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被稱為「大明軍神」的浙江餘姚人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因其晚年居住在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王守仁一生軍功卓越。是明朝第二個封爵的文官。他的詩禪意十足,這首《題灌山小隱二絕・其二》更是如此。
《題灌山小隱二絕・其二》全詩共二十八個字:「一自移家入紫煙,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
「一自移家入紫煙,深林住久遂忘年。」「一自」應是個人之意,詩人是一個人遠離家人到山中隱居的。「紫煙」是高山之意,高山遠離人群,自是高德之士隱居之所。道家有紫氣東來之意,因此推崇紫色,修道人自然願意將自己的隱居之所稱為「紫煙」。「深林住久遂忘年」沒有太多的解釋,就是一個人在山裡住久了,也就沒有了什麼過年、過節的概念,慢慢地就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這樣的意思,應該是跟唐代太上隱者《答人》的「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以及《西遊記》中的「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意思一致吧!
「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人們常講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山中這七件事除了第一個「柴」是可以得到的,後面的都是得不到的。這也是在山中隱居的人最難的。詩人卻否認這種說法,因為「明月清風不用錢」。對詩人而言,真正吸引他的,是明月、是清風。如果用一句俗語來形容詩人,那就叫「喝西北風」。詩人一個人隱居,又是多少年,自然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們雖然不理解,但事實就擺在那裡,不容我們不相信的。
站在普通人的基點上看,一個人在深山是無法生存的,因為沒有「供給」。但是山中確實是有很多修煉人和隱士的。詩人就是其中一個。他們又是如何生活呢?我們都知道在氣功界,有辟穀之說,就是不吃不喝也能生存。或許詩人也是這種吧。
無論是貧窮富貴,都是離不開我們所謂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件事的。或許因為是境界的不同吧,我們理解不了隱士的生活方式。站在人的基點,是理解不了修煉人的生活方式的。當然也有些人,到深山裡待了幾個月,受不了了就只能夠選擇離開了,這是因為他們不是真修之人。
至於詩人可以一個人在山中待多年,耐得住寂寞,說明他確實是一位真修的道人、真正的隱士。
責任編輯: 衍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