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奇女傳(7)

佚名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第三回 入龍宮凡夫行雨 酬茶恩義士封屍(下)

  龍母送了天使,慰李靖曰:「先生休驚,若非先生效勞,則誤期之罪,更甚於誤雨。祇是老身不該使二子俱出,以羅此咎。」李靖亦無言可答。二女娘請靖入書房用飯,李靖好不過意,龍母指二女謂靖曰:「此二女自幼侍予,頗適予意。今欲遣二女使奉先生箕帚,惟先生所擇。」靖曰:「靖乃庸夫下士,如何敢上干仙體?此事決然不敢從命!」母曰:「先生雖居塵俗,品若上界真仙,使二女得此佳婿,亦願足矣!先生幸勿辭焉。」靖曰:「靖貧無賴,採薪度日。茅檐之下,無立錐之土,甕室之中,無隔宿之糧。即仙姬不棄,靖將何以自立?」二女聞之,皆目視李靖,微微而笑。姥曰:「天之困厄,每甚於豪傑之士。豈不聞人生於世,所患者在寡德,不患寡財?今觀二女之意,均非無意於君者。余別無所贈,出夜光珠三顆,開唐寶劍一匣。」謂二女曰:「此珠價值連城,汝二人收為妝資,與先生下山永成百年之好。」二女向龍母下拜,李靖不好推辭,祇得也拜謝龍母。母曰:「他二人年長者名春蘭,年少者名秋菊,先生宜善教之。」又謂二女曰:「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汝二人宜善事先生。吾二子受杖過傷,不能送客,先生海涵。」於是春蘭背了行李,秋菊背了寶劍,隨李靖下山。龍母送出大門之外,揮淚而別。

  李靖謂二女曰:「柳家店一村男女,皆沒於水,吾為之災也。予欲售一珠,覓屍封葬,以釋余愆。」二女曰:「惟君所命。」不上半日,到了柳家店,果然被水淹成大坑。李靖觸目傷心,欷覷再四,覓居近人家,寄居二女,單往洛陽探親。那親長見李靖衣服襤褸,卻不十分理會。李靖私去當鋪中當珠一顆,得銀子五千兩,仍回柳家店。收買白布一千餘疋,又買棺木五百五十三付,不論遠近,送一死屍來者,謝銀五兩。不上四五日,計斂死屍共有五百五十二頭。命居近之人遍視群屍,單不見有龐母。李靖出帖,曉諭鄉人,有能覓獲龐母屍者,謝銀一百兩。又過了三日,絕無影響。李靖無可奈何,祇得束草為人,上書「龐母真魂」四字,入棺安葬,以了心願。又於各屍封葬之所,燒紙焚帛,誠誠致奠。

  次日,收拾行李,欲辭鄉人而回。鄉人老老少少皆來款待,李靖惟心領而已。將欲起程,客來報曰:「龐母至矣!」靖曰:「龐母安在?」果然龐母策枝而來。李靖曰:「為不見老母,險些尋殺小人。」龐母曰:「適聞鄉人語先生過用其情,老婦在世尚且感激不盡,況死於地下者!」說罷,向李靖下拜。李靖連忙扶起,曰:「媽媽出此大難,真乃吉人天相,不知媽媽何以預知而逃?」龐母曰:「自先生去後,老婦即發寒疾,祇得往舅家暫住。剛病了半月,舅母亦寡貧而衰。昨日聞知先生如此用情,故特地趕來,以酬先生之意。」眾人曰:「龐母至此,先生可少留數日,使我等各盡其情。」李靖即取出三百兩銀子與龐母,另造房屋。又將百兩銀子,以作龐母養生之資。盤桓三日,拜別龐母,辭了眾人,望西而行。鄉人盡皆撒淚,依依不捨,李靖也切切而去。正是:
  點水須當涌泉報,千金一擲不知貧。

  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名《忠孝勇烈木蘭傳》,又名《忠孝勇烈奇女傳》,四卷三十二回,有清代刊本。書中不題撰人。本書是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和有關史書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敷衍創作而成的。其中,有的人物和情節還受到了唐代、明代傳奇的影響與啟發。書中寫木蘭從軍十二載,轉戰千里,備覺艱辛,後因屢建奇功而被封為將軍。然最後竟蒙冤涉進武則天亂國案中,不得已剖心自殺以表對朝廷的忠誠,結局慘烈異常。木蘭從軍的故事早已流傳古今,家喻戶曉。本書將這一故事加以細緻描寫,情節更為具體。同時,書中指稱木蘭姓朱,家住黃陂,也是有一定根據的。明代人焦竑曾考證黃陂古為木蘭縣,有木蘭山、將軍塚、忠烈廟等。另外,《黃陂縣志》中有《木蘭傳》一篇,內容與本書基本相同。
  • 木蘭女年十四,孝心純篤。親衰而病,適軍令至,女扮男粧,代父從征,十三年而回,無人知曉,又能居喪如禮,全命全真,豈非奇中奇人。
  • 若虛到了城中,寓於安靜所在。到了試期,用了早膳,不一時衙中炮響,城中老少人等,到衙前爭看孝廉。果然一個個儒冠儒服,清氣宜人。知縣雖依著朝廷大典,礙著國制,不好張燈結綵,祇好打鼓陞堂,三班六房一齊上前叩頭。
  • 八名秀士不看此牌猶可,看了此牌,驚出一身冷汗。齊聲道:「我等進取功名,卻累及父師,如何是好?」惟有竇建柱,字忠,其情性剛愎,怒氣衝冠,伸手向柱上將虎頭牌取下來,向石上一擊,打得粉碎
  • 將交三更時候,忽聞鐘鼓齊鳴,簫管拂耳,若虛好生驚異。舉目看時,不覺身子已出房外。祇見痘母娘娘坐在殿上,好像有些面善。兩邊數十個女僮,長幼不等﹔下面數十個長衣大漢,分立兩旁。
  • 李靖生於隋文帝之時,京兆鄉中李家村人氏。字青蓮。又名藥師,道號三元道人。幼喜讀書,父親早逝,母親劉氏勤於紡績。李靖勤於採薪,貧苦自守,分毫不敢妄為。
  • 忽然一日,軍校呈上來一道檄文,李淵失聲驚呼,「李密也起義了?好大的膽量!」原來李密已占據洛口,自稱魏公,並改年號永平,公開和隋朝決裂了。
  • 李淵傳檄各處,公開宣告大興義兵,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買帳。西河郡(今山西臨汾)郡丞高德儒,拒命不受,李淵命兩個兒子建成和世民率兵攻打西河。
  • 李淵起兵之際,李氏家眷已從河東趕到了太原。當時,他的原配夫人竇氏已於大業九年(613年)去世,時年只有四十五歲。
  • 李淵回憶晉陽宮事,一連幾日寢食難安。這件事兒還沒有擺平,不料突厥大軍打了過來。簡直是多事之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