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還留有日式遺風,學校每年十月份總要舉行一次運動會,目的是向鄉宦士紳、醫生富賈、政商名流募款,順便展現學生的教育成果。所以開學之後不久,各年級就開始籌備節目和表演項目的練習。
雖然練習時間長,感覺累,但相對的來說,學習少了,功課也少了,還是合算!每個年級最少得有一個田徑項目和一個舞蹈、韻律的表演。唉!對我們這一群野慣了的小一生來說,又是另一個初次大挑戰。
想想,大夥兒沒一個接受過學前教育的薰陶,什麼都從零開始。連隊伍都不會排,更不知道「向前看齊」是向哪看呢?更遑論排兩行隊出場,再按音樂節拍,一邊兒表演動作,一邊兒排成一個大圓圈。而且左腳、右腳真的搞不清!手腳配合不起來,「齊步走」的命令一下達,同手同腳行動的怪物,比比皆是。老師得一個個拉手抬腳的又罵又糾正,一時半刻下來,師生全累倒了!現在想來,那流傳的軍閥操練笑話:「草鞋!布鞋!草鞋!布鞋!」絕對不假!
好不容易上點兒軌道了,可越走越偏,兩行隊伍成了兩條緩慢而平行蠕動的蛇!人與人之間距離拉得太大,伸出雙手搆都搆不著,哪能拉成圓圈哪?一而再、再而三,就是成不了圓!老師們只好用白石灰粉在操場上,量好位置,畫上圓圈。如此一來,總算行了。
那一陣子,師生個個曬成了印度阿三。還好,那時人人接觸慣了大自然,活動量大,耐曬、耐渴又有韌性,很少人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哪像現在,上體育課,操場沒跑上半圈,立刻臉色慘白、呼吸急促、暈倒……等等現象頻頻出現,甚至有心臟病發,猝死的呢!怪不得說,從前的人是「土雞」,現在的孩子是「洋雞」,挺有道理的。
那時的口號是「克難」——用雙手克服所有的困難!舞蹈表演的道具,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的:買來所謂的彩色棉紙,再由老師指導、示範,讓大夥兒學習摺疊成花朵兒,然後用每個人由家中帶來的棉線,綑綁紮實,繫在兩手的中指上,再上場表演,舉手投足之間就百花齊放,熱鬧非凡!
小一的田徑賽項目,固定是「滾大球」。每班分成兩隊,兩人一組,由這一頭兒滾到那一頭兒,再由那一頭兒接手滾回這一頭兒,一直到所有組員輪完,依速度快慢排名次。從前的操場可是黃泥地耶!雖然盡量的整平了,但總有坑坑疤疤的地方,而那大球是由竹子編成的,上頭用布罩住縫上,實際上那球是空心的。竹片與竹片間並非密合而是有大空隙的,滾動起來,重心是不穩的。
兩個小一學生,個兒小、力氣小,邊滾邊追著球跑,用力不均再加上地面的不平,越滾越「偏離航道」,小孩子嘛!只管顧著推球,哪管目標在哪?滾著滾著,要交接了,抬頭一看!才發現是別班的同學,趕緊再滾回自己的陣營。搞得陣腳大亂,狀況百出,惹得觀眾席上的家長笑翻天!
再就是運動會開幕式上的「正常步」表演,那可是重頭戲哪!中高年級人人都得參加。每天升完旗之後就開始操演,不僅要求跨步整齊劃一,行走時,間距相等,相鄰四人得成一直線。拐彎時,學問才大呢!行走至拐彎點的旗幟時,最靠內裡的同學,也就是緊挨著旗幟的人,得踏步等其他三位同學趕上來,與他並排的形成一直線時,方可邁步向前,繼續走。
這樣練下來的結果,站在高高的司令台上看,那真是一個整齊移動的矩形方陣!一絲不茍、紋絲不亂。我敢保證,與雙十國慶閱兵典禮中的分列式相比,絕對毫不遜色。雖然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留下來的特殊項目,但是我相信受過這種訓練的男生,當兵時的出操、隊形排練,絕對安之若素,勝任愉快。
這一個多月的節目準備與表演練習,佔去了所有的時間,經常是正常步排練下來之後,已是上午九、十點了,匆匆上個一堂課、半堂課,就開始了其他項目的練習,直至夕陽西下。那一段日子,總在夕曛溫暖的烘襯下,背著書包,步履蹣跚、疲憊不堪的緩步慢行,心中慶幸總算又逃脫了那一整天,各種節目配樂的強制干擾,耳根得以清靜,相形之下,這片刻的靜謐是難得的享受。@*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