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地理書籍《山海經》,古人在其中雖然記載了大量的神話故事,但也記載了許多山川河流的位置,這對今人研究當時的地理信息極為有益。此外,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地圖則是天水天茂海灘秦墓出土的戰國地圖,共有7幅,主要描繪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山區河流。等到宋代造紙術和印刷術大有改進後,地圖繪製變得輕鬆許多,當時宋宮中珍藏的國家地圖已非常接近現代地圖,宋人對長江、黃河等大河流域的輪廓水系描繪地極為詳細。歷史學家從這些地圖中發現,千百年來中國的山川地貌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令世人對他們的繪製技巧愈發好奇,古人繪製地圖有着自己獨步天下的辦法,甚至在今天繪圖師們仍然在使用一些古法。古時地圖稱其為“輿圖”,“輿”在古語中指代車輛、車廂等,而這種繪圖車廂有着自己的專業稱謂“記里鼓車”,其發明於先秦,完善於西漢,主要功能是記錄馬車行走里程距離。“記里鼓車”主要還在於它有着“保持鼓”這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器械。據史料記載,“保持鼓”分為兩層,每層各有一個木人與一個手鐲,馬車每行駛一里,木人便擊鼓一次,每行走十里,木人將會戴上手鐲,車廂尾部還裝配有指南針。
繪製海岸時,地圖繪製師也只要乘坐“記里鼓車”沿海行走,沿途記錄角落與里數後便能繪製出相關區域的外部輪廓了。除了“記里鼓車”這種測距神器外,古人要想繪製出一張完美的地圖,還少不了繪製儀錶,這樣做能夠減少圖紙繪製規模與實地距離的誤差。繪圖師一般會在正式的繪製圖紙上劃分出相同大小的區域方塊,如一尺等於多少百里,如果僅用這種方式,最後繪製出來的地圖比例誤差會很大,準確性得不到保證。為縮減誤差,古人會用“保持鼓”的方法,加上“畫在畫中”的方法,這就保證了古人繪製的地圖與今天的衛星地圖極為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古人崇信天圓地方,這就導致了他們缺少經緯度的認識,因此古代地圖,越接近中心部分,山川地理越為準確,越接近外圍,偏離便加大。但儘管存在誤差,對於兩千年前的先人們來說,在沒有衛星、飛機的幫助,用人力繪製的地圖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有專家表示,古代世界觀其實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狹隘,我們還是為古人的聰明才智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