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發展史:春秋戰國(一)

雅慧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 ,

社會背景

西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以後,王室衰微,失去了控制諸侯的威望與力量。維持社會秩序的禮樂制度崩壞,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道德卻開始衰敗的時代,諸侯國也因各自的經濟條件不同而區分出強弱大小。諸侯多不依制度行事,以「力」治國代替以「禮」治國,各國互相競爭,皆致力於尋找強國富民之策,以求問鼎天下,代替失勢的周室治理四海。

在政治上,春秋五霸先後崛起,統領諸國結盟抗敵,此時諸侯還尊周室為共主,權謀中多少仍講仁義;而後戰國七雄並立,殺伐大起,互相兼併,演繹著兵爭天下、王者治國的人世規則。在思想方面,諸子百家競起、各種學說紛陳,治世的、治國的、治人的、修身的、利他的,不一而足,真修大道也在其中,此時出現的道家與儒家思想成為後世的思想主流,影響著神州文化的方方面面。

)ㄒ)—-ㄒ

在城鎮發展與建設方面,由於社會和經濟結構的改變、政治上的競爭與動盪等原因,帶動了城鎮建設的發展,除了原有城鎮規模的擴大改建外,各地也持續開發新城。春秋戰國時期在神州大地發生了第二次的造城風潮。

私營化開發城市

周朝封建制度隨著禮樂制度的崩壞而逐漸瓦解,工商業由官營開放為私營,出現的商人階級在利之所趨下,「雖有關梁之難、盜賊之危,必為之」(《墨子•貴義篇》),商業活動熱絡促進城鎮建設的發展,因為領主樂於加強建設以吸引更多工商前來交易,好坐地收取可觀的稅金。)—-====

土地公有制失靈 交通樞紐發展商業都市

另外,與封建制度結合的土地公有制也逐漸失靈,土地所有權逐漸可被封建主以外的階層擁有,富裕的商人階級收購土地,除了出售農作物外,也設立市場以供附近農民交易貨物。本來根據《周禮•地官司徒》,周朝制度「凡國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工商的自由化促使城市鄉村普遍開設市場以獲取利益。位於交通樞紐的市場逐漸發展成為商業性的城市。

戰亂頻傳 構城池為堡壘

社會的動盪也是興建城池的重要原因之一。春秋戰國戰亂頻傳,兩軍交戰動輒殃及百姓的身家財產,築有城牆的城池便成為附近百姓躲避戰火的堡壘,各國因此廣建城池以自衛。一些諸侯國之間過去荒涼的邊界地,原來約定互不使用,在動盪時期也興建起堡壘以鞏固勢力範圍。

郡縣代替封建制 行政官署城池應運而生

封建制度瓦解後,各國通過戰爭獲得的土地不再分封出去,取而代之的是郡縣的創建,設立郡守或縣長來治理當地,如此作為行政官署的城池便應運而生。

城鎮數量增多 千餘座城市開展

具有政治意義和戰略地位的地點被有目地的選為城址外,具經濟性的聚落點也逐漸形成商業性的城鎮。戰火雖然摧毀了許多小國古城,新的城鎮如雨後春筍般隨之興起。據今人估計,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城市從四百多發展成千餘座左右。到秦國統一中國後,將倖存的各國城邑改為郡縣,尚得八九百個郡縣之多,可知春秋戰國的兵紛馬亂並沒有阻礙城市快速發展的趨勢。

在春秋戰國時期除了城鎮數量增多,原有都城的規模也不再遵守禮制的規範,各國競相建設國都以展示其強盛的國力,其作為區域中心的重要性也使之自然成為商業交易的重鎮。

西周時期以王城方九里(約10.4平方公里)為最大的城市,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今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也」(《戰國策•趙三》)超過王城規格的諸侯都城比比皆是,如秦都雍城與咸陽宮城、魯都曲阜、齊都臨淄、魏都安邑、趙都邯鄲、燕下都等,其中燕下都(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的面積更廣達32平方公里,是當時最大的一座。

城市的擴建意味著城市人口的增加,追求利益與躲避戰亂等原因促使人口往城市集中,在禮制下設計的城市大小為能住2萬人的子男城,在春秋戰國是「率萬家而城方三里」(《墨子•雜守篇》)。若一家以五口計,等於在面積不變的城市裡多了一倍半的居住人口,其擁擠與衍生的問題可想而知。為了應付日益嚴重的居住問題,此時蓬勃發展的諸子百家也各自提出了解決之道。(待續)@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羅馬的確不是一天造成的。本次西方文明的歷史在羅馬上演得太精彩,相應的,作為舞臺的羅馬城,其舞臺布景與道具也十分精緻豐富,而且保存得還相對的比較好。羅馬猶如女大十八變般的,在數千年裏的各個時期,變換著不同的風貌並具備不同的氣質。
  • 【大紀元7月9日訊】(亞洲時報 撰文 方德豪) 今年5月底,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有百萬市民通過電腦串連發放短訊醞釀遊行,結果一項受爭議化工項目被逼暫停。時隔兩個月,廈門宣布醞釀一項地方法規,要求廈門的網站取消匿名發帖,論壇貼文先審後發,成為首個在網站內容監管方面立法的中國城市。分析指出,無論廈門是否為了避免出現遊行而出台這項措施,最後一定不會收到預期效用,反而首先會嚇怕了外資。
  • 宏偉典麗的故宮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群,且蘊含的出色工藝技術真不少,除了排水、耐震的建築工技成就之外,紫禁城三大殿的「金磚」的燒造工藝也是口耳相傳的奇技。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地上的地磚並非真金,卻有「金磚」的稱號,是什麼條件淬煉出來的呢?
  • 故宮紫禁城的傳統建築耐震神技令西方專家歎服!(fotolia)
    北京故宮紫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故宮不僅是世上現存最大的木建築群,而且擁有一項誇世的建築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古燕國的都邑、元以後歷代中國的京城:現今的老北京城,它的設計始於元世祖忽必烈之時,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核心。透過老北京城最初的城市設計與布局,後世子孫不但能一窺中華文化中許多精微奧妙的神髓,更可以發現許多現代西方文化與古中華文化之間頗能碰出火花的相通之處。
  • 中國古代民間蓋房上樑時有懸掛字條「上樑大吉」、拋元寶、安放鎮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據說在修建紫禁城時,施工人員都要在重要的建築屋頂施工結束前,在屋頂正脊中部預先留一個口子,稱之為「龍口」。之後再舉行一個較為隆重的儀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個含有「鎮物」的盒子放入龍口內,再蓋上扣脊瓦。該盒子被稱為寶匣,而放置寶匣的過程稱為「合龍」。合龍標誌著一座建築的落成。
  • 鴟尾、五脊六獸、九脊十獸各是什麼呢?中華傳統建築採用這些脊獸裝飾有什麼含意和作用呢?最頂級的中華傳統建築裝飾多少脊獸呢?
  • 關於始皇陵的歷史記載和傳說,雖然令人難以置信,但很多卻被目前的科學探測及考古發掘所證實。所以,用「眼見為實」的實證科學,現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宮的奧祕,而解開這些埋藏於地下的巨大祕密,可能會幫助我們回歸對古代中華文明的正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