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不聽神言占寺產,咎由自取禍臨頭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南宋時,建昌新城縣(今江西黎川縣)有個妙智寺。妙智寺有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正巧此時妙智寺的和尚都相繼圓寂了,這片土地無人管轄。剛來建昌郡擇地建築房屋的寓客呂郎中垂涎妙智田寺的這份田產。他囑托新城縣張縣宰,想繼承這份土地耕作。呂郎中的女兒嫁給了建昌軍軍守孔梧的弟弟,張縣宰害怕呂郎中的這種裙帶關係。倘若不答應就會給他帶來麻煩,於是就將妙智寺的這份田產判給了呂郎中。妙智寺因此而廢了,寺中的屋室亦被呂郎中毀壞拆掉蕩然無存了。

當張縣宰任滿受新官替代的晚上,做夢夢見一位客人來拜謁他,這位客人自稱是妙智寺的土地神。土地神因這份田產請求般地對他說:「您可命令呂郎中將這份田產歸還,而另外任命和尚主持妙智寺的香火,重新修理院捨。不然的話,很快將大禍臨頭。」一連三夜都做了這個同樣夢境的夢。

等到張縣宰被調任,將離去赴新任的晚上,他又夢見妙智寺的土地神來拜見他,要求將這份田產歸還佛門的態度更加懇切。張縣宰後悔做了這件事,又懼怕大禍真的會降臨到頭上,因此將所做的夢都告訴了呂郎中。可呂郎中根本不顧張縣宰的規勸,也毫不反省自己巧取豪奪的作為,拒不歸還這份田產。張縣宰調到湖北安撫任官,還未前住赴任就突然死了。

張縣宰死後,呂郎中有一天夜裡做夢,夢見張縣宰穿著綠色的大袍就好像平生似的,一齊同妙智寺的土地神到他跟前,斥責他貪婪太甚,仍然警告他必須立刻將這份田產歸還佛門,否則咎由自取,聲明再三,呂郎中竟置之不聽。呂郎中的大兒子也勸他父親,不要相信神在夢中給他的警告。沒過多久,呂郎中去蜀中郡,當他行到武昌時就死了,他的大兒子也隨之而死了。

故事中呂郎中依靠裙帶關係,再加上張縣宰不能堅持公義,結果導致佛門清淨修煉之地被人霸佔,寺廟佛殿毀於一旦。事後,又因為呂郎中不願改正錯誤,結果使他和他兒子與張縣宰都遭報而死。真是可歎可憐啊。

(資料來源:《夷堅志》)

轉載 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20/5340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朝萬曆年間(西元1573 - 1620年),京口(也就是今天的江蘇鎮江)人張某的文章頗有名氣。但七次考試都未曾入選。張某為此氣憤不已,於是在文昌閣住宿,希望在夢中得到神的指點。
  • 邵道是明朝池州人(池州即今安徽省貴池縣),在衙門中充當皂役,擔任管理囚犯的工作。皂役也就是衙役,因為古時衙役多穿皂色(黑色)衣服,故而又名「皂役」。
  • 清代著名作家、詩人袁枚,在《新齊諧》中記述:滕縣的夏鎮,住著一位蔣翁,勤儉持家。生了個兒子,卻游手好閒,致使家道中落。蔣翁非常憂心。他熟識關帝廟的一位陳道士,知他仁德忠厚,足堪信託。便悄悄帶上五百兩銀子,對道士講:「我已年老,兒子不成器,我死後,他如能改悔,請用這些錢周濟他;假如他仍然不成器,您就用這些錢去修廟。」
  • 清代紀曉嵐的四叔,名叫紀栗甫。一天,到外地去探望朋友。走在半路上的時候,看到一個人騎馬飛馳而來,突然被路邊的柳樹枝條掛倒,撲通一聲,從馬背上跌到地下。當時路上有好些人,走過去一看:那個人已經好像氣絕了。
  • 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古印度憍賞彌國的國王有位名叫莎曼娣的王妃。莎曼娣王妃的侍女常到花店買花並從花匠那兒聽聞佛法,回宮後便向王妃及其他侍女宣傳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從此王妃和她的侍女們都成為虔誠的佛教信徒。她們當然很想當面拜見釋迦牟尼佛,但害怕國王會反對,只好在釋迦牟尼佛經過皇宮到其他弟子的家時,透過皇宮建築的孔洞悄悄的向師父行注目禮。
  • 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福州福清縣人李元禮,擔任漳州龍溪縣主簿,代理縣尉的職務。有一次,他抓捕了六個強盜。按照當時朝廷的制度規定:「抓獲強盜七人以上者,可晉升一級官職。」
  • 清代博學之士紀曉嵐,收集了很多當時的奇聞軼事寫成了《閱微草堂筆記》一書,書中記載了許多因果報應之事。其中有這樣一則記載。清代時江寧有位書生,他借宿在某官宦人家的廢花園裡。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他發現有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從窗外往裡偷看。
  • 在面對邪惡的時候,如果那些有職責,有義務,有能力剷除邪惡、抑制邪惡的人不做為,不履行自己除惡的職責與義務,放縱了邪惡的話。那麼他有可能也是在造業,從而導致自己將來遭報。
  • 在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代裡,祗樹給孤獨園附近有一個名叫鉤葛的獵人。他生性殘暴,又不通情理。一天早上,鉤葛帶了弓箭,領著自己養的一群獵狗到森林去打獵。路上遇見一位托缽化緣的僧人,鉤葛很生氣的自語道:「今天要倒楣了,一大早就碰到一個光頭,我看今天什麼也獵不到了。」說罷很生氣的往森林裡走去。
  • 有一個人名叫羅吉亭,本是讀書人。但是他為人孤傲,性情凶狂,不相信善惡有報。經常寫一些謗佛誣道的話,到處張貼。有時還寫些攻擊佛教和道教的長文,念給別人聽。人們都說他窮極無聊,但他依舊不覺悟,不改正自己的錯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