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繪與顧太清經常邂逅於花園,互贈信物。奕繪以一句:「十分憐愛,帶七分羞澀、三分猶豫。」寫盡了才子佳人的初心與糾結。
按當時的皇家宗室規定,二人的結合絕無可能,這段刻骨銘心的愛與詩詞唱和之姻緣,多年後,奕繪仍感嘆:「曠劫因緣成眷屬,半生詞賦損精神。相看俱是夢中身。」
皇室才子與罪臣之後
奕繪,字子章,號妙蓮居士,中年後號太素道人,他是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之孫、榮恪郡王綿億長子。榮親王、榮郡王學問深厚,精通漢文、滿文、西洋算法及書法繪畫,兩代都有著作留世。榮王府上下文風濃厚,古董藏書眾多,在當時很有名。
榮郡王去世後,17歲的奕繪襲封貝勒銜。奕繪自幼好讀書,12歲即能作詩,他曾與王引之合編過《康熙字典考證》,堪稱皇家宗室中的學者。奕繪先後出任正白旗漢軍都統、東陵守護大臣、內大臣等職務,因不喜從政,37歲時獲得道光帝恩准辭官歸隱,專心於學問。
相傳,奕繪少年時曾有一夢,在一個雲霧繚繞的山頂上,一位形象酷似李白的仙人,手拿一支筆,奕繪捧著自己的詩作求教,仙人題寫:「千秋智慧無雙管,一個聰明絕頂人。」奕繪趕忙問:「先生是自稱,還是指我?」
仙人寫了四個字:「無分別相」。奕繪感歎:「李謫仙羽化千載,想不到其靈爽至今猶在。」仙人又寫道:「有本來神」。
據此夢,民間傳奕繪可能為李白轉世。是真是假,自不附會。但奕繪的才學與不奉權貴的性格,倒很像詩仙李白的風骨,這也為這位愛新覺羅宗室嫡系和罪臣之後的姻緣傳奇埋下了伏筆。
奕繪15歲時娶副都統福勒洪阿之女妙華為正室夫人,妙華16歲。妙華父親性格詼諧,也善作詩,奕繪與岳父時常有詩文互贈。奕繪、妙華夫人婚後感情很好,經常寫詩相和,兩人的詩詞彙成一部《妙蓮華集》。
顧太清,原名西林春,滿清西林覺羅氏,字梅仙,號太清,晚年自署「太清老人椿」、「雲槎外史」。清代文壇著名人物,尤工詩詞,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素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美譽。
西林春的曾叔祖鄂爾泰是雍正至乾隆初年的議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乾隆年間,西林春祖父鄂昌因受「胡中藻」案的影響而被賜自盡,鄂昌之子、西林春之父鄂實峰便搬到香山落戶。清朝香山健銳營一帶離北京城內最遠,一般是罪臣之後居住的地方。曹雪芹便是如此。
雖家道敗落、生活拮据,但鄂家未改書香世家的傳統,鄂實峰仍勤於督導西林春兄妹攻讀,家庭文學氛圍甚濃。由此西林春詩文功底很好,親戚眾人中都知她會寫詩,其妹妹西林霞仙也擅長詩詞。
因是罪臣後代,一家人生存、子女婚嫁都成問題,有難處也不敢訴苦,西林春少年時嘗盡了家境的酸辛,也磨練了她性格中的堅強,使她早早成熟。直到進入榮王府後,西林春的命運出現意料不到的轉變。
從詩詞唱和到天促良緣
奕繪的祖父榮純親王永琪的正福晉是鄂爾泰第三子鄂弼之女,即西林春的堂姑。但奕繪的父親綿億並非榮純親王正福晉所生,而是榮親王側福晉所生。即便這樣,榮王府與鄂家也算是老親。
西林春之父鄂實峰與榮王府的關係一直未斷,根本原因是兩家都是文史世家,榮王府向來有注重學術的風氣,鄂實峰一家都有學問,受到榮王府的敬重,榮王府從不避諱與鄂家來往。
榮王府的文化氛圍甚是濃厚,府內包衣家奴都能吟詩作畫,有的還很有成就。不僅如此,僕人也能辯識古董,幫助收集。曹操所建銅雀台的瓦硯,價值一萬兩銀,世人不識貨,認為是瓦礫粗糙,沒人買,被榮王府家僕以一千緡錢換來。又有一家僕用55文錢購得《達摩渡江圖》,立刻歸獻。
榮王府的格格們想請一位善詩詞繪畫的家庭教師,第一人選自然就想到了西林春,覺得她最適合。當時家住香山的西林春離太平湖(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榮王府很遠,一路顛簸相當疲勞,索性格格們就讓西林春住在榮王府裡了,不必每天往返。
22歲時西林春住進榮王府,奕繪與西林春同歲,因有親戚關係,自然更親近些。奕繪、妙華夫婦經常光顧格格們與西林春的詩社,大家一起詩詞唱和,氛圍愉悅。
一來二去,才子遇佳人,奕繪對西林春暗暗欽佩起來,漸漸心生愛慕,情愫難遣,竟有「算從頭雨夢風懷,有情天亦老」般的感懷。夫人妙華也了解和欣賞西林春的文筆和人品,並不阻攔奕繪對西林春的追求。
王府上下人口眾多,奕繪貝勒對西林春有意但也不敢公開表白,只能以詩傳情。兩人時常趁著無人時悄悄邂逅於花園,互贈信物,見人路過則趕緊躲避。
按照當時清朝皇家宗室規定,二人的結合絕無可能。王爺貝勒貝子納妾只能在府內包衣中選,而西林覺羅氏是滿洲大族,西林春又是罪人之後,更無法做奕繪的側室。
冥思苦想,奕繪終於想出個辦法。王府有位深得倚重的家人叫顧文星,奕繪想讓西林春假冒顧氏之女,然後將她收為側室。可是顧文星老成持重,規勸奕繪:娶罪臣之後,又假冒包衣姓氏,朝廷發現,這不是自毀前程嗎?榮王府的親人們也都一併規勸奕繪,讓奕繪心灰意冷。
奕繪與西林春相戀,遭到王府上下的反對,西林春在王府待不下去了,只得回香山家中避嫌。飽嘗別離之苦的奕繪「相思寤寐,夢為蝴蝶相聚」,恐怕以後只能在夢中化作蝴蝶相見了。
也是天促良緣,不久顧文星因病故去,其做二等護衛的兒子爽快答應了奕繪的請求。奕繪立即以顧文星之女顧太清為名把西林春呈報給宗人府。道光四年,二人均為26歲,喜結良緣。太清是西林春為自己起的名字,此後西林春改名為顧太清。
奕繪與太清從相識到成婚,歷經數年,眼見無望,又峰迴路轉,幾經波折,方成眷屬,這與奕繪對太清迎娶之心堅決很有關係。多年後,奕繪仍感嘆,稱他與西林春的姻緣是「曠劫」。
夫人妙華的早逝
太清嫁給奕繪時,榮王府長輩中只有奕繪的生母王佳氏健在,妙華夫人已生育一個兒子、兩個女兒。
婚後奕繪、太清感情甚篤,太清盡力處理好家庭關係,對太夫人盡心侍候,對正室妙華夫人也一片真誠,處處尊重,兩人結下很深的情誼。
道光六年,太清陪太夫人和妙華夫人遊西山諸寺,太清作詩云:「晚晴碧澗添新水,歸路回看暮靄平。」表達了女詩人在一團和氣的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心情。
然而妙華夫人的第二個兒子未滿周歲即夭折了,這對妙華打擊很大,漸漸一病不起。妙華患病期間,奕繪奉皇命出外守護東陵,因掛念夫人病情,奕繪令家中小廝每五日報一次夫人病況起伏,「安得生兩翼,飛去墜汝旁」,是那時奕繪心態的真實寫照。
妙華33歲時還是不幸早逝了。得知夫人離世,奕繪連日趕回奔喪,悲痛至極,以詩哭祭。太清多年後仍作詩思念妙華,「八載音容常戀慕,今朝涕淚更縱橫」,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道法自然的慕仙生活
妙華夫人離世後,太清如同正室夫人一樣處理家中事務。奕繪與太清相守,再未續妻納妾,始終如一,直至奕繪40歲病故,這在皇室中非常少有。
太清與奕繪酷愛策馬出遊,二人郊遊的路線中,白雲觀是重點,可見兩人對道教頗為傾心。他們各有道號,自稱道人,遍讀道家典籍。奕繪曾詩贈太清:「道在一心清淨得,學從萬卷會通來。」
太清夫婦與白雲觀道士張教智多有來往,張教智仙逝後,太清專作輓詞:「道高德重,寶策丹書親奉。一朝歸去,御萬里長風相送。」詞之意境,了無傷苦,已然超脫生死。
全真道士黃雲谷為二人繪有道裝像,奕繪為太清道裝像題詞曰:「野鶴閒雲無掛礙,生與死,不相干。」表達二人淡泊人生、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太清夫婦都創作了大量具有道家色彩的詩詞,他們有時探討人生、談經論道直至深夜。奕繪37歲辭官後,二人更是潛心悟道。從太清作的詞中,可以看出他兩人在求道上已有很深的理悟:「世人莫戀花香好,花到香濃是謝時」、「理無窮,事無終,實則能鳴,虛則能容。」
撫育子女慈母心
妙華早逝,留下一兒二女,太清都盡心照顧。妙華的長子載鈞、長女孟文的婚事,是太清陪著太夫人一同主持操辦的。次女仲文與太清一直有來往,太清常寫詩送給她。
長女孟文嫁給了外蒙古的車王,車王好詩詞,深為奕繪所喜。太清對他兩人極盡關愛,親手繪製四幅花卉小畫,題詩贈給孟文。孟文婚後患病時,太清前去探望。每當車王夫婦從京城回察哈爾時,因外蒙氣候寒冷,太清作詩叮囑兩人善養身體,關切之情躍然紙上。
太清對自己所生的四個子女既是慈母又是良師,詩書教導、姻緣婚嫁,無不操心。載釗是太清的長子,精通詩文繪畫,頗承家學。載釗成婚,媳婦就是太清詩社好友的女兒,兩親家母愛好相同,經常寫詩相和。
遷出與重返王府
奕繪、太清夫婦度過了14年琴瑟相和的幸福生活。道光18年,奕繪、太清都滿40歲,奕繪因病在那年辭世了。
因太清當年假冒顧姓做了奕繪的側室,且奕繪、妙華母子先後離世,致使太夫人和王府對太清多有怨誹。奕繪離世後,太夫人責令太清攜子女遷出王府,劃給太清母子90畝田、每年二千兩銀作為開銷。
太清遷出榮王府是分居,並未與府中斷交。雖十分悲痛,太清對太夫人並無憤恨。太夫人生病時,太清仍去府中照料,極盡孝道。此時妙華的長子載鈞已襲了貝子爵位。
太清遷出榮王府兩年,太夫人也病故了。之後,顧太清求助於宗人府宗令,宗令即愛新覺羅氏家族族長。經宗令出面調解,載鈞應允支付太清母子的一切開銷,並年末歲初要親自到太清磚塔胡同的家中叩頭請安,等於是完全承認了太清在家族中的地位。
載鈞去世後,太清的長孫襲了鎮國公爵,因此太清得以重返府中。此時太清已60多歲,四代同堂,子孫眾多。太清的晚年生活無憂,子孫輪流侍奉,也是她終於苦盡甘來。
但讓晚年的顧太清頗為傷懷的是,數十年來閨中詩詞唱和的姐妹一一先她而去。錢塘才女沈湘佩是與太清相伴最久的閨中詩友,兩人感情很深。同治元年(1862),湘佩突然對太清說:「姐姐對我的情誼,如何報答是好?」
太清詫異:「何以言報,願來生一如今生。」湘佩卻說:「願與君世世為兄弟!」十天後,湘佩離世。太清悲傷痛哭,詩祭湘佩「平生心性多豪俠,孤負雄才是女身」。
詩社閨友相繼謝世,另有兩重孫不幸患病身亡,72歲的太清心痛不已,不願在府中居住,動身前往房山大南峪靜養。臨行前,太清留言給兒孫「是非休告訴,煩惱莫相尋。遠避人間世,深山自養心」。
暮年的顧太清仍手不釋卷,家藏書籍讀盡後,子孫為她借書讀。光緒三年,顧太清離世,享年79歲,與奕繪、妙華合葬於房山大南峪園寢。
為人間留取真眉目
顧太清一生歷經五朝,經歷坎坷,生而為罪臣之後,因緣際會與皇家宗室結為夫妻,琴瑟相和伉儷情深卻逃不過夫君早逝。後與四個子女遷出王府,更有委屈難申。然而流離府外20年後,太清又得以重返府中,晚年生活安定卻遭孫輩和好友離世的傷痛折磨。能夠使顧太清心靈超脫苦難的乃是她的詩詞之道。
顧太清一生詩詞成就斐然,其《天游閣集》、《東海漁歌》中收有她八百多首詩與三百多首詞。一生坎坷的經歷,使女詞人的創作除了滿清女性的唯美外,更多地注入了深厚的生命韻味與豁達灑脫的氣質。
詞學家們對顧太清的詞學成就評價非常高,王鵬運說:「滿洲詞人中,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而已。」王國維評《東海漁歌》:「李易安以後,一人而已。」
顧太清不只是詩詞絕好,還「略知畫事」,她的繪畫多以花卉為題材,善水墨畫,尤工蘭竹。晚年的顧太清著《紅樓夢》續書《紅樓夢影》,有「中國第一位女小說家」的稱號。
日本東京大學學者山鹿誠之助對顧太清的評價是:「豐才貌美,殊詞翰巧,以閨秀詩家著稱,其筆跡為世之寶。」@*#◇
參考資料:
《清史稿》
奕繪:明善堂文集校箋
金適等:《顧太清集校箋》
沈善寶:《名媛詩話》
顧太清:《東海漁歌》
點閱【才子佳人】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