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1年04月18日讯】西方艺术史,我来说故事!大家好,欢迎来到《大话西油》的第二个番外篇!
今日焦点:门德尔松逛猪肉铺发现了巴赫!世界最昂贵大提琴见证杜普蕾的早逝、马友友的崛起!最烧脑的音乐:巴赫的赋格!神一般的存在:西方古典音乐之父——巴赫!
有德国莫扎特之称的大音乐家门德尔松,一次偶然逛猪肉铺却挖掘出了伟大的巴赫!
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听到杜普蕾的演奏,一语成谶地说道:像她这样演奏,肯定是活不长久的!
巴赫确立了古典音乐的范式,把所有可能的作曲形式全部探索了一遍!而且,作为赋格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是史上最烧脑、最复杂、最精妙、最宏伟的音乐!
作为西方音乐史千古第一人——巴赫,为人类留下了神的奇迹,为后世彰显了神的荣耀!
十八世纪的德国,有个著名的大音乐家叫做门德尔松(Jakob Mendelssohn Bartholdy),我上期讲莫扎特的时候提到过他。
门德尔松逛猪肉铺发现了巴赫!
一天,门德尔松兴致很高,主动陪着太太去逛菜市场。逛着逛着,两个人就逛到了一间猪肉铺子里。德国人嘛,大家都知道德国人爱吃猪肉制品,各种香肠啊、火腿啊、熏肉啊。他们俩就买了不少,肉铺的伙计用纸全都包好以后,送到他们的马车上,两人高高兴兴满载而归!
回到家里,门德尔松有点饿了,就拿出包好的香肠,切了一小块有滋有味地嚼了起来。一边嚼着香肠一边不经意地低头看了一眼包香肠的纸。咦,纸上好像竟然写着一行行的五线谱,门德尔松就把那张纸拿到近前仔细地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我的天那,惊得手里的半截香肠差点掉地上。
在这张被揉得皱皱巴巴的纸上,竟然写着无比精妙的乐谱!精妙到啥程度呢?精妙到连门德尔松自己都写不出来的程度!
门德尔松,大家可以自己Google一下就知道了,那可是德国浪漫主义乐派的大咖。从小被称为德国莫扎特,九岁就开了第一场个人音乐会;十一岁进入柏林声乐学院学习并开始作曲;十七岁就写出了传世名曲《仲夏夜之梦》。哎,说到这个《仲夏夜之梦》,你一定听过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来,请竖起耳朵!
《婚礼进行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syxScxCAM
怎么样?很熟悉吧!是的,这就是《仲夏夜之梦》中那段大名鼎鼎的配乐:《婚礼进行曲》。门德尔松被称为十八世纪的德国莫扎特,这虽然是在夸他的音乐才华,但这个叫法竟然让他也和莫扎特有了同样的命运,只活到了38岁就早早地回到了天上!
接着讲从猪肉铺回来的门德尔松啊。看到这些精妙的音符,他当下一惊啊!这张油渍麻花的纸上的乐谱,对位准确,曲式复杂,格律精妙,气势恢宏,非比寻常!当世没有人能写出这样厉害的音乐!门德尔松的脑海中石火电光般地闪现出一个名字,难道是他!
想到这,他立刻抓起外套,冲出家门,赶回刚才那家猪肉铺。把肉铺里所有包猪肉的纸都买走了!肉铺的伙计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啊,这人有毛病吧,我家的猪肉那么新鲜他不要,却买了一大摞油渍麻花的纸回去!
正是从这些包猪肉的纸上,门德尔松整理出了一部惊人的、伟大的音乐作品: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而且,作为一个音乐家,门德尔松最大的贡献其实还不是他的音乐作品,而是他把巴赫——这位西方古典音乐最伟大的大神给挖掘了出来。门德尔松在他生命的中后期,一直在致力于挖掘、整理和推广巴赫。
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门德尔松的努力,巴赫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肯定不是今天的这个样子!
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千古第一人
下面就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登场!巴赫,是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西方音乐之父!如果说米开朗基罗是西方艺术史的千古第一人,那么巴赫就可以称为:西方音乐史的千古第一人!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巴赫这么厉害,那为啥我好像都不知道他有哪些作品呢?
来来来,随便听几首!我敢打赌,你肯定听过!
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的诙谐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BWV 104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ZEj8wyj-I
怎么样?都很耳熟吧!都听过,就是不知道这是巴赫的!下面他的这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我的最爱!展开一下你们的想像,听听看:
眼前是: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纳兰容若《如梦令》)
还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又或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
但,也有可能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提琴无伴奏组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1bbK06rLE
怎么样?好听吧!给您个建议哈,下次您若是有机会去欧洲旅行,不妨试试走在砖石铺就的古老街道上,周遭弥漫着咖啡的浓香,远处教堂的尖顶若隐若现。此时,大提琴低沉婉转、如泣如诉的旋律在你的耳畔响起,此情此景: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另外,对世界顶尖大提琴演奏家们而言,挑战这六首独奏曲目,是他们的顶级荣耀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大师都是上了年纪之后才敢录制这六首独奏曲目。
巴赫作品至少1080部 古典音乐家之最
好,再说回巴赫。最后还要再来听一首巴赫,这首的名字叫做: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作品编号BWV 565(toccata et fugur en re mineur, BWV 565)。是不是跟听天书差不多?但是,当这首曲子的前三个音一出来之后,你肯定会在心里说一句:我去,原来就是它啊!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nuq9PXbywA
对吧,肯定听过吧?很多电影中也经常在用,对吧? !巴赫被誉为西方古典音乐之父。那么,通常能被称为什么什么的爸爸的人,肯定有过人的本事!巴赫已经不是过人这么简单了,他简直就是个神一般的存在!这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质,一个是量!
先来说说量。在说这个之前,先来介绍一个小知识。我们经常会看见古典乐的标题上有:OP多少多少,就是OP后面跟着一串数字,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作曲家们为了出版的方便,就给自己的作品做的编号。这个OP,就是英文opus的缩写,作品的意思。比如贝多芬的那首《月光奏鸣曲》的编号就是Op.27,作品27。
但是,有些音乐家没有给自己作品编号的习惯,那么后世为了区分整理,就由后人给它们编了号。巴赫的作品就是这种情况,而且巴赫那时候出版业还不发达,他自己又是一个宫廷乐师,主要是为宫廷和教堂服务的,所以他写的曲子就没有编号出版的必要。
现在我们看到巴赫的作品编号是以BWV开头的,这是因为后世有一个叫做沃尔夫·施密德(Wolfgang Schmieder)的人,整理编写了巴赫的作品目录,所以就用BWV来表示。 B代表巴赫,WV就是这个沃尔夫·施密德的名字缩写。
莫扎特的作品呢,是后世一个叫做寇海尔(LUDWIG RITTER VON KöCHEl)的音乐学家整理出来的,所以莫扎特的作品目录也被称为:寇海尔目录,作品编号也就以K开头了。
那么,巴赫的作品到了多少号呢?大家可以自己Google一下。在维基百科上,我们看到巴赫的作品编号最后一直到BWV1080。也就是说,目前已经搜集整理出的巴赫作品至少有1080部!而且,音乐史学家们很确定巴赫还有不少作品已经遗失了。就说这1080部作品。注意啊,不是首,几首歌的首。是部,大部头的部!和现在的流行音乐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每首也就3~5分钟,而且结构很简单。一个前奏,再随便酝酿一下,然后进入主旋律加高潮,然后加个副歌,再重复两次,搞定!古典音乐的一部作品就好像是一本小说。先是引子,然后分了好几个章节,最后还有尾声。古典音乐作品也是这样,由不同的乐章组成,所以每部作品演奏个三、四十分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听过古典音乐会的朋友都知道,一整晚,2个多小时,也就演奏了三五首作品!像我刚才提到门德尔松整理出来的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整部作品的演出时间长达三个小时。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上期我讲莫扎特。莫扎特最后一部作品《d小调安魂曲》,作品编号是K.626,也就是说莫扎特一共留下了626部作品。
他活得短,写的不如巴赫多。那么乐圣贝多芬呢,贝多芬活到57岁留下了343部作品。
再后世的音乐家,就没有一个人能在数量上赶上贝多芬的了。
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巴赫的这一千多部作品,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啦!仅仅是这个数量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了!而且,其作品质量之高,也是骇人听闻的。
莫扎特已经很牛了,只活到35岁就写了600多部作品。但莫扎特有不少灌水的作品,可能是为了赶工,也或者是雇主催得有点急,就对付着弄完了!贝多芬也是,大乐圣也有一些作品的质量是不怎么高的!
每部保持极高水准 奠定西方古典音乐基础
但是,巴赫没有,巴赫几乎没有任何作品有灌水的嫌疑,每一部都保持了极高的水准,每一部都很扎实!他没有随意书写的比较短小的曲目,所有作品都是大部头,都是时间长度很长、有很多乐章的作品。而且,演奏难度很高。在当时,巴赫的很多作品几乎只有他自己能够演奏。即使放到今天,能圆满完成巴赫作品的演奏家也不多!就这一点,巴赫之后的音乐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这么大的数量而且质量还如此之高,放眼整个艺术史只此一人!
如果仅仅是数量多和质量高,还不足以使巴赫成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最厉害之处在于,他给古典音乐制定了完整的范式,奠定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
他把古典音乐所有的可能性全部都开发了一遍,所以有人形容他就像一个在音乐宝库中挖金子的矿工。而后世所有作曲家所写的音乐,都没超出巴赫给规范好的范围。
举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巴赫有一部《十二平均律》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是由48部相对短小的乐曲组成的。在这部作品中巴赫完美地诠释了平均律的优越性,转调的完美,高超的对位技巧,经典的赋格音乐特性,以及对手指控制力的高难度要求,使这部作品被誉为钢琴文献的《旧约圣经》。
在钢琴上,每组有12个音,1,2,3……7,七个全音加五个半音。每个音作为主音分别变换大小调,就是24个调。巴赫将这每个音的大小调全部都演绎了一遍,从头到尾将这24个调都串了一遍,一共48首!巴赫在这部《平均律曲集》中,穷尽了目前已知的所有调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且,现代的钢琴行业的调音师以及演奏家们,都是以巴赫的这套《十二平均律》为基石来调律定音的,它创造了现代乐器所使用的标准音阶,演奏家们都以这个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作为标准来调音!所以把巴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绝对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但是,至于平均律到底是什么,只好请大家自行去Google了。我不是学音乐的,这些太专业的知识我就不敢随便置喙了!
但是,刚才我有提到一个名词,叫做“赋格”。什么是赋格呢?我这个节目大家知道很少卖弄专业词汇,对吧?这个赋格算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汇了,但是说到古典音乐,尤其是说到巴赫就不能不了解赋格,所以就一定要解释给大家听听。
极致的音乐创作方式
但是,在解释赋格之前要先给大家介绍另一个东西,叫做“卡农”。你们可能看到过一首曲子,题目前面写着“卡农”二字!先来听一首!
帕赫贝尔卡农经典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prozGcs80
帕赫贝尔卡农钢琴&大提琴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k_1Dc2iPY
这是卡农中最出名的一首,叫做“D大调帕赫贝尔卡农”(Pachelbel-Canon In D Major)。这个版本呢是最常见的一个版本,但是我推荐另一个钢琴和大提在一起版本,我更喜欢!
超级美是吧?好,这个卡农啊,并不是这首曲子的名字,而是它的曲式。所有按照这种曲式写出来的曲子都叫做卡农!哪种曲式呢?就是一个声部的旋律先出来,然后隔了几小节之后,另一个声部演奏一模一样的旋律,两段一样的旋律同时前进,但因为中间差了几小节的距离,所以产生了非常美妙的音响效果。这种曲式,就叫做卡农!
为了更形象、更便于理解,我找到油管上有一个叫做“音乐家的无聊人生”的频道,他有一期节目是专门介绍赋格和卡农的,我就用了其中一段来说明这个卡农。
这个卡农就是一种最简单的赋格!而赋格就是在卡农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卡农是两段相同的旋律交织,但在赋格里,就不止两段旋律了,而且是更多不同的旋律互相交织!每个声部不但要自己很优美,还要在各自互相交汇的时候,产生动听优美的和声。
大家可以把它们想像成几条各自美妙的线,不但自己散发着优美的旋律,还不断和谐地、非常科学地在关键的节点上互相交织,产生更加明亮激越、动人心魄、撩拨心弦的音响效果。这个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这是一种非常精妙且难度极高的作曲形式,大家想想,这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顶峰啊!
就好比什么呢?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是一款极为精巧的瑞士钟表的齿轮,你得算好每个不同大小的齿轮走多少步,走到那正好跟另一个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住,再一起转动,再带动下一个齿轮!
巴赫的赋格音乐就是这样,每个不同声部在互相交汇的时候是如此的完美、和谐,然后又能够自然、流畅且美妙地转折到下一段旋律。而且,这不是一两个声部,是好几个!巴赫写过最多有七个不同声部的赋格。前无古人!
关于这个赋格呢,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学音乐的就不做太多的解释了,再说多就该露怯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啊!总之,这种作曲方式的集大成者,就只有巴赫!
巴赫经典曲目:《哥德堡变奏曲》
在这里推荐一部巴赫的经典曲目,叫做《哥德堡变奏曲》。关于这部曲子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个伯爵患有严重的失眠,精神特别不好。有一次,他在听到巴赫的演奏之后,立刻觉得精神舒服了很多。他就找到巴赫希望他可以写一首曲子帮助改善失眠的痛苦。
于是,巴赫就写了这首《哥德堡变奏曲》。据说,那位伯爵每晚都要人给演奏这首乐曲才睡得着觉。但是,这首曲子其实只有主题是催眠的,第一个变奏之后,就有很多充满变化的色彩了!是一首很有名的曲子,大家不妨找来听听!
巴赫的音乐太深刻、太复杂,听的时候需要非常专注,不然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听巴赫不但要用心还要用脑!所以如果你纯粹就是想要放松的时候,最好不要听巴赫。不过,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爱上了巴赫,那么恭喜你,说明你的心灵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我们在了解巴赫的时候,还会看到一个名词叫做“键盘音乐”。我们现在的钢琴是由88个琴键组成的,巴赫那个时候可还没有今天这样的钢琴,那时候有的是钢琴的前身,叫做“羽管键琴”,也叫“大键琴”。它的发音原理和现在的钢琴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的钢琴本质上是敲击乐器,就是按下琴键之后,会带动一个小锤子敲击一下琴弦,从而发出动听的声音。但羽管键琴不是,它的发声原理本质上跟吉他是一样的。你按下一个琴键之后,它会带动里面的一个小钩子拨动一下琴弦。所以,这两种琴看上去很像,但音色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直到巴赫晚年,才出现了这种击弦型的钢琴。
为人类留下神的奇迹 为后世彰显神的荣耀
与巴赫同时代还有一位音乐大师,叫做: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他们俩被后世称为“巴洛克双星”。他们互相都知道对方,也都很希望能一见面交流交流对音乐的理解。但是造化弄人,好几次他们都是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两位大师最终缘悭一面。
巴赫的一生都在为宫廷和教堂服务,能听到他作品的只限于那些社会上层人士。再加上他的作品演奏难度又这么大,几乎只有他自己能演奏,所以他去世后的知名度当然就不高。
而且,在去世一百多年中,甚至都差点被世人遗忘了!巴赫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德国的莱比锡,这个城市不算大,但今天的莱比锡音乐节却是欧洲最高规格的音乐节之一。
巴赫真的是很不好讲。他一生都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本人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跌宕起伏的故事。不过好在,今天我们聼到了不少动听的旋律!这个故事不够,音乐来凑吧!
巴赫有着虔诚的信仰,在他乐谱手稿的末尾处,都会写上三个字母:S.D.G(Soli Deo Gloria),这是德文的:一切荣耀归于上帝的缩写。巴赫自己也说过,他的音乐才华正是来自他的坚贞信仰。
巴赫,一生忠实地服务于上帝,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他就如同一个山巅巨人,安静地俯视着沧桑巨变的人间。
在今天节目的最后,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首巴赫:他的小提琴无伴奏组曲。这组乐曲可以说是小提琴圣经般的存在,是小提琴无伴奏曲中的王冠。特别是其中第二组曲(Partita No.2 in d minor, BWV 1004)中的恰空舞曲(Ciaccona),可以说是这顶王冠上的那颗最大的宝石。来吧,在这美妙的小提琴声中结束今天的节目吧!
今天节目中出现的曲目以及相关视频链接,我都会放到今天节目的评论区,让大家可以去听一听,过过瘾!好的,《大话西油》,咱们下次见!
小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二组曲.恰空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wVim0EybY
《大话西油》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