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優點 打開孩子自動自發的開關

教養 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五)

以「這裡做對了」代替「怎麼答錯了」
font print 人氣: 296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若松亞紀 譯者:卓惠娟

父母太挑剔,會讓孩子意志消沉

孩子拿了一張七十分的考卷回家,你會對他說什麼呢?人都會對完美的事物讚嘆不已,對有缺陷的部分感到不安。也許因為這樣,我們總是追求滿分的考卷,如果其中有題目被打了「×」,就會覺得錯誤特別醒目,因而不斷追問孩子:「這題不懂嗎?」

可是,孩子的想法又是什麼呢?「考卷中明明也有答對的題目,爸媽卻只挑剔做錯或不會做的題目。」

替孩子的行為畫圈圈,他會產生無比的幹勁

漫畫中的媽媽,跟孩子說:「這裡做對了!」考試卷上有「○」也有「×」,爸媽把注意力放在哪個部分,會令孩子高興呢?哪一部分能激發孩子覺得「好開心!我一定要更努力。」

如果是我,絕對是爸媽注意到「○」對的部分。有人認同自己的長處、稱讚我做得到的事,那就能產生無比的幹勁。

「這個炸豬排,簡直太好吃了!」
「謝謝媽媽每天辛苦準備美味的晚餐。」

我真希望家人能對我這麼說。這樣的話,我一定能夠開心地想「要再做更好吃料理給家人吃!」要是平常能得到很多讚美,就算偶爾有批評,一定也能坦率接受。之後,只要看到偉偉自動去刷牙,我也會經常讚美他:

「你好棒、好乖!」
「偉偉的牙齒刷得好乾淨,一定覺得很幸福!」

偉偉覺得自己受到關注,總是笑嘻嘻的。另外,我也開始留意各種「○」的行為來讚美他。當他幫我拿報紙時,對他說「還好有你幫忙∼」;對慢條斯理的儂儂則說「妳不慌不忙,很細心呢!」人就像植物一樣,受到光照的部位會成長得更好。「○」或「×」的行為舉止,也會透過你的讚美及批評而增加。

對了!還發生過一件事。有次我不小心把味噌掉到地上,一旁經過的偉偉說:「味噌掉在地上了。」

我內心嘀咕:「既然看到了,幹嘛不幫忙擦乾淨?」不過,內心另一個聲音提醒我:「等一下!」我尋找「○」的部分讚美偉偉:

「謝謝你告訴我。」

你猜後來怎麼樣了?原本已經走過去的偉偉,竟然轉過身來,特別跑回去把地板擦乾淨!這件事令我感受到「肯定」的驚人威力。只要隨時留意,從孩子的行為「找出○」,家中氣氛必定能煥然一新。

─ ─摘自:《教養,從改變說話口氣開始》采實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打小孩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對規矩的敬畏。傳統家庭中的家法,目的是要孩子每看到一次就受一次警惕,受一次震懾,直到內心產生一根無形的杖而實現自律。
  • 中文的「家法」一詞明確地表達「杖」是象徵規矩、象徵著法。父母用杖而不是用手打孩子,是要傳達兩方面的重要訊息。首先,是規矩要打你,而不是父母要打你,你挨打是因為觸犯了規矩。
  • 我對體罰的觀點非常明確,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是對父母來說,有幾項要求。
  •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能否成功地在嬰兒的吃睡上設定界限、建立規律,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影響智力和行為發展。能否做好人生的第一個規矩,不僅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也會影響父母今後為孩子建立規矩的意識和信心。
  • 有句古諺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意思是調教媳婦要從媳婦剛嫁進門開始,教育孩子要從嬰孩時做起。但是「嬰孩」還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零到兩歲左右都可以稱為嬰孩。
  • 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將會影響我們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什麼。許多父母之所以無法發現子女的才能,是因為父母本身就已經提錯了問題。
  • 如果想知道孩子有什麼才能、喜歡什麼活動,就應該主動提供他們嘗試各種活動的機會,因為沒有做過就無法知道孩子喜歡什麼。
  • 得慶幸的是,現代的父母都會提供孩子很多機會去嘗試各種經驗,讓他們學美術、音樂,也給孩子很多機會去學各種運動,更別說閒暇時常會帶孩子去旅行、參觀博物館或展覽等。這種父母真的很讓人放心,只需要另外特別注意兩點就好了。
  • 孩子再怎麼喜歡一項活動也很難長久鑽研探究,一開始因為喜歡而做的事情也很快會失去興趣......
  • 如果想協助孩子獲得自信心,使孩子在做事時能盡全力、不會屈服於挫折、主動挑戰,該怎麼做才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