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條魔術家

宋畫人物第一 白描大師李公麟和免冑圖

作者:鄭行之
郭子儀免冑入敵陣,回紇大酋感佩其赤誠!感佩其威儀,立即捨兵下馬跪拜。圖:李公麟 免冑圖 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97
【字號】    
   標籤: tags: , , ,

宋朝白描大師李公麟不僅有「宋畫人物第一」之美譽,更是一位感性又出塵的詩人書畫家,他透露自己作畫的內心世界:「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情性而已。」黃庭堅讚美他「風流不減古人」!

白描大師李公麟是位全方位的畫家,《五馬圖》(點入閱讀《線條魔術家 白描大師李公麟和五馬圖》)是他早年的名作,而他最擅長的是人物畫,細線白描畫在他的筆下有了全新的表現力,展開了畫史上的新局面,「白描大師」桂冠加身。

創意處如吳生   瀟灑處如王維

說到中國繪畫中的白描畫,無不想起李公麟(伯時)。《宣和畫譜》說李公麟的畫:「創意處如吳生(*吳道子),瀟灑處如王維。」讚美了李公麟的畫融合了兩種極難得的藝術質素與成就,既有泉湧無盡的創造活力,又瀟灑出塵不落俗套。

蘇軾曾說:「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1] 然而李公麟綜合了吳道子的線條畫精要,提高了表現力,更而開創了白描畫的新局,成為中國繪畫中的獨立畫種。元代畫評家湯垕(*同「厚」)說,人物畫最難工,唐代畫聖吳道子以下「至宋李公麟伯時一出,遂可與古作者並驅爭先」[2]、「 李伯時宋畫人物第一」 。

李公麟掌控線條的功力爐火純青,他的白描線條健筆圓潤,簡括雅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對於當時流行的「十八描」,比如高古遊絲描(又稱春蠶吐絲描)、鐵線描等,他沒有定著於哪種描法,都是依著物象質地的不同,隨機變化運用,筆下輕毫淡墨、高雅超逸,描繪出的物象簡潔、明晰又傳神。他不斷拓展白描線條的技法及其表現力,隨手畫來的白描畫甚至無需借助色彩或墨色渲染來烘托主體,只用白線就能表現質量感、立體感以及豐美的內涵,尤其是用在描繪人物,畫中人性格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人物在他筆下白描線條中展現了豐富的表情,躍動生姿。不同階層的人物各具特色,讓觀畫的人一望便知其人的身分職等,比如:朝廷中的官員、地方官吏、山林隱士、草野之夫、民間人士、奴婢、役夫、賤役差役,還有等等,他們的動作姿態、尊卑貴賤、高貴或是疾苦,在他的筆下畫來無不切合。那些來自東西南北各方、各行各業的人物,在他的白描畫中,個性揉合文化特色,展現各自的精神氣度和神采氣韻,躍然生動。

來看看清高宗乾隆帝題讚:公麟妙蹟第一的《免冑圖》,其白描人物畫的代表作。

李公麟妙蹟第一  免冑圖

我們來看看李公麟的《免冑圖》,這幅畫以水墨鉤描線條的白描法來表現,在龐大的軍旅兵馬陣仗中,展現文人畫清逸雅淡的韻味,這樣奇妙的作品非常特出而難得。

宋 李公麟《免冑圖》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叛將懷恩編造君主崩中國無主、郭子儀死了的謊言說動吐蕃、回紇、常項、羌、渾、奴剌等三十萬聯軍,掠奪涇陽、邠陽,蹂躪鳳翔,入侵醴泉、奉天,大震京師。

代宗急令大將屯守,急召郭子儀守涇陽,不過各地危急之下,兵士僅得以分派一萬人。到了涇陽敵騎大軍已經圍合過來。

郭子儀到了涇陽,敵騎大軍已經圍合。李公麟的黑白線條表現了軍隊急飆的速度和震天價響的聲勢。 《免冑圖》 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郭子儀親自率領鎧騎二千出入陣中,派使勸諭回紇放棄「棄舊好,助叛臣」的愚昧舉動。回紇大軍看到一人僅領二千鎧騎入陣,大酋聽說是郭令公(*尊稱尚書令)建在,非常驚訝要求一見本尊。郭子儀僅帶領數十騎出陣,並且免冑見回紇大酋,「示以至誠」。當傳呼「令公來!」回紇軍士張陣滿待,回紇大酋見到除去一身冑甲的郭公真的出現眼前,感佩其赤誠!感佩其威儀,立即捨兵下馬跪拜:「果吾父也」,發誓和好如初。這是《免冑圖》的背景,以及畫中表現的龐大陣仗與情節。

畫中以極細致的墨線勾出回紇首領下馬向郭子儀禮拜的情景。一身布衣的郭子儀,神態寬舒平和,然而大無畏的精神,傲然偉岸油然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左前是回紇大酋下馬跪拜。回紇人馬呈現欽服的姿態和神色。李公麟 《免冑圖》 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右前是免冑的郭子儀接受回紇大酋投誠,寬舒祥和的氣氛。左後方是唐軍,英氣換發至截然不同於回紇人、馬。李公麟 《免冑圖》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下方畫面這部分是回紇軍的六匹馬,可以看到裝飾得極為精緻巧麗。雖然《免冑圖》的畫面沒有渲染只是線描,卻能展現凸透的立體感。當需要暗色來烘托時,畫家運用更加緊密的點、線、面去構圖,既畫出圖樣美麗雅緻的戰袍、頭飾、盔甲,精緻的韁繩、馬鞍、兵器、旗幟等等,又造出深色的調子,烘托出物象各部分的結構和造型。畫家運用深色調子與淡雅細線形成對比,展現既繁複又清朗的畫面。而且,畫面中也把馬兒不安的表情,以及羞愧的眼神,都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非常具有戲劇性,好像代替回紇大酋傳達了心情。

宋 李公麟《免冑圖》局部,回紇軍的馬兒眼神帶著羞愧,好像代替回紇大酋傳達了心情。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這樣的白描畫風雖說裝飾性很強,但在始終如一的純淨線條中,我們感受到畫中也透露出文人畫的簡約、儒雅之美。

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畫,造詣高深,他擷取了前輩畫家的精絕之處,在自己的融會精鍊下,有了出塵的創新,展開白描畫的新世界。

城牆邊的唐軍,英氣換發至截然不同於回紇人、馬。李公麟 《免冑圖 》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鍾愛山林龍眠山莊 意在輞川

李公麟當官時,住在京師十年,從來不遊走權貴之門;《宋史》中說他「襟度超軼」,受到當時各方名士交相讚譽,黃庭堅說李公麟「風流不減古人」。

他一生中當小官三十年,未曾忘懷鍾愛的山林。他常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載酒出城,參訪當地名勝園林,找塊臨水的大石坐下來,翛(音同「蕭」)然終日,無牽無掛。悠遊其間時日久了,胸中自有丘壑,他所畫的山水來自他的履跡所及和胸中的藴藏,神往處更在山水外,「瀟灑處如王維」當是這般的寫照。

李公麟作有關王維的畫有:王維看雲圖、王維歸嵩圖和王維像各一(*《宣和畫譜》)。王維晚年隱居輞川別墅,李公麟心中當有所嚮往,他也歸老於山水中,自在放情於龍眠山巖谿壑間,並且仿效王維作《輞川圖》畫下《龍眠山莊圖》[3] 。

李公麟畫《龍眠山莊圖》局部(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李公麟的好友蘇軾為《龍眠山莊圖》寫了記,描寫山莊圖的山水情境,自西而東數里長,共有二十處名勝。在圖中,李公麟把他所堅持的白描法也運用到這幅山水畫中來了,畫中處處,人物與山林交融,讀者可以看到他與好友放情於鍾愛的山林的情景。

比較一下《龍眠山莊》和王維的《輞川圖》,是不是也找到了白描大師與水墨山水畫大師的精神交會處?

唐王維 《輞川圖》摹本 局部 (公有領域)

綜觀李公麟平生之所長,他的繪畫直追吳道子、顧愷之、陸探微,書體如晉宋間人,他還擅長寫文章,頗有漢末建安時期詩歌的建安風骨。李公麟心胸襟度超凡,更是受到宋朝名士交相讚譽,黃庭堅就讚美他「風流不減古人」!然而因為李公麟的畫實在太好,畫名聲望反而埋沒了他煥然的美玉光彩,《宣和畫譜》就這樣說他:「因畫為累,故世但以藝傳云」。

有人慕名請託或重金請他作畫時,他嘆氣說:「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情性而已。」可以見到他愛畫出於自然的情性,不在名更不在利。不過有時他還是不忍拒絕俗世之人,就畫了些含有勸善之意的畫給人。

他晚年得了風痺病,病苦呻吟之餘,還常常在被褥上徒手落筆繪畫一般,家人心疼告誡他,他只笑說:「老習慣未除,不知不覺就這樣了。」忘我的境界高矣!宋代時御府所藏的李公麟畫作一百有七,今天傳世的寥寥可數,物質的永恆誠然不可得。李公麟胸襟清高、層次超凡,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情性」,當下又喻人為善,直識得藝術的真味。

註釋:

[1] 蘇東坡:《書後二十八首.書吳道子畫後》

[2] 元代湯垕《畫鑒》:「人物於畫最為難工,蓋拘於形似位置則失其神韻氣色,顧陸之跡世不多見,唐名手至多吳道子,畫家之聖也,照映千古。至宋李公麟伯時一出,遂可與古作者並驅爭先。」

[3] 《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列傳中.王維》:「別墅在輞川,地奇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沜、辛夷塢。」

參考資料:
《宣和畫譜》
《宋史.文苑》

《新唐書》
蘇軾《題李公麟山莊圖》題記
《蘇東坡全集.卷九十三》
湯垕《畫鑒》

@*#

-點閱【中國繪畫】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胡塞佩‧德‧里韋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但人們可能想不到,他的整個藝術生涯是在意大利度過的。他被稱為「洛‧斯帕尼奧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喬最有才華的追隨者之一。在藝術創作中,里韋拉對卡拉瓦喬強烈戲劇化的明暗對比進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韋拉還融合了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西班牙繪畫的寫實、博洛尼亞的古典主義和羅馬畫派的造型。
  •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Jenny Zeng/大紀元)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展覽已經於10月11日在紐約布碌崙(布魯克林)工業城拉開帷幕,將持續至2025年1月5日,為期約三個月。期間紐約人無需遠赴羅馬,即可近距離體驗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精髓。
  • 《埃及農婦與他的孩子》(An Egyptian Peasant Woman and Her Child)是一幅等身大小的畫作,描繪了一位農夫之妻將熟睡的孩子扛在肩膀上。這是在埃及的歷史轉型與擴張階段,由法國畫家萊昂‧博納(Léon Bonnat,1833–1922年)捕捉到的親情滿溢的生活瞬間。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托爾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臨》(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詩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後一部,內容雖直面黑暗,結局卻充滿光明。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故事,無論有多少黑暗跡象,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無望的時刻,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做為借鏡。
  • 舞蹈是藝術史上最美、最受人喜愛的繪畫題材之一。一些名畫以不同風格描繪這一主題,其中包括歷史畫、肖像畫和風俗畫;它們展示神話人物、貴族和平民肢體的律動,此乃人性最原始的表達方式。
  • 波寧頓未滿26歲就因肺結核過世,他的整個藝術創作生涯僅10年的時間,且後5年才創作油畫。儘管如此,大眾依舊公認波寧頓是他那個時代重要的藝術家,影響了法國和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
  •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傳說中的八仙中漢鍾離度化呂洞賓修道成仙的故事。 《鍾離度呂》局部。(正見網)
    黃粱一夢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但其實它有多個版本,講述的卻是不同的神仙度人的故事,鍾離度呂就是其中之一。
  • 《被俘的安德洛瑪刻》(Captive Andromache,約1888年)由英國學院派畫家弗雷德里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年)構思並創作,動人地展現了母親與孩子、丈夫與妻子之間的情感。在萊頓敏感的筆觸下,這些充滿愛的親緣關係,為安德洛瑪刻在特洛伊戰爭後經歷的國破家亡,提供了修復的解藥。這幅畫也提醒我們,往往透過失去,我們才學會珍惜擁有。
  • 中東地毯與歐洲繪畫有著相互交織的歷史。在文藝復興時期,在宗教繪畫和肖像畫中常出現進口地毯,尤其是來自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地毯。這些充滿異國情調、昂貴的紡織品可以用來展現財富、現世性和地位。它們還為畫面的構圖增添了色彩和圖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