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0月18日報導,碧桂園一筆1,500萬美元債券利息支付的30日寬限期已過,但一名債券持有人及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沒有收到利息,意味著碧桂園首度面臨債務違約。
報導表示,此次碧桂園沒有支付債券利息將導致其他債券出現交叉違約。 碧桂園目前有110億美元境外債務。
報導說,碧桂園沒有直接回應是否出現債務違約,但重申預期無法履行所有境外債務的償付義務,及希望可以找出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
此前,碧桂園10日曾公告,截至該公告日,碧桂園尚未支付某債務項下本金金額為4.7億港元的到期款項,公司也預期無法如期或在相關寬限期內履行其所有境外債務款項的償付義務,包括但不限於公司發行的美元債券項下的償付義務。
一名持有碧桂園美元債券的美國基金經理表示,已準備虧蝕離場,只希望碧桂園的債務重組過程會較其他公司如中國恆大有效率及少些痛楚。
旅加學者、著名自媒體人文昭在其視頻節目中分析,如果碧桂園變賣優質資產還債,以後就更加沒有途徑創造收入了,並且等於向全世界宣布它已山窮水盡,股價就會立刻大跌,債主們也會更堵門要債,也不願意債務延期了;如果想再去借新債還舊債挺過這兩年,又有恆大爆雷的溢出效應發生,債主們對於給房企貸款全都避 之唯恐不及;那碧桂園自己能不能去發債呢?今年前五個月,碧桂園才發行出兩筆票據,總額是17億元,比起它總的債務規模是杯水車薪,所以從碧桂園的現金流狀況來判斷,它發生債務違約基本上是躲不掉的。
文昭指出,碧桂園的財務狀況看起來比恆大好,它比恆大更嚴重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建樓盤,是恆大的4倍。 文昭認為,碧桂園發生猝死這種情況是不容易發生的,但是當這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它爆雷的殺傷力很可能是恆大的14倍或者40倍不止。 原因並不是碧桂園這個炸彈的威力更大,而是整個社會更脆弱了。 他舉例說,當一個人被食物噎住後,從第一分鐘到第四分鐘,每過去一分鐘,人的腦細胞就會因為缺氧,死亡的數量增加一倍,可是到了第五分鐘,腦細胞死亡的數量會增加十倍或二十倍,在這一分鐘內如果不排除危險,人就會死亡。 人們常說的「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這個道理。
9月,中國恆大集團主席許家印被捕後,曾傳出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及董事會主席楊惠妍離開中國。
碧桂園官方微博今日(10月19日)早上聲明表示,「我司創始人和集團董事會主席目前在國內正常工作」。
碧桂園官微先前發布楊國強11日公開露面巡視工地的視頻,這是楊國強今年3月官宣退休後的首次公開露面。
碧桂園官微18日晚間再發文,指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曹江林一行人17日到訪碧桂園總部考察,並與楊國強交流。
據陸媒報導,農業也是碧桂園的業務領域之一,2018年碧桂園成立全資子公司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進軍現代農業。
日前財聯社報道,楊國強已賣掉了一架自己的私人飛機,另一架還在賣。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多位碧桂園內部人士證實,楊國強所在的楊氏家族近期向碧桂園提供了3億美元的無息借款。
與此同時,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也在出售私產。 時代財經引述澳洲當地媒體17日消息報道,許榮茂已將位於西澳大利亞的養牛場投資組合推向市場,其面積幾乎與比利時一樣大,要價約為2.5億澳幣(約合人民幣11.67億元)。 報告指出,這個面積達290萬公頃的養牛場投資組合涵蓋七項牧區租賃、五項轉租和一項代理協議。
世茂集團方面回應時代財經稱,「這個農場是大股東私人產業,應該是家族辦公室在處理,跟上市公司無關。」世茂家族辦公室由許榮茂家族在香港創立,管理家族財富和資產,並為家族成員提供財富傳承和管理服務。
報導說,為緩解資金壓力,去年至今,許榮茂還先後以10.47億港元出售香港壽臣山道西15號項目40%股權給中渝置地和資本策略成立的合營公司,並洽談出售香港豪宅項目九龍延平道9號專案的部分股權。 此外,其還出售香港中環中心的31層和32層,總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尺。
除大股東外,世茂集團近兩年也出售包括住宅、飯店、商業在內的多個物業,涉及資金數百億元。 最近一筆出售發生在9月28日,以39.1億元出售珠海綜合體專案公司。
但由於身背大量債務,加之地產行情冷淡,世茂集團經營未見明顯改善。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6個月,世茂集團營收303.9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11.5%。 期內物業銷售收入為243.9億元,佔總收入的80.3%,較2022年同期下降13.6%,股東應佔虧損120.58億元。 今年前9月,世茂集團的累計合約銷售總額約353.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