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才學貫天宇 懿範垂萬世(2)

【文史】諸葛亮初出茅廬 赤壁建功

文/古春秋
font print 人氣: 20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5月24日訊】當時,曹操平息北方,中原已大致統一,關中諸侯也順服曹操,征荊州、下江東開始提到日程上來,遂召集武將商議南征。

夏侯惇進言說:「近聞劉備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為後患,最好早日想辦法解決。」

曹操於是命令夏侯惇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蘭、韓浩為副將,領兵十萬,直抵博望城,以窺新野。

初出茅廬第一功

再說劉備,自得到諸葛孔明,以師禮相待。諸葛亮見劉備兵力不過數千人,於是招募新野三千民眾作為民兵,由孔明朝夕教演陣法。

剛好曹操差夏侯惇引兵十萬,殺奔新野。

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

諸葛亮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裡,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坡。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誘敵深入博望坡。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後援。

諸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關羽、張飛等佩服得五體投地。

華夏五千年文明中人才輩出,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可以說是其中智慧、謀略出眾的最傑出代表人物之一。(大紀元)

曹操兵襲荊州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親自率領大約十五六萬大軍從鄴城南下往攻荊州。劉表軍隊總共不到十萬人,且在「不習軍事」的劉表帶領下,多年沒有實戰經驗,而曹操軍多為身經百戰的勁旅,佔絕對優勢。曹操採取快速進攻的方針,大軍經葉縣(今河南葉縣)、宛城,直趨樊城、襄陽,出其不意,攻敵不備,力求一舉擊潰荊州軍的主力,或逼使劉表投降。

八月,劉表病死。劉表有兩子,長子劉琦,少子劉琮。劉表派劉琦為江夏太守,死後遂以劉琮為嗣,代領軍眾。劉表病重時,長子劉琦自江夏前來省視,被遏於戶外,不令他與劉表見面。劉表死後,劉琦打算趁奔喪的機會發兵進攻劉琮,但這時曹操大軍已經壓境了。

早在官渡之戰時,劉表部下大員韓嵩、劉先、蒯越等就曾勸劉表歸附曹操,劉表沒有同意。這時,在曹操大軍壓境的情況下,蒯越、傅巽與僑居荊州的大族王粲等人勸劉琮投降,因為曹操打著天子的旗號前來,如果抗拒,有違臣子之道,於理不順;且以荊楚一州之地抗拒強大的曹操軍,沒有僥倖取勝的可能;如果利用劉備去抵抗曹操,也是力量懸殊,得勝機會渺茫。即使劉備擊退了曹操,他也不會甘居人下,與其受制於劉備,不如早日迎降曹操。於是劉琮決定迎曹操。曹操到達新野時,接受了劉琮的投降。

這個時候,劉備正屯駐樊城,未曾獲得曹操軍南下的消息,劉琮要投降之事亦無所聞。直待曹操大軍到了宛城,劉備才知道劉琮投降的消息,但已無力抵禦曹操軍,只得匆忙向江陵退卻。江陵原是荊州的郡治,那裏存有軍需物資。

劉備除令關羽率領一支水軍乘船數百艘沿漢水南下外,其餘主力由自己和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領從陸路撤退。劉琮部下及荊州人跟隨劉備南逃的很多,走到當陽(今湖北當陽東)時,隊伍擴大到十餘萬人,輜重也有數千輛,因此行動很慢,一天只能行十幾里。

有人勸告劉備撇下大眾,迅速去保據江陵。劉備答:「要成就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曹操急於攻荊州有一個原因,就是不想讓劉備在荊州站穩腳。劉備在荊州數年,深得荊州人的敬服和支持,一旦劉備取劉表而代之,佔有荊州,對曹操將是一個大麻煩。

曹操知江陵存有軍需物資,怕劉備先去佔有,急速趕到襄陽,而劉備已過襄陽去江陵了。劉備一路保護著大約十萬百姓,行軍速度甚慢,曹操得知這個情況,派遣精騎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在當陽縣長阪趕上劉備。

劉備不敵曹軍,只好帶領軍民逃走,由張飛斷後,終於擺脫曹軍。但是,劉備已經去不了江陵了,只得斜趨漢津與關羽率領的水軍會合,又與來迎接的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合,一同到夏口(今漢口)暫駐。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明萬曆辛卯(十九年)書林周曰校刊本《三國志》插圖。(公有領域)

曹操征荊州和劉表死的消息傳到江東後,魯肅請孫權派他以弔喪為名去荊州察探軍情。魯肅到荊州時,曹操已驅軍南下。魯肅與劉備會於當陽,同至夏口,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趕赴吳國,商議聯合破曹事宜,同時由夏口移住樊口(今湖北鄂城縣西北)。

孫權當時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諸葛亮見到孫權,陳說孫、劉聯合破曹之計:「豫州(指劉備,劉備曾為豫州刺史)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諸葛亮上面這番話,指出劉備雖然在長阪坡不敵曹兵,卻依然保有水軍和精甲共計萬人,而劉琦與江夏的兵馬合在一起也不下萬人。曹操兵馬長途跋涉,已經顯露出疲憊,況且曹兵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荊州百姓投降曹操是因為曹操兵馬強壯,人心並沒有歸順。而孫權統領著東吳幾萬猛將強兵,只要與劉備聯合,一定能夠擊潰曹兵,這樣,荊州和東吳的勢力必將壯大起來,與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孫權聽了諸葛亮一席話,心裏安定了些。曹操到了江陵,就送信給孫權,內稱:「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曹操此次南征劉表,不僅是爭荊州,也要拿下江東。曹操信中威脅意味很濃,說他是奉皇帝之命討伐有罪的,大軍南向,劉琮束手投降。目前已經訓練好水軍八十萬人,正好要與孫權在東吳決戰。

面對強大的曹軍,東吳以長史張昭為代表的大多數的文武名士動搖了,勸孫權投降曹操,唯獨魯肅沒有附和。看到眾人一片投降言論,孫權低頭不語,遲疑不決。

這時,孫權起身如廁,魯肅乘機追上孫權。孫權意會到魯肅的心思,就拉著魯肅的手,問他有甚麼話說。

魯肅說,剛才堂上眾人一番投降的言論,實在令人失望,尤其對孫權不利。為甚麼呢?東吳誰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獨孫權不可以。別人投降曹操,依然可以返還鄉里,並且繼續出來做官,安享榮華富貴,而孫權投降曹操,下場就不一樣了,天下雖大,卻沒有孫權的安身之地。他希望孫權早日下決心,不要採納投降的策略。

這時,周瑜正外出到鄱陽,魯肅勸孫權召周瑜參與討論,因為孫權的兄長小霸王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過,一旦遭遇變故,內部事務不能決斷的可以向張昭請教;對外事務不能決斷的可以問計於周瑜。

周瑜當時也下了抵抗曹操的決心,他對孫權說,曹操所謂八十萬大軍,可能是虛張聲勢,最多可能只有十五萬人,而劉表七、八萬剛剛投降的人馬忠誠度不夠,不可能為曹操賣命。我只要有五萬人馬,就一定能打贏曹軍。

孫權聽後非常高興,說周瑜這番話說到他心裏去了。

周瑜、魯肅和諸葛亮的一番分析,切中孫權的心思,為了表達抗曹決心,孫權拔刀砍去奏案一角說:「諸將吏敢復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

孫、劉聯合抗擊曹操的協定就此定下來了。曹操由江陵水陸東進,孫、劉聯軍由樊口、夏口溯流而上。兩軍相遇於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

曹軍戰士多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交戰之前,軍中已疾疫流行。剛一交戰,曹軍不利,便撤到江北。周瑜部將黃蓋針對曹軍不習水戰,船艦連接一起的機會,建議火攻。周瑜採納了火攻並詐降之計。

黃蓋向曹操送了降書,約定日期投降。到了約定來降的日子,恰逢東南風起,黃蓋以鬥艦在前,其餘船隻在後,向江北進發。曹軍以為黃蓋來降,皆出營觀看。離曹軍二里來路時,來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行如箭,直衝曹軍船群,燒了曹操的戰船,還延及岸上兵營,曹軍燒死落水無數。周瑜率軍隨後攻到,曹軍大敗。

曹操敗走華容道,清初刊本《三國志》(大魁堂藏版)插圖。(公有領域)

曹操帶領敗兵由華容道(今湖北潛江南)撤退,一路大風,天寒地凍,又遇上這一帶道路泥濘,步兵攜草鋪路,總算逃得性命。

赤壁之戰雖敗,曹操還是希望能保有荊州,留下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然後北回。

孫、劉聯軍乘勝追擊。曹仁困守江陵經年,終因孤軍懸遠,後援補給困難,撤軍北歸。但曹操還佔有了襄陽,取得以襄陽為中心的荊州北部大片土地。孫權佔有江陵、夏口、陸口(今湖北嘉魚西南),荊州東半部。劉備佔荊州的南部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今湖南和湖北西部),以油口(油水入江處,今湖北公安)為駐地,改名為公安。後孫權又把江陵讓給劉備。曹、劉、孫三家瓜分了荊州。

赤壁之戰之後,劉備的力量得到充實,實力大增,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裏將勢力範圍從荊州擴展到西川(益州),最終建立了蜀漢政權,初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制強,是膾炙人口的歷史事件,不僅歷代文人多有詩詞文章描述,民間百姓更有戲曲廣為傳唱,千百年來,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內心。赤壁之戰尤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是諸葛亮充滿智慧的故事。

曹操大軍壓境,東吳人心動搖,大多希望與曹操講和,這對需要與孫權聯合抗曹的劉備方面來說,構成很大阻力。要說服孫權抗曹,首先就要據理力爭,讓東吳主和的文武名士心服口服。於是,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場景;大江之上,攻防武器首推弓箭,周瑜為十萬隻箭軍需憂愁,諸葛亮簽下軍令狀,承諾三天之內交上十萬隻箭,遂有草船借箭佳話;火攻曹營,東風最為關鍵,所謂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這是赤壁之戰的最大看點,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借東風,就沒有孫劉聯軍的赤壁大捷。

《三國演義》中這些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顯示諸葛亮具有驚天動地的才學,為後世景仰。(待續)@*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諸葛亮聽說黃小姐長的醜,沒有爽快答應,也不好乾脆拒絕,這門親事就不熱不涼的擱下了。
  • 北伐曹魏,統一中國,這是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分析天下形勢時,所提出的復興漢室的方略...
  •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真正的高手過招,看不到刀光劍影,勝負已定。但在刀光劍影之外,仍有招式,而你看見了諸葛亮的招式嗎?
  • 《諸葛亮文集.便宜十六策.舉措》說:「治國之道,務在舉賢。」又說:「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傾。」人才是治國的根本,治國和人才的關係,就像房屋和柱子的關係,人才短缺了,國家也就難以維持。
  • (shown)或許我們都曾相信過大災難的來臨,也有所懷疑它的真實性。隨著歷史車輪的加速飛馳......
  • 《馬前課》非常簡潔明瞭,只有十四課,每一課預言一個歷史時代,而且每一課都按順序排列。每一個歷史時代過去後,人們回頭一看就會發現諸葛亮的預言準確得驚人,其中,《馬前課》的前十課已經發生。
  • 赤壁之戰,曹操軍中疾疫大興,致戰力大損,凱風突自南來,助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曹操曾與孫權書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雖天公不作美,拒讓曹操跨越江南一步,但大英雄笑談雄兵百萬,叱詫風雲之霸氣,不得不讓後人欽佩。
  • 諸葛亮是琅邪陽都(今天山東沂南縣)人,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是漢末太山(即泰山)郡丞。諸葛亮父親去世較早,諸葛亮跟著叔父諸葛玄在豫章(江西南昌)、荊州(在今湖北省)等地生活,後來在南陽隱居。叔父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以種地為生,安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的地方,諸葛亮稱之為「隆中」。諸葛亮喜歡吟誦《梁父吟》,常常將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具有濟世之才,被人稱作「臥龍」、「 伏龍」。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棵槐樹,樹蔭滿庭,他對人說:「我的兒孫,必定有人貴為三公,這三棵槐樹就是標示。」他對王旦滿懷信心,說:「這孩子將來定會成為一位公正的相國。」後來他的話應驗了,王旦果然貴為宋真宗一朝的賢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