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人歌
延陵季子(2)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註釋
(1)劉向《新序》曰:「延陵季子將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於是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乃為之歌。」
(2)季子:季札,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四公子,曾出使列國。後封於延陵,故號曰延陵季子。史載其有讓國之義及掛劍完諾之事,《史記‧吳太伯世家》:「王諸樊元年,諸樊已除喪,讓位季札。季札謝曰:『曹宣公之卒也,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將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節矣』。君義嗣,誰敢干君!有國,非吾節也。札雖不材,願附於子臧之義。』吳人固立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捨之。……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賞析
此詩為徐人歌詠季札守信重諾之事。吳國公子季札出使晉國,途經徐國拜見徐君,而徐君對季札佩劍的喜愛之情見於顏色。季札看在眼裡,心中默許從晉國歸來後要將這柄寶劍相贈;但當回程又至徐國時,徐君卻已亡故,季札便解下寶劍懸掛在徐君墳前的樹上,以為誠信。
季札動之於心的承諾其實並沒有人知道,徐君也早已死去不會需要這把寶劍了,但季札以為「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承諾重在真念而非酬答,季札掛劍,如此簡單而純淨的守信之舉,足令後世聞之者心慕且慚愧不已。
參考語譯
美哉吳國的季札啊!沒忘早先默許之承諾,
解下千金的寶劍啊,繫掛在墳前以贈徐君。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更多:古詩選讀:《詩經》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