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 logo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711191?lang=b5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711191?lang=b5
古代祈雨並非神話故事 清代總督親歷神童降雨(圖片:[清] 沈振麟彩繪局部)
古代祈雨並非神話故事 清代總督親歷神童降雨(圖片:[清] 沈振麟彩繪局部)

古代祈雨並非神話故事 清代總督親歷神童降雨

古代祈雨並非神話故事 清代總督親歷神童降雨

【希望之聲2023年4月12日】(作者:慧明) 在中國古代,從皇帝到平民大多都是敬天信神的。每當遇到天災,即使是皇帝都要齋戒,檢討自己的施政過失,祭祀天帝,發願改正錯誤,祈求風調雨順。據戰國《呂氏春秋》載:「昔者湯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於是翦其發,磨其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民乃甚說,雨乃大至。則湯達乎鬼神之化,人事之傳也。」漢代《淮南子》載:「湯之時,七年旱,以身禱於桑林之際,而四海之雲湊,千里之雨至。抱質效誠,感動天地,神諭方外。」

說的是成湯商湯)齋戒,沐浴,剪髮,剪指甲,把自己作為祭品,到桑林祈雨,一念至誠,感動上天,大雨即降,方圓千里之廣。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桑林禱雨」。

成湯「桑林禱雨」(圖片:〔明〕《御世仁風》插圖)
成湯「桑林禱雨」(圖片:〔明〕《御世仁風》插圖)

到了明、清兩代,還專門修建了皇帝「祭天」「祭地」「祈谷」(祈年)的場所,天壇北牆呈圓弧形,南牆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清代有十大祭祀,其中的三個都是祭昊天上帝,就是:正月上辛(上旬的辛日)祈穀,孟夏(黃曆四月)常雩祈雨,冬至圜丘祭天。祈求一年之中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五穀豐登。同樣各地官員也都會以各種形式祭祀祈禱。

話說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五月,粵東大旱,兩廣總督孫士毅(號補山)用了各種方法求雨都沒有應驗。這個時候,正好孫總督要去巡視潮郡,在途中看見有上千民眾聚集在前面的山坡上。總督於是命人去查問,回稟說:「是在看仙童。」

原來潮郡的村民孫家有個兒子,年僅十二歲,這天跟小夥伴們在山上放牧玩耍。一個小孩開玩笑向他打過去一拳,結果拳還未到,孫家子已兩腳離地好幾尺。另一個小孩就朝他扔石頭,只見他又升高了幾尺,石頭沒擊到。而且越擊他,他升得越高,都不能碰到他的身體。於是孩子們趕緊跑回家告訴父母、鄰居等。很快一傳十,十傳百,引起鄉民轟動,甚至連十幾里外的村民們都跑來看熱鬧。而孫家子的父母在那哭泣,仰頭叫喚,孫家子卻只是低頭看着大家,笑而不語。

總督聽完,覺得很奇怪,便同司、道官員們一起走去觀看。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就見一個童子背着斗笠,牛鞭插在腰間,立在空中。總督正在為旱情憂心,便禱告說:「你果真是神仙嗎?若能在三天之內下雨解救莊稼,我就修祠堂祭祀你。」童子笑着點了點頭。不一會兒,天上飄來一朵雲彩,童子就不見了。總督也坐上轎子離開了。

沒多久,天上陰雲密布下起了瓢潑大雨,颳了幾天風,廣東各地都上報說已下大雨,下得溝滿壕平,旱情解除。孫總督於是便命人為童子塑像,派畫師去孫家,請他父母回憶童子的長相。但童子的父母都是沒受過教育的農人,形容不出他的長相,所以畫師畫了幾幅,都不像。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童子忽然從天而降,笑着說:「我特地來讓你們畫我的像。」畫師這才把像畫成。

一會功夫,天上陰雲密布下起了瓢潑大雨,颳了幾天風,廣東各地都上報說已下大雨,下得溝滿壕平,旱情解除(示意圖片:pixabay)
一會功夫,天上陰雲密布下起了瓢潑大雨,颳了幾天風,廣東各地都上報說已下大雨,下得溝滿壕平,旱情解除(示意圖片:pixabay)

童子的父母本想挽留兒子,兒子卻突然消失不見了。後來,童子的塑像被放在了五羊城(今廣州)內的三玄宮中,題名「羽仙孫真人」,香火頗為繁盛。歙縣人洪介亭(編修,詩人)遊覽粵東時,還親眼見到迎接孫童子像,袁枚洪介亭那裡得知了事情始末。袁枚說怕記錄有缺疑,以後去見補山相公(孫士毅)時再考證。

在歷史上,神在世界各地都曾給人留下許多神跡,只不過是到了近代,人離神越來越遠,神跡也就越來越少了。特別是無神論,把人魔變了,很多人無惡不做,神跡也就不再顯現了,而等待人類的恐怕只有劫難了。

參考文獻:

[清] 袁枚:《續子不語》卷八

 

責任編輯:文思敏

希望之聲版權所有,未經希望之聲書面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

更多 >

最新文章

更多 >
中國廣播台
美國聯播網
粵語台

热门文章

更多 >

最热文章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