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開元全盛日,
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
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
叔孫禮樂蕭何律。
創造了這樣一個盛世的皇帝,生活中又是什麼樣子呢?人們常說父慈子孝,唐玄宗和唐肅宗這對父子又是如何相處的?
《唐語林》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唐肅宗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在宮中陪侍他的父皇唐玄宗用餐。席上有一塊羊臂臑,唐玄宗想吃,轉視肅宗,示意他親自割切,肅宗承命,就用刀割切了。因刀刃上有些羊脂污漫,肅宗隨手取了一塊餅,將刀揩乾凈。玄宗感覺用餅擦拭刀具,太可惜了,浪費了這塊餅,因此默默的看着他,臉上顯出不悅之色。肅宗從容舉起那餅,放在口中吃了,玄宗方才大喜,遂對肅宗說道,「凡人福祿有限,應當如此愛惜。」
這個故事被明代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收入教育萬曆皇帝的課本《帝鑒圖說》中,對於這件事,張居正是這麼評述的:
大致說來,上自天子,下至老百姓,他們的福分雖然有大有小,然都應該節省愛惜,這樣才能長久。如果隨意浪費,必然削減福分。就好比井泉,慢慢的吸取,就會有無窮的泉水,用之不盡;若急切的打水,可能會頃刻之間,立見其乾竭。所以自古聖賢之君,雖尊居九重,富有四海,而常穿洗過多次的衣服,不食珍奇之味,盡量減少宮廷費用,愛養民力,故得延長壽命,國祚也會綿遠。像齊後主、隋煬帝之流,拚命搜刮老百姓,恨不得把老百姓的膏血都吸乾,以滿足一人之奢欲,即使這樣,還嫌不夠。一旦福窮祿盡,身喪國亡,難道不是很可悲嗎?唐玄宗惜福二字,誠萬世人主之龜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