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谒见赵简子时,说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对别人施加恩德了。」
按照常理来说,对他人施予恩惠,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好事,也是一个君子应有的风范。赵简子是一位比较贤明的大夫,在晋国很有声望,而且执政功勋颇为卓著。他一听子质的话,就感到很奇怪,于是问他:「为什么呢?」
子质想起自己在魏国的遭遇,心里愤愤不平,怒气冲冲地说:「魏国朝堂上的那些士大夫,有一半是我提拔起来的,而守卫边境的人群中,也有一半是由我培养起来的。可是朝堂上的士大夫向国君诬陷我,朝廷里的士大夫用律法恐吓我,守卫边境的人拿著武器阻拦我。这些事让我早已心灰意冷,所以我不想再对他人施予恩德了。」
赵简子听了子质的满腹苦水,平静的说道:「唉,你的话说的太过了。比如春天栽种桃李,几年后的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可以吃到树上的果实。但是,如果春天栽种了蒺藜,夏天就不可能采摘它的叶子,秋天也只能得到它长成的刺!由此看来,结什么样的果实,在于栽了什么样的种子。所以君子应当先选准对象,而后再去栽培。」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有句诗文曰:「无将大车,惟尘冥冥。」表面的意思是说:不要去推那大车,推著它只会扬起灰尘使天昏地暝。
由于子质所树非人,以致于他遭难时,反被众人落井下石。
要说子质的遭遇和阳虎树人的故事几乎大同小异,只不过记载的典籍不同。
阳虎树人出自于《说苑·复恩》,他对赵简子说的话几乎和子质一模一样,赵简子对他说:「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大致意思是说,只有德行好的人才会懂得感恩,德行不肖之人是不懂感恩的。
赵简子同样以种桃李和蒺藜为喻,对阳虎对人的品行查之不慎,随心所欲的栽培人,结果给自己种下了很多「蒺藜」,收获的都是没有绿荫的木刺,最终害了自己。
注释:
1.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
2.赵简子:从《韩诗外传》记载看,魏文侯是魏国开国之君,说明晋国已被赵、魏、韩三家瓜分。子质因罪被逐而北去,应当投奔到新立的赵国。所以按照年代推算,此时的赵简子已去世几十年。子质和阳虎两个版本大同小异,本文采用《韩诗外传》通译,在此说明不同文本的异议。
参考资料:
〔汉〕刘向撰:《说苑·复恩》
〔汉〕韩婴撰:《韩诗外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