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31):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

作者:薛驰
图为孔子与其弟子。(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396
【字号】    
   标签: tags: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十八》)

【注释】

子张:孔子晚年学生颛孙师,字子张,《史记》说他小孔子四十八岁。

学干禄:“学”字《史记》作“问”,盖出自古本《论语》。干禄,求取禄位,即从政。

阙疑、阙殆:疑,疑惑;殆,疑惧,所谓“互文”见义。阙,此处为保留意。

:音xìng。

【讨论】

本章子张出场。据说子张出身微贱、甚至犯有罪行,学于孔子,而名显于天下。子张“善交”,有勇武精神,在孔门弟子中个是忠信的楷模,后人称有“亚圣之德”。据《韩非子》,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而“子张氏之儒”列在最前面,惜其学说少可考究。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即以其配祀孔子。

子张在《论语》中二十余见,个性突出,经常同孔子讨论问题,如“问干禄”、“问行”、“问仁”、“问政”、“问明”、“问十世可知”、“问善人之道”、“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问何如斯可以从政”等等。

有人说本章很俗,子张跑来问“老师,我怎么才能升官发财”,孔子不喜欢,讲的这段话暗含着讽刺

其实不然。第一,孔子对于不喜欢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冷着脸就走了。如“卫灵公问陈”,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又如,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说他是小人哉。对于子张学干禄,孔子则循循善诱。

第二,干禄,在古代并不以为俗。如《诗经》中说:“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大雅‧旱麓》)到了孔子时代,世袭贵族体系解体,“士”阶层兴起,“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政事是孔子办学的核心科目之一。子张问干禄,属正常教学内容。

孔子教学,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其中包括为官之道。孔子本人也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无论是在鲁国做大司寇、摄行相事,还是周游列国,其对人性的把握、对政治的洞察、对社会走势的预测,达到了非常高深的境地。

因此,子张之问干禄,可以说是孔子教学的要点之一。孔子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这段话有三个要点。首先,要多闻多见,即博学;其次,要阙疑阙殆,即审慎、精择;再次,要慎言慎行,即守之约。如此,言寡尤,行寡悔,禄将不求而自至。

朱熹引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这是理学家之言,虽不中亦不远也。

主要参考资料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书直解》(张居正,九州出版社)
《论语新解》(钱穆着,三联书店)
《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论语今注今译》(毛子水注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论语三百讲》(傅佩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论语本解(修订版)》(孙钦善著,三联书店)
《樊登讲论语:学而》(樊登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以这三句话开篇,当有深意。有人说“一部《论语》是没有形式上系统的”,实则不然。《论语》乃孔门七十子后学之讨论编次所成,为什么这么编,自有其逻辑,隐而不显罢了。孔子是圣人,弟子有七十二贤人,圣贤之说对人来讲有很深、很广的意义。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分析这个人做这个事情的方法和过程、心理和动机。即使为恶的人,也要看他是迫于无奈还是心存恶念,抑或好心干了坏事?至于行善的人,也要看他是真心为善还是沽名钓誉。
  • 天下之义理无穷,而人之闻见有限。若专靠记问,则胸中所得,能有几何?若能于旧日所闻的时时温习,如读过的《诗》《书》,听过的讲论,都要反复玩味,而不使遗忘,又能触类旁通,每有新得,就是未曾知道的,也都渐渐理会过来。将见义理日益贯通,学问日益充足。
  • “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
  • 君子为什么能“温故而知新”和“不器”呢?是因为君子“志于道”。本篇是讲“为政”的,君子“温故而知新”和“不器”是重要的但还不够,所以本章强调了第三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样为政更能令人信服、政令畅通。
  • 君子、小人之别不是绝对的。君子与人为善,包括对小人在内,不能嫉恶如仇。19世纪美国总统林肯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讲“对任何人都不怀恶意,对所有人都心怀慈悲( With malice toward none,with charity for all.)”,这应该也是我们理解本章的题中之义吧。
  • 天下的道理,散在万事,而统会于吾心。惟其散于万事,故必加致知格物、躬行实践的工夫,而后能实有诸己,这叫作学。惟其会于一心,故必加沉潜反复,研究求索的工夫,而后能穷其精微,这叫作思。这两件缺一不可。
  • 孔子本人是宽容、平和的,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不搞强制,不强求一致。还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篇),也并没把“道不同”的人视为敌人,仅仅“不相为谋”罢了,并没有排斥异己。
  • 在说话方面趾高气扬的人夸夸其谈,在行动方面趾高气扬的人自我炫耀。从脸色上就能知道他有才能的人,是小人啊。所以君子知道了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是说话的要领;会做的就说会做,不会的就说不会,这是做事的准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