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1日訊】經過几十年的失望以及成億美元的投資,癌症研究有沒有在与癌症的戰爭中有所建樹呢?讓我們看一看1990年与2000年各种癌症死亡率的統計結果。
据416期《自然》雜志報導,每隔几年就會有一种“靈丹妙藥”出世,聲稱將可以治愈癌症,但是這些在實驗老鼠身上起作用的抗癌新藥每次都在臨門一腳的臨床試驗中敗下陣去。從統計表中我們看到,在癌症生物學發展最火紅的階段,最危害人類生命的几种癌症,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結腸癌致死人數都增多了而不是減少了。
自1971年美國總統宣誓与癌症的戰爭開始以來,聯邦政府每年都至少投資460億美元給癌症研究,一些科學家現在認為癌症已經成為科學的“越南戰場”,就象陷在沼澤地里一樣。今年二月的《前景》雜志上,一位倫敦大學腫瘤外科專家邁克爾歲晥i說:“和疾病的戰爭陷在對過時的范例的盲目地堅持中。”人們先是對以腫瘤基因為靶子的藥物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失望后又掀起一陣對以增加抑癌基因功能的藥物的熱潮,然后是對針對癌細胞端粒脢的藥物,諸如此類。但是最終都以失望告終。
現在一种由瑞士的一家藥物公司研制的抗癌新藥Gleevec又顯示出了“令人刮目一新”的療效,因為失望太多,所以人們不敢對它再期于過高的厚望,因為這种藥物只是針對癌細胞的一种信號傳遞系統的阻斷,可是癌細胞是非常狡猾而多變的,它們可以發展出各种新途徑來保持生長。
現在的癌症生物學認為癌症細胞基因有多种突變,隨著癌症的發展,突變增多,為了治療癌症必須以多种抗癌藥物的聯合化療才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但是這种治療方法卻帶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每一种抗癌藥物的毒性都很大,聯合化療的結果可能比癌症帶給人的痛苦和后果還可怕,因為抗癌症的藥物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會起到抑制生長的作用,尤其是造血的骨髓細胞,將首當其沖地受害。現在隨著癌症生物學的發展,研究人員發現癌症可以利用的信號傳遞系統途徑越來越多,那么下一個問題是需要多少种藥物的聯合化療才能阻止癌症的發展?
讓我們回到防御的話題,預防癌症的專題是一個很模糊的專題,按照現在科學的說法,癌症的病因都不清楚,那么如何預防呢?專家們只能從一些癌症的高危因素著手,現在人們知道的預防因素是:戒煙、改變單一的營養結构、少晒太陽和增加體育鍛煉,可是這些辦法是不是從根本上解決了預防癌症的問題?顯然沒有。因為從人類大力推廣這几個有利于健康的因素以來,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并沒有減少。
科學界近來開始對一個長期被科學忽視的未開墾領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個領域就是人的精神,這几個熠熠發光的研究登載在主流科學的知名的雜志上(3,4,5,6),這些研究表明人的精神的力量、對人的机體的主宰力遠遠在人們想象之外,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一下,在預防癌症的因素里,人的精神難道是可以忽視的因素嗎?不能因為精神不能測量就將它的因素排除在外。
談到精神,我們自然就會想到道德,因為精神和道德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其實就從癌症的發展來看,很多的致癌因素就是因為人類毫無節制的欲望導致增多,以吸煙為例,從一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政府部門一方面希望減低吸煙帶來的危害,另一方面又不能放下煙草帶來的利益,從個人來看,吸煙本身就是一种不好的欲望,低意志力的癮好,所以吸煙導致癌症直接反映的是社會和個人的總體道德水平的低下。也許這些研究能夠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一下曾經被我們擯棄的古圣賢人的教誨:人類應該將道德和疾病聯系在一起。讓人類重整的道德作為防御癌症最好的藥。
參考文獻:
1. 2002. Prevention remains the best medicine. Nature 416, no. 6880:461.
2. Abbott, A. 2002. Cancer research: On the offensive. Nature 416, no. 6880:470
3. Sam Parnia, D. G. Waller, R. Yeates and P. Fenwick (2001)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incidence, features and aetiology
of near death experiences in cardiac arrest survivors, Resuscitation, Volume
48, Issue 2: 149-156
4.Near Death Experience in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Pim.van.Lommel et al. The Lancet 2001 358.
5. Danner, D.D., D.A. Snowdon, and W.V. Friesen. 2001. Positive emotions
in early life and longevity: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J Pers Soc Psychol
80, no. 5:804.
6. Snowdon, D.A., L.H. Greiner, and W.R. Markesbery. 2000. Linguistic ability
in early life and the neuropathology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Findings from the Nun Study. Ann N Y Acad Sci 903:34.
(正見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