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这场大火持续了两天两夜,一代名园—圆明园以及附近的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都被烧毁了。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
乾隆在《圆明园后记》中踌躇满志地写道:圆明园“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
圆明园的盛景,我们如今只能从历史文献中看到。相关的文献有:乾隆间唐岱、沈源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伊兰泰绘制的《长春园西洋楼铜版画》二十幅。就在圆明园被毁后的1924年,金勋绘制了一幅《圆明、长春、万春三园总平面图》,这是圆明园被毁后第一张全面展现圆明三园盛世景观的复原图。金勋的祖辈曾参与圆明园、长春园营造工程,他曾进入被焚毁的园明三园实地考察。
英国随军摄影师
比托在1860年随英法联军一起来到的中国,从广州一路拍到北京,他是第一个用相机拍摄北京的摄影师。比托在北京期间拍摄了大量北京地区的景物,其中就包括西郊皇家园林,颐和园部分收录的昙花阁、文昌阁、琉璃塔及被毁后第二天的昆明湖及佛香阁遗址,全都是比托拍摄的。
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记者,比托的任务就是用相机记录英法联军的作战过程,占领圆明园是英法联军很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
圆明园的建筑和美景几乎震撼了当时英法联军的每一个官兵,比托也是其中之一,比托不但拍摄了圆明园被毁前的照片,而且数量还不少。
下面这张规月桥老照片是在圆明园被毁前拍摄的,拍摄者有可能是英法联军的随军记者比托。
圆明园被毁后的1863年7月,比托在日本横滨定居了下来。第二年他跟沃格曼合伙开了一家以绘画和摄影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但可惜的是,该公司仅开了两年,在1866年10月26日的横滨大火中,比托的早期日本摄影作品的底片和比托在印度及中国的大量作品均被烧毁,有可能大量圆明园被毁前的老照片就毁于这次火灾。
比托现存的照片不是很多,且都是当年比托零散卖出的一些照片。当年,英法联军中的一些官兵会购买照片以作为他们在中国打仗和旅行的一种纪念。1861年11月,比托曾将一本集有85张照片的相册带到了伦敦,并将它卖给了一个名叫亨利·赫林的肖像画画家兼商人。亨利·赫林复制了这些照片,并将它们跟比托在印度所拍摄的部分照片一起做成了目录,从1862年夏天开始公开让顾客们订购。有一对名叫迈克尔·威尔逊和简·威尔逊的夫妇当时所订购的一整套比托的中国照片现在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