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时报》引用苏琮祺在脸书专页「苏琮祺 咨商心理师」发文表示,原先在制裁他人就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再加上某些名人跟网红带领,更容易让人们在网路上形成一种「正义之师」的爽感,但可怕的是,这种爽感之后,经常带来深深的无助跟空虚感,会让你更加地厌恶这个世界甚至是自己。
苏琮祺提醒,情绪激昂后,如果因为这件事出现焦虑或忧郁的反应,可是试著问自己:是不是过去有过类似经验的创伤反映?还是同为家长,难以忍受有人这样对待未成年孩子?也许跟你的朋友聊聊、暂时离开网路资讯或跟心理师谈谈都是不错的方法。
苏琮祺指出,与其期待这些猥琐、变态跟这种事消失,更需要做好教育跟自我保护机制。性议题的加害人,通常都有著复杂而多元的成因,请别妄想这能透过一位医师或心理师就能解决这些加害人的问题。如何落实执法、提供矫治资源、强化治疗强度甚至进行必要的监控,都是在进行性议题加害人的处遇时,所必须纳入的重点。
苏琮祺认为,性别平等教育才是基本中的基本。学习如何尊重性别差异,重视他人意愿,并对性和欲望有更正确的认识,才能提升每个人自我保护的能力,并降低某些因为缺乏知识所带来的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