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电视剧里经常出现打仗场景,那打仗肯定就有弓箭手射箭,通常一箭过去对面就倒地一个,弓箭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历史上最早的弓箭出现在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正式使用正统的弓箭是在商朝,当时的弓箭都是使用青铜铸成的。后来到了汉朝的时候为了节省铜,于是他们开始使用铁来打造弓箭,而箭杆大多数都是用竹子或者是木头做成的,但是用这种材质做出来的箭杆的缺点也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射出去的箭飞行速度很慢,于是为了提速,人们在箭的尾部又装上了羽毛,为了增加箭的杀伤力。
在后汉的时候,人们又开始在箭上涂抹毒药,所以这就导致很多人在被箭射到了以后就会在原地等待救援,而不是强行起来战斗,以此延缓毒性的扩散速度。在襄樊之战中,蜀汉大将关羽中了毒箭之后,如果不是刮骨疗伤,很可能等到败走麦城就要阵亡了,这也说明毒箭的破坏力实在是太大了。同时,即便不是毒箭在被射中之后,也不应再剧烈活动,如果继续运动的话,很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细菌,甚至加速血液的流失。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在追击诸葛亮的时候遭到了埋伏,尽管张郃中的是普通的箭,最后还是阵亡了。
在古代战争中,守城一方在放箭时,可能是几组弓箭手接替放箭,这也是“箭阵”这一说法的来源。在不少历史专家看来,弓箭手在射箭时往往会向某一个区域持续覆盖弓箭,比如在战国时期,秦国等诸侯国就是这样的做法。因此,对于士兵来说,可能第一次只中了一支箭,还不算致命,但是,如果不倒下的话,后续还可能中箭,也即“箭如雨下”。比如曹魏士兵遇到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时,第一次中箭之后如果不立即倒下,后面可能要再次遭受重创。
总之,弓箭在冷兵器时代确实具备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可能并没有某些古装剧中表现的那么夸张。在战场上,弓箭有时也是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比如射死敌军的将领或者是旗帜等等,这样做可以瓦解敌军的信心。古人打仗,古代士兵为何中箭后就倒地不起?专家表示,他们是想动而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