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陰平郡,東晉設置的僑郡。永嘉年間陰平郡流亡民眾南遷,寄治萇陽(今四川省德陽市西北)。領有實縣綿竹縣及陰平僑縣。[1]
任荊州刺史期間,遷移新蔡郡流亡民眾寄治尋陽黥布舊城(今湖北省黃梅縣西)。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左右,將西陽郡蘄陽縣撥付給新蔡僑郡,成為實土僑郡。[2]其下尚領慎、宋、苞信3個僑縣。
劉宋時,為了把僑郡與北方原陰平郡相區別,稱南陰平郡,隸屬益州。領有實縣綿竹縣及陰平1個僑縣。[3]南齊時領縣同前。[4]
梁朝承聖元年(552年),南陰平郡移屬潼州,隔年(553年)西魏攻取四川。北周時廢南陰平郡,置南陰平縣。[5]
-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晉南朝卷》,866頁。
- ^ 《太平寰宇記》卷127〈淮南道五〉:「《晉太康地理記》云:『改屬弋陽郡。』惠帝時屬西陽郡,孝武改為蘄陽,屬新蔡郡。」
- ^ 《宋書》卷38〈州郡志四〉。
- ^ 《南齊書》卷15〈州郡志下〉。
- ^ 《隋書》卷29〈地理志上〉。
|
---|
|
|
注釋 |
---|
注1:列出西晉 建興四年( 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 義熙十四年( 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 永嘉五年( 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淮南地區 | |
---|
淮北地區 | |
---|
河南地區 | |
---|
江漢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巴漢地區 | |
---|
蜀中南中地區 | |
---|
|
|
|
|
---|
江表地區 | |
---|
沅湘地區 | |
---|
嶺南地區 | |
---|
位置不詳 | 新蔡郡(內史575-589) | 晉熙郡(內史575-589) | 巴东郡(內史586-589) | 臨江郡(內史586-589) | 新興郡(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82-589) |
|
---|
|
|
注釋 |
---|
注1:列出宋 大明八年(464年)、齊 建武四年(497年)、梁 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 广运元年(586年)、陳 禎明二年( 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注3: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