詠因為同秦檜有姻親關係,所以名聲顯赫,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人物。其鄉里的人也爭相巴結他,希望從他那裡得到關照。
  • 魏徵是唐朝太宗時期著名的諫議大夫。他曾經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屬,但唐太宗不計前嫌,任命他為諫官,允許直接詢問政事得失。
  •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在參加完活動後,周景王設宴招待他,並趁機問道:「各諸侯國都向王室進貢了寶器,為什麼只有晉國沒有進獻呢?」
  • 唐太宗時期,有一個叫張玄素的侍御史,敢於向皇帝進諫。貞觀四年,唐太宗下詔重修洛陽宮乾陽殿,並且親自東巡視察。
  • 很多人都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但大概沒有多少人知道向燕國太子丹推薦荊軻的人田光的故事吧。
  • 「破天荒」出自《北夢瑣言》卷四。「天荒」指從未開墾的土地,「破天荒」指頭一次開墾的土地。
  • 由美國神韻藝術團擔綱的神韻晚會,自2008年1月初在美國紐約拉開序幕後,兵分兩路,先後來到德國、荷蘭、日本、韓國、英國、比利時、法國、瑞士、奧地利、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進行巡迴演出。晚會將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中的精粹,以近乎完美的藝術手段展現在眾多觀眾面前,讓觀眾在歷史的長卷中感受著人類曾經的輝煌,感受著最正統的中華文化,感受著真正的藝術之美。
  •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漢朝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集群臣,決定派人領兵前去平息叛亂。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的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自告奮勇,決意率兵平叛。
  • 根據佛典,他是長壽神仙,名為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他最初是釋迦牟尼的堂弟,後隨佛陀出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