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工阿慶伯的故事 (4)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

吃了幾口麵後,阿成師停下筷子,看著阿慶,開口說:「你知道我的父親和伯父是從唐山過來的木工師傅吧。」阿慶不知道阿成師為什麼突然說起這檔子事兒,不過阿成師的父親文林師和伯父啟林師過去是這個小鎮上非常有名氣的木工師傅,他們的故事早已是鎮民們所耳熟能詳的了,因此阿慶便點了點頭。

阿成師繼續說:「但是我的木工技術並不是和他們學的,這個你知道嗎?」

這下阿慶倒是被問倒了,因為他一直以為阿成師那嫻熟又精妙的木作技術是來自於家族傳承,沒想到這卻是想錯了的,更沒想到阿成師會突然談起這個話題–他從一開始就認為阿成師是要對他今天的走樣表現訓示一番的。

所以,阿慶只能搖搖頭,眼中露出些許納悶的神情。

阿成師笑笑說:「因為世大人們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讓自己來教,因為這樣會對孩子不夠嚴格,是學不到技術的。」

阿成師繼續說:「所以那時候我父親就把我交給阿狗師,讓他來教我,並且還對阿狗師特別交代,不要因為我是某某人的孩子而對我特別,要他對待我像對待其他徒弟一樣,甚至要更嚴格。」

阿狗師這個名字阿慶也是聽過的,他正是現在這個作坊的頭家的父親,也就是作坊內大家口中的老頭家。雖然阿狗師在木工師傅間也很有名氣,但是大家都知道他的技術還差文林師一截;阿慶沒想到阿成師的父親竟然會將自己的兒子交給一個不如自己的人來教。

阿成師彷彿知悉了阿慶心中的這個疑問,便接著說:「你覺得很奇怪是嗎?我那個時候也是一樣無法理解,但就在我出師的那一天,我父親將我叫到面前,解答了我這個疑問。他對我說,當學徒重要的並不在於師父是誰,而是在於自己是否夠努力,這也就是大家一直在說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話的意思,所以如果作徒弟的自己不夠努力,那麼就算師父有天大的本事,也是白浪費的。」

阿成師意猶未盡的又繼續說,但也不忘吩咐阿慶不要停下筷子,邊吃邊聽他說:

「他最後還對我說,不要以為出師之後就認為自己已經什麼都學會了,還早呢!學技術就像修行一樣,是沒有完成的一天的,只要還活著的一天,就要不斷的督促自己、要不斷的提高自己,要將自己當作什麼都不知道的生手一樣,這樣才能夠不自滿,才能夠裝進更多的東西,如果覺得自己已經足夠了的話,那就是最危險的事情了!因為那樣會再也裝不進任何東西了!」

阿慶慢慢悟到,阿成師果然是要對他說些道理,但是他此時卻感到心裡十分喜悅。

「唉!這些道理現在說起來容易,可是我當時怎麼能瞭解到世大人的苦心呢!」

阿成師說著,用筷子撈起了掛麵條往口裡送。

「雖然我父親從來沒有真正教我學過做木,但是在那樣的家庭長大,我自小就在作坊裡玩耍,多多少少也學過一些基本的功夫;因此,那時候師父從最基本的功夫教起時,我心裡是十分不看在眼裡的,我想,這些東西是我從小玩到大的,為什麼還要人家一板一眼的教我呢?」

一陣西風颳了過來,讓人開始有了些涼意,這小鎮,每當秋天一到,就會開始颳起風來,越到夜晚風就越大,然後整個冬天都會颳著大風。涼風讓湯麵很快的變冷了,阿成師要阿慶快點吃,但是他自己卻不再動筷子了,似乎想要一口氣的講完他自己的故事。

阿慶看著阿成師背後城隍廟裡在微弱的燈光下更顯肅穆的神像,覺得此時阿成師的表情幾乎就要和那尊神像一個模樣了。

「所以你知道我光是刨木就學了多久嗎?半年!師傅們知道我心裡想著什麼,但是他們也不說,反正就是這樣磨我,要我一直學刨木,就是想要把我的那股傲性給磨掉。」

「有一天,收工時我在收拾著地面,突然發現到一個小我三個月才進來的師弟,他刨下來的木皮竟然那麼的均勻、漂亮,而且完全沒有斷掉,我那時一下子就愣住了,心裡想:怎麼會這樣?」

阿成師完全浸入回憶中了,也沒注意到阿慶早就碗底朝天,將一碗麵吃的乾乾淨淨。

「那天晚上回家,我在床上躺了很久就是睡不著,我開始反省自己,才慢慢的發現到,自己這半年多來其實一點也沒有用心學,只是希望自己能快快的做那些大件的物品,讓別人也像稱讚我父親一般的稱讚我的手藝,但是,那豈是可以一步就登天的!人家在說『才吃三把蕹菜、就想要上西天』,不正就是在說我嗎!」

阿成師似乎有些回過神來,用筷子輕輕的敲著麵碗,自嘲地補充說:「我這隻不成樣的猴齊天,竟然妄想著一下子就上西天和如來佛鬥法,真是可笑啊!」

「後來我那天晚上完全睡不著,第二天早早的就到了作坊去,掃地板、燒開水,我嘴裡雖然不好意思說,但是師傅們也知道我終於想通了,從那天起,我才算是真正的開始作一個學徒。」

阿成師接下來不再說話了,似乎已經講完了他的故事,阿慶知道這個故事是為了他而說的,心裡對於今天所發生的事也慢慢地有個底了,心頭越來越是明亮,但是一時間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兩人沈默了半晌,身旁飲酒作樂的苦力們不知何時早就離開了,就只聽見麵攤鍋裡的水滾得卜卜作響,一切突然都變的好安靜。

阿慶看著前方城隍廟裡一個虔誠的信徒正默默的焚香祝禱、接著跪拜在地,顯得十分詳和。突然間,一股感激之情從胸口湧了上來,眼眶驀地濕了,嚅嚅地開了口向阿成師說了句「謝謝」,就再也忍不住了,兩行眼淚順著雙頰流下。

這會兒換成阿成師有點兒不知所措了,他今天原本的確是打算用自己的親身經驗來點撥一下這個徒弟的,但是沒想到話頭一開,自己就那麼不自禁的投入過往的回憶中;這段往事雖然不是第一次和別人提起,但卻是第一次真正動了感情述說,而且竟然是對一個學徒。

阿成師心裡暗想:「這個徒弟可能和我的緣分極為深厚吧!」

正一正臉色,阿成師又有些故做輕鬆地向阿慶說:「嗯,麵吃完了吧,那趕快回家去吧,不要讓家裡人擔心。」

說完,阿成師站了起來,丟了幾個銅板在麵攤上,然後便逕自地走了出去,走出去幾步後,又回過頭來叮嚀著阿慶:「快回家去吧!明天還要工作呢!」(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香港土木工程研究表現傑出,根據科學網的最新統計,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岩土工程研究組的學術成就,榮登全球排名第一。
  • 若說上個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讓世人們開始省思人性與科技文明的發展之間,二者不一定並行的事實--並且直接催生了〈世界人權宣言〉,以試圖落實在這樣的時代中對於人性和人權的保護與規範--那麼,這一對於人性和人的直接迫害的慘痛經驗與徹底反省,主要便是以德國納粹所成立的奧茲維辛(Auschwitz)集中營作為一個代表。
  • 青年時代就參加學生反對運動的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教授侯念祖博士回憶當年說:「反對運動就是一味的要反對政府,當時也接觸過馬克斯思想,去年我讀了『九評共產黨』這本書以後,把我以前對共產黨的想法完成否定了,因此為了要告別馬克斯,我還是上網辦退黨。」對於有人質疑退黨人數統計的正確性,他以現身說法的語氣說:「我有上網聲明退黨的經驗,聲明文要經過審核的,而且中國大陸的黨員有的不會上網,有的上不去網站,因為被中共封鎖了,所以到目前300萬退黨的人數,實際數字只會多不會少。」
  • 前記:本文作者過去十多年來曾積極參與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1990年時的「野百合學運」,作者時為東海大學校際代表,並因此成為進入總統府的請願學生代表之一,之後並曾擔任「全國學生運動聯盟」中區召集人,此後積極參與各項運動,並曾自詡為「左翼」知識份子。2005年初,《九評共產黨》出版後,作者在理性慎重的思考下,毅然向「左翼」思想告別,也緣於此,曾和部分過從密切的「左翼」朋友們有過一場對話。這封信,是在7月初接到這群朋友們「釐清組織關係」的信件後,對於他們的回覆和對話嘗試。以下信件中人名和組織名稱略去。
  • 在九三軍人節前夕,本報於台中縣太平市建國里活動中心舉辦了「抗戰勝利60週年,還原歷史真相」的九評座談會,座談過程凸顯了這個節日的意義。此次座談由國立霧峰農工教務主任邱添喜主持,邀請到的與談者有亞洲大學助理教授侯念祖博士及前上海醫科大學小兒科主任聶淑文醫師。
  • )韓國女星沈銀河前天宣布下月18日下嫁男友池尚旭后,韓國傳媒紛紛向她的未婚夫大起底:准新郎家底丰厚,有兩個妹妹,是家中的長子,其父親擁有數百億韓圓的企業,他在著名延世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并在日本東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精通英日語,曾任政府机构的建設研究員,他的名字在网上搜查率更打入十大。而他本身對健身甚有心得,去年5月,他曾出版健身書,介紹健身秘訣。
  • 由於一些歷史的因緣,這個鎮上以木工為業者非常的多,其中,八十九歲的阿慶伯,是最受到老老少少眾多木工們的推崇與景仰的。阿慶伯為人謙遜、隨和,而且在技藝的水平上,更是其他木工們所崇拜的對象。雖然在木製家具的製作歷史上,木工、雕刻以及髹漆很早就因為分工的緣故而分開製作與傳授了,但是阿慶伯卻一身兼具了這三種專長;不只如此,興趣廣泛的阿慶伯還專長於古詩詞的創作與吟唱、中醫醫理與藥理、周易風水勘輿等等,甚至這個鎮上許多廟宇在興建之時,都還是請阿慶伯幫忙設計與監工的。
  • 有過一年在師父家打雜當奴僕經驗的阿慶,這會兒隱隱約約的明白了,師傅們也是在觀察他、磨練著他,看看他是不是個可造之材。想通了這一點之後,阿慶做的更起勁了,心裡剩下那一絲的委屈感覺也消失了,他每天在作坊中提起精神專注的注意著師傅們的動作,只要哪一個師傅一抬頭,他就飛快的跑到他面前,聽候師傅的差遣;慢慢地,許多工作也不必等師傅號令,他就知道該怎麼做、做些什麼,雖然師傅們嘴上不說,但是阿慶可以感覺出來,師傅們對他的態度比起剛開始時要和善的多。
  • 幾個月過去了,聰明的阿慶陸續學會了各式各樣的刨刀和鋸子的基本功夫,也學會了幾項較小件的生活用品--像是肥皂籃、畚斗和小圓椅--的製作,師傅們都很喜歡阿慶做的這些小東西,這些小玩意兒雖然只是附送給訂製整組家具做為嫁妝的顧客的贈品,但是贈品做的漂亮,總是也有些錦上添花的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