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同鄉和密友瓦沙利﹙Giorgio Vasari,1511年~1574年﹚在其所著的《文藝復興藝術家列傳》中盛讚,是神賦予這位藝術家道德的內涵和詩質的才華,使米開朗基羅在生活、創作各方面都受到眾人的贊賞和追隨。
有關陳列在聖彼得大教堂的禮拜堂的米開朗基羅的傑作「聖母悼子像」,流傳著一個小故事。
這座神像從一塊大理石裡展露出豐富感人的藝術性和自然的美感,令人難以相信一位年輕的藝術家竟能有此創作,很多人正在觀賞並議論紛紛時,其中突然有人問:「這是誰刻的?」米開朗基羅正巧經過,聽到有人答覆:「米蘭來的克里斯托浮羅·索拉第。」於是,某個夜裡,米開朗基羅就帶著鑿子和一盞小燈,偷偷的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從此在聖母胸前的飾帶上有了米開朗基羅的簽名。
這件偉大的作品雖然廣為世人所讚歎,卻也有一些人質疑抱著耶穌的聖母的面貌似乎太年輕了。米開朗基羅聽到這樣的論調之後,回答說:「難道你不知道堅守貞節的婦女總是能永保青春的嗎?上帝也會利用這一點來證明她的美德。」
事實上,根據希臘以降的古典美學精神,經常認為作品的美感和高貴精神超過現實的邏輯性。所以,悲傷的聖母不但顯得年輕美好,而且表情相當平靜,並未像一般喪子的母親那樣涕淚縱橫、號啕大哭。除了不破壞美感,米開朗基羅同時也藉此表現了聖母超然的神性。@#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