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14】天下歸心(文字版)

(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771
【字號】    
   標籤: tags: , ,

歷史上說曹操只看重人的才能,不看重人的品德,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那麼曹操到底是如何對待和選拔人才的?

曹操的很多謀士其實以前都是從袁紹那裡過來的,比如郭嘉,比如荀彧,這些人為什麼離開袁紹來投奔曹操呢?歷史上的曹操能夠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還有用人之識。

曹操對待人才有著海納百川的胸懷。我們現在經常把「成人之美」理解為「促成他人的好事,成全別人的願望」,比如說兩個人兩情相悅,我們幫他們一下;或者有人要找工作了,我們幫他找個工作。這個並不是古人所說的成人之美的意思。那麼什麼是成人之美?《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成人之美這個美並不是說我們去成就別人的好事,而是成就別人美好的品格,使之成為一個能夠頂天立地的人,而小人則反之,成人之惡,成就別人的惡習或者慾望。那麼曹操是怎麼成人之美的呢?

三國時期有個人物叫王修[1],是袁紹兒子袁譚的手下,後來袁譚被曹操打敗,在戰爭中被殺。當時王修在外地負責運糧,聽到袁譚的死訊,下馬嚎啕大哭。然後王修騎著馬去拜見曹操,要為袁譚收葬。

王修就說了,「我深受袁氏的恩情,現在我請求為袁譚收葬,之後就算把我殺了,我也無怨無悔!」曹操一聽,這是義士啊,任用還來不及呢,怎麼能殺了呢,就讓王修為袁譚收葬,成全王修的忠義,後來還任命王修做官[2]

曹操在兗州時,有兩個部將徐翕、毛暉。當時兗州大亂的時候,這兩個人都背叛曹操。後來兩個人亡命逃跑,去投靠東部的一個諸侯叫臧霸。臧霸最後歸順了曹操,曹操就命令劉備前去見臧霸,並讓臧霸奉上二人首級。

這個時候臧霸就對劉備說:「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就是因為我不會做這種事,去殺害投降我的人。我受曹操存命之恩,不敢違其命令。不過有意於王霸之道的君主應該以義相告,不宜威迫,希望劉將軍能為我辭卻這個命令。」

劉備回來以後就把臧霸的話告訴曹操,曹操歎息:「這正是古人仁德的做法,臧霸現在卻能加以奉行,這也正是我的願望啊。」於是曹操不僅不殺那兩個人,反而還任命徐翕、毛暉做郡守[3]

我們大家都知道關羽千里走單騎。當時關羽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之後在白馬之戰中斬殺袁紹的大將顏良,立了大功。在關羽斬殺顏良之後,將曹操給自己的金銀財寶原封不動放好,掛印封金,就此離開曹軍去找劉備。曹操的手下這個時候都要派人去追關羽,曹操及時制止手下[4],說道,「彼各為其主,勿追也。」關羽各為其主,不要追了,讓他去吧。所以關羽離開曹操,曹操的手下並沒有追殺關羽。曹操一句各為其主,成就了關羽千里走單騎,義薄雲天的美名。

無論王修、臧霸還是關羽,他們的舉動都是義舉。曹操成人之美,其實就是成就別人的美德和義舉。曹操成就了別人,別人也自然會來報答曹操。王修雖然以前是曹操敵人袁譚的人,但是後來曹操把自己的都城鄴城交給王修管理,王修賞罰分明,把地方管得特別好。不僅如此,有一次都城發生叛變,王修是第一個帶著兵馬趕到的。臧霸也是一樣,在官渡之戰的時候,臧霸集中兵力抵擋來自青州方向袁紹的進攻,後來成為魏國的鎮東將軍,三朝元老,到了曹操孫子曹睿做皇帝的時候才在任上病亡。

曹操不僅能成人之美,還有容人之量。什麼是容人之量?官渡之戰之後,曹操在袁紹軍中發現大量書信,都是自己的將領和袁紹往來的書信[5],也就是說很多人吃著曹操的飯,心裡想著砸曹操的鍋,這個時候曹操怎麼做的呢?曹操下令把這些書信全給燒了。曹操說了這麼一句話,「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衆人乎!」那個時候,我都不能自保,況且諸位呢[6]?這一把火燒掉的不僅僅是書信,燒掉的還是過去的是是非非。

這個事情說明什麼?說明曹操是個非常大度的人。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見到這樣情況發生,有的人老是糾結於過去的是是非非,一吵架,幾十年的陳穀子爛糠子全翻出來了,二十年前怎麼怎麼樣,十年前怎麼怎麼樣。曹操不是這麼看問題的,曹操一看,你們之前通敵的信件寫都寫了,我現在追究責任,非要搞出個對錯,難道要把你們這些寫信的都殺了嗎?我把你們殺了,誰替我管理國家,誰還願意來替我管理國家啊。所以曹操非常大度,過去的事情就過去吧,大家以後齊心協力做好就行了。

歷史上做過這件事的人不止曹操一人,總共有三人,而且這三人都是開國皇帝。其中一位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劉秀當時在中國北方和王郎決戰,最後攻破邯鄲,得到上千文書,全是自己手下和王郎聯繫的書信。劉秀看也不看,把所有的將軍召集起來,然後把書信全都拿出來,這個時候那些將領估計心裡涼了半截,只見劉秀一句話也不說,點起一把火,把這些書信全給燒了,然後說了這麼一句話,「令反側子自安」,就是你們之前那些因為寫了信件而輾轉反側,內心不安的人,現在你們可以安心了,我劉秀既往不咎[7]

還有一位做過這個事情的人是南北朝時期南朝開國皇帝蕭道成,蕭道成這個人是個大胖子,史書記載「腹大如瓠」,就是肚子和葫蘆一樣,圓鼓鼓地翹起來。當時有個大臣劉休範叛亂,蕭道成就前去平定劉休範的叛亂。當時叛軍聲勢浩大,很多官兵都暗中和劉休範通信,暗中勾結。蕭道成的軍隊攻克叛軍營壘[8],繳獲數千份這樣的「投名狀」,蕭道成二話不說,立即全部燒掉書信,然後登上城樓,高聲對眾人說:「劉休範父子日前已被殺死,屍體就埋在南山之下。我是平南將軍蕭道成,各位好好看清楚了。你們遞給叛軍的名帖早被我燒了,不要擔心了,該幹什麼就去幹什麼吧。」

曹操、蕭道成、劉秀都是一代明主,開國皇帝,四個字形容他們的行為,就是既往不咎。既往不咎說起來容易,但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有人就做不到既往不咎,比如誰呢?袁紹。

袁紹手底下有個謀士叫田豐,田豐在官渡之戰之前勸阻袁紹不要和曹操打,袁紹認為田豐阻塞軍心,就把田豐關起來。等官渡之戰失敗了,袁紹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田豐給殺了。

袁紹說了這麼一句話,「唉,我不聽田豐的話,打了大敗仗,讓天下人恥笑。」然後就把田豐給殺了。袁紹不聽田豐的建議吃了敗仗,反而怪罪田豐,把田豐殺了,肚量之小實在讓人歎息。

反觀曹操對於背叛他的人也是非常寬容的。曹操有個手下叫魏種,是曹操親自提拔舉用的,結果後來兗州叛亂,曹操就對身邊人說了,別人可以叛變,但是我知道魏種的為人,魏種一定不會背叛我的。沒想到魏種真的就叛逃了,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生氣,說道,「你魏種有本事逃到天涯海角,要是讓我找到你,有你好看!」等後來曹操生擒魏種,曹操歎息了一下,「唉,魏種這個人還是很有才幹的。」曹操又親自為魏種解開束縛,任用他做官[9]

曹操這一輩子啊,其實背叛曹操的人不多,基本都集中在兗州這個時期了,比如我們今天說的徐翕、毛暉、魏種,還有一個人叫畢諶,當時在兗州也給跑了。《三國志》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說在兗州之亂的時候,畢諶的老母親、妻子被張邈給劫持了。沒辦法,曹操當時送畢諶離去,說,「你老母親在張邈手裡,你還是離開我吧。」畢諶當時非常感動,表示我雖然離開曹公您啊,但我絕無二心。曹操也非常感動,哭得一塌糊塗。

等畢諶離開曹操,就把這話忘了,找到老母親也不回來了。畢諶先是投奔張邈,後來又投奔呂布。後來可好畢諶被曹操給抓了,大家都非常擔心,覺得這次畢諶八成是在劫難逃了。誰知道曹操說了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如果對父母孝,那一定會是個忠臣,你這樣的人就是我要的。」然後曹操還封他做魯相[10],「魯國缺人管理,畢諶你去最合適。」

類似的還有陳琳,我們都知道陳琳寫了個討曹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罵了個狗血淋頭,曹操不以為意,後來還重用陳琳。曹操晚年經常頭疼[11],有一天發病,非常難受,正好在讀陳琳的文章,陳琳這文章寫得實在是太好了,曹操讀到精采的地方就不覺得自己頭疼了,高興地跳了起來,「陳琳把我頭痛治好了!」

所以我們看歷史的曹操,確確實實是個大氣、有肚量的英雄,有句話叫「宰相肚裡能撐船」,用來形容曹操再合適不過了。

曹操不僅能成就別人,能容忍別人,還有用人之識。說到曹操用人,就不得不提曹操的《求才令》。曹操先後三次頒布《求才令》,廣招天下的賢才。《求才令》有這麼一句話,「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你們要替我發掘那些出身低下被埋沒的人才,只要有才能,我都希望能得到並任用他們。三次求才令一出,就是希望天下的人才不要有任何顧忌,都來投奔自己。

但是對於曹操這三次《求才令》,後世有一種比較極端的解釋。一些人認為曹操求才不求德,不看中人的品德,這種說法是偏頗的,並不是曹操真正的本意。

曹操《求才令》的第一個意思是,有很多人才特立獨行,他們的行為不被當世人理解,世人認為他們品行不端,或者是有人造謠,使得他們名譽不好,曹操眼裡這樣的人依然值得任用。在《求才令》中曹操提到「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就是說韓信這個人,小時候胯下之辱,所以很多人瞧不起他,其實他是個大勇之人,最終成就了王業,流傳千古。像韓信這樣的人,我曹操願意任用。

而在現實中,曹操確實是這麼做的,曹操手底下有很多人才的行為被認為不端。比如著名謀士郭嘉,郭嘉從小「不與俗接」,平時不和普通人交往,後來做官也是我行我素,不講禮儀。曹操手下有個官員陳群,陳群就看不慣郭嘉。認為郭嘉行為不點檢,好幾次在朝廷之上,當眾訓斥郭嘉,郭嘉自己倒是神態自若,依然我行我素。但是曹操不以為意,依然非常重用郭嘉,因為郭嘉雖然不服禮教,但非常聰明,是個人才[12]

曹操的第二個意思是,很多人才出身卑微,這種人只要有才我就重用。曹操在《求才令》中提到「蕭何、曹參,縣吏也」。就是說蕭何、曹參兩個人出身低微,但是依然是棟梁之才。所以英雄不問出處,出身再差也沒有關係。

曹操確實說到做到,曹操的手下很多人出身都很不好,比如于禁和樂進,這兩個人都是曹操手底下的猛將,他們以前是幹啥的呢?于禁以前是當小兵的,樂進是「帳下吏」,說白了就是個跑腿的,連個士兵都不是。再比如說毛玠,就是給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人,毛玠出身也不好,縣吏,所以曹操用人不看出身。

曹操的第三個意思,就是你哪怕是投降過來的,也沒有關係,我也用你。求才令有這麼一句話,「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就是說管仲這個人以前是齊桓公的敵人,曾經彎弓射箭射中過齊桓公,但是齊桓公依然重用管仲,成就一番霸業。曹操也是如此,對待投降自己的人也是重用,比如張遼、徐晃、張郃。張遼以前是呂布的人,徐晃是楊奉的人,張郃是袁紹的人,但是到了投降曹操以後曹操都重用。曹操是非常看重張遼的,史書上記載,有一次張遼出征歸來,曹操親自出城迎接張遼,接到自己車子裡,兩個人一起回城,以示張遼的尊貴[13]

所以我們看,曹操並不是說一味的不追求道德,曹操的求才令是有特定語境的。曹操對有才的人求才若渴,對於道德高尚的人更是非常喜歡[14]。曹操手底下很多受到重用的人為人都非常正直,道德都非常高尚,比如毛玠,比如王朗,比如華歆,比如崔琰。

論語有這麼一段,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就是有人問孔子,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啊?孔子就說了,你身邊的人高興,遠方的人來投奔你,這就是政治的最高境界。我們說曹操能夠成人之美,有容人之量,還有用人之識。真的做到了近者悅,遠者來。那麼到底有哪些人從遠方來投奔曹操呢?來投奔曹操的這些人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請看下集《妙計百出 上》。

[1] 《三國志 王修傳》修時運糧在樂安,聞譚急,將所領兵及諸從事數十人往赴譚。至高密,聞譚死,下馬號哭曰:「無君焉歸?」遂詣太祖,乞收葬譚屍。太祖欲觀修意,默然不應。修復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屍,然後就戮,無所恨。」太祖嘉其義,聽之。

[2] 《三國志 王修傳》以修為督軍糧,還樂安。譚之破,諸城皆服,唯管統以樂安不從命。太祖命修取統首,修以統亡國之忠臣,因解其縛,使詣太祖。太祖悅而赦之。

[3] 《三國志 臧霸傳》太祖之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後兗州定,翕、暉亡命投霸。太祖語劉備,令語霸送二人首。霸謂備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謂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願將軍為之辭。」備以霸言白太祖,太祖歎息,謂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願也。」乃皆以翕、暉為郡守。時太祖方與袁紹相拒,而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

[4] 《三國志 關羽傳》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5] 《三國志 魏武帝紀》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6] 《魏氏春秋》公云:「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衆人乎!」

[7] 《後漢書 光武帝紀》四月,進圍邯鄲,連戰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王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8] 《南齊書 高帝紀》休範即死,典簽許公與詐稱休範在新亭,士庶惶惑,詣壘投名者千數,太祖隨得輒燒之,乃列兵登城北,謂曰:「劉休範父子先昨皆已即戮,屍在南岡下。身是蕭平南,諸君善見觀。君等名皆已焚除,勿有懼也。」台分遣眾軍擊杜姥宅、宣陽門諸賊,皆破平之。太祖振旅凱入,百姓緣道聚觀,曰:「全國家者此公也。」

[9] 《三國志 魏武帝紀》初,公舉種孝廉。兗州叛,公曰:「唯魏種且不棄孤也。」及聞種走,公怒曰:「種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種,公曰:「唯其才也!」釋其縛而用之。

[10] 《三國志 魏武帝紀》初,公為兗州,以東平畢諶為別駕。張邈之叛也,邈劫諶母弟妻子;公謝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諶頓首無二心,公嘉之,為之流涕。既出,遂亡歸。及布破,諶生得,衆為諶懼,公曰:「夫人孝於其親者,豈不亦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為魯相。

[11] 典略曰: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

[12] 《三國志 郭嘉傳》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悅焉。

[13] 《三國志 張遼傳》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

[14] 取士不以一揆,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歡迎訂閱【三國英雄】

新唐人、大紀元《三國英雄》聯合製作組

責任編輯:畢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