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经过安史之乱,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气象日渐衰落。昔日歌舞升平、万国来朝的辉煌,令多少文人墨客缅怀不尽。大唐的威严,包容海川的文明气度,一直到唐宣宗登基后,依然吸引着西域诸国。很多酒楼、教坊流行一种乐曲,名为菩萨蛮。这个大唐的教坊曲,如何流行起来的呢?
关于菩萨蛮的来源,有一个版本是说,这和女蛮国朝贡有关。大中初年,也就是唐宣宗李忱刚刚登基不久,女蛮国就来朝贡。女蛮国人的穿戴很华丽,《杜阳杂编》记载:「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原来菩萨蛮是对美丽女子的称呼。
想必,女蛮国女子的容貌惊艳了当时的世人,于是有些科班出身的歌舞艺人就创作了乐曲《菩萨蛮》。这首乐曲很快风靡大唐,不少酒楼和教坊都引进了菩萨蛮乐曲,并伴之歌舞。
这首词调也在王公贵族之间流行开来,而且还出现了一位超级粉丝,即唐宣宗李忱。
《北梦琐言》记载: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命温庭筠新撰进之。唐宣宗爱唱这首小调,当时的宰相令狐绹就让精通音律的大才子温庭筠撰写新的歌词,献给宣宗。
这位喜爱菩萨蛮的皇帝,他的登基如同菩萨蛮能出现在中国一样充满了传奇。
李忱本名李怡,生于帝都长安的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皇子。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十多岁的李怡被封为光王。
据说李怡为人寡言持重,在皇族子弟中,很多人都认为光王空有王爵,却一点也不聪慧,甚至有几分木讷呆笨。
这个不受待见的皇子,十多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几乎奄奄一息。在宫里的御医都觉得回天乏术时,忽然出现一团神光,照耀在他的身上。
在神光护持下,这个小王子顿时一跃而起,端正身体,拱手作揖,就像对待文武百官一样。他的乳母认为这孩子得了痴心病。但是唐穆宗探视之后,抚摸着李怡的后背说:「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这可不是得了心病啊。」
穆宗遂下令,赐给李怡不少珍宝,包括玉如意、御马、金带等,还安排郭太后的堂弟郭鏶担任李怡的师傅。
这个小王子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比如梦见自己乘龙飞上天。梦醒后,李怡就把梦境告知母亲郑氏。郑氏叮嘱儿子:「这个梦千万不要让旁人知道,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说了。」
太和、会昌两朝朝纲不稳,帝祚不延,李怡便隐晦不露,和众人在一起时,也不曾多说什么。为了让他多说点话,甚至他的皇侄唐文宗、唐武宗在宴饮集会时,口称光叔,还强逼着他说话,以他的憨态为乐。尤其,那个不敬佛门的唐武宗瞧不起这个木讷的皇叔,对他也不甚礼待,甚至有一回把他扔到坑里戏弄。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一日,唐武宗因为发起毁佛法难,居然在壮年之际病危了。宦官马元贽等人认为在这些皇族中最容易控制的人是那个呆笨木讷的光王李怡,于是把他立为皇太叔,并改名为李忱。
李忱监国后,满脸悲伤地接待臣下,从容决断朝廷事务,虚心纳谏,整顿朝纲,手段干练果敢。众人这才发现,光王久历艰难,素知人间疾苦,他的隐德非同寻常,先前的表现只是假象,隐忍不发罢了。
唐武宗驾崩后,李忱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也被后人称作小太宗,是晚唐的一代英主。唐宣宗犹如大唐的最后一颗明星,照亮了帝国落幕前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他废除了武宗的灭佛诏令,从此大唐辖境重新恢复了晨钟暮鼓的悠扬梵音,帝都的皇宫里也响起了梵音鼓乐,其中就包括那首有名的《菩萨蛮》。
当《菩萨蛮》的曲调响起时,舞姬们随着这首礼佛的乐曲,在王宫翩翩起舞。梵音渺渺,宛转悠扬。那一舞真是流光溢彩,落英缤纷。舞姬身上披着璎珞珠链,脖子上挂着由花朵串起的花环,秀美的长发用金冠高高束起;那装扮犹如世俗画像中的神女一般,随乐起舞,异彩纷呈。如此盛况,在大唐不是空前,却也是绝后的了。
在超级粉丝唐宣宗的支持下,文人结合菩萨蛮的曲调,配写新的歌词,在民间迅速传唱。到了唐末五代时,《菩萨蛮》已经演变为最流行的词牌名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