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網路上看到一串組圖,全是各式各樣最新設計的鬧鐘,千奇百怪,造型新穎,功用多元,不但聲音多變,而且一旦鳴響,就非把你吵到醒轉為止。甚至還能繞床行走、跳上跳下、圍著枕頭喧鬧不已……,反正想方設法把妳叫醒離床、漱洗上班就是了。現在的人真的離不開鬧鐘了,它已經成為家中必備的日用品之一,少了它,可能「飯碗」都捧不穩哪。看著看著,在會心微笑之餘,兒時的鬧鐘風情,慢慢的浮現腦際……
小時候,是沒有這種「人工鬧鐘」的。有的只是「天然鬧鐘」——蟲鳴、鳥叫、雞啼。陪伴孩子長大的鳥兒可以說是麻雀啦。牠們的特色是成群結隊的集體行動。那收割後的稻田,更是牠們的大本營。漫天飛翔,忽東忽西,停下之後,低頭啄食稻粒,快速而利落。那「稻草人」只能攤開雙手,站在那兒徒呼荷荷啦!我覺得牠們起得最早了,天一亮,就能聽到牠們接連不斷,輕脆的「唧唧」聲,以及落在屋簷上輕巧跳躍的腳步聲。
最常見到的情景是:成堆成堆的停在電線上,有悠閒的梳整著羽毛的;把頭埋進翅膀下休憩的;或左顧右盼,表現出不可一世的神情;也有一時技癢「唿」的一下,來個低迴、衝高,再歛翅、停止,表演特技的……。總之,在電線上,妳可飽覽到麻雀家族的一切習性。就像橫空而出的一條五線譜上,跳躍著無數的音符,歡唱著「快樂頌」。這個時刻,可千萬別打牠們底下穿過,小心「黃金萬兩」臨頭喔!
再就是白頭翁啦。身軀比麻雀大上一兩倍,頭頂上那撮白色羽毛,顯眼而亮麗。大音量的嗓門、高八度的分貝,最常聽到的鳴叫是:「唧啾——唧啾啾」!接下來就變換出多種不同的音調和叫法,非常有趣。那真是天生的歌唱家,是欣賞或嫌吵,則視個人當時的心情而定。
日式宿舍的建築是木造房子,在地基上用縱橫交錯的多條木柱撐高後,再全面鋪上木板成為大平臺,上頭擺上塌塌米,再用紙門隔成幾個房間。撤下紙門就是一個大通舖。因此底下是空的,夏天通氣、涼快,一到冬天,北風從底下呼嘯而過,打塌塌米縫隙中鑽入被窩,可冷得令人牙齒打顫。所以儘管經濟拮据,也得擠出錢來弄幾條墊被鋪上保暖!可這個撐高之後的地基空間是最好利用的場所啦。我們利用幾片門板堵住前後,圍了起來,在裡頭養雞。白天打開門板,把雞放到後院裡自由活動,傍晚,牠們就自動的回到原處睡覺。
一般家庭養母雞居多,生蛋用嘛。公雞只一兩隻,用來傳宗接代。但那麼一兩隻公雞就是「天然鬧鐘」啦。那可是精準無比!每天清晨四五點之間,必定開始引頸長鳴,母親要不馬上起床將牠們放出去,那麼立刻天下大亂。一聲緊接一聲,此起彼落的啼叫不休,搞得母雞也咕咕的吵個沒完沒了。還不只自家呢,只要有養雞的人家,每天全是同一時刻,準時引吭高歌,妳能不起床嗎?每個人打心底服了牠,牠不會失靈、故障,更不必換電池,從不會過快或走慢。每天準時盡忠職守,直到成為餐桌上的美食為止!
至今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家之長」的公雞,頭部、脖子、頸項、背部、尾巴,每一部份的羽毛,長短、形狀、顏色都不相同,鮮豔奪目,流光溢彩。挺立的紅色肉冠微微輕顫;底下的丹朱肉垂搖曳生姿;晶亮的雙目,顧盼自雄,威風凜凜;穩健的跨步中,「妻妾成群」,真是羨煞人也!而牠那珍貴的五彩羽毛,卻成了我們小時自製「毽子」的必備裝飾物。經常追著牠「拔毛」,可是反而偷雞不著蝕把米的被牠啄得落荒而逃,有趣極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