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 聞樂起舞的虞美人草
人常說花通靈性,那麼草是否也像花一樣有靈性呢?當今有一個叫巴格思特的美國科學家發現牛舌蘭花像人一樣有感情。一千多年前,沈括在《夢溪筆談》裡講述了一個虞美人草聞樂起舞的動人故事。
一個叫桑景舒的高郵人(今楊州附近),天生就能識別各種各樣的聲音,尤其精通樂律。他能從百物所發出的聲響中,推斷出禍福。
他聽說有一種虞美人草,一旦聽到有人彈奏《虞美人曲》時,它的枝葉會隨著樂曲舞動,而當它聽到其它的曲子時,則毫無反應。桑景舒決定一試。他找到了這種草,為它演奏了一曲《虞美人曲》,草果然能隨著音樂跳動,與傳說的一樣。經過一番鑽研,他發現《虞美人曲》的音律是吳音。於是,他就用吳地的音律作了另外一首曲子。當他為虞美人草彈奏這支曲子時,虞美人草居然照樣翩翩起舞,於是他為此曲取名《虞美人操》。《虞美人操》與《虞美人曲》的聲調完全不一樣,自始至終沒有一個樂句相似,可虞美人草依然能隨著樂曲舞動,桑景舒由此斷定,這是由於它們的音律相同的緣故。
沈括稱讚他「其知者臻妙如此」。景舒後來中了進士,位及州縣官。當時《虞美人操》在江吳頗為盛行。人們也弄不懂它為什麼是吳音。
【原文】高郵人桑景舒,性知音,聽百物之聲,悉能占其災福,尤善樂律。舊傳有《虞美人草》,聞人作《虞美人曲》,則枝葉皆動,他曲不然。景舒試之,誠如所傳。乃詳其曲聲,曰:「皆吳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吳音製一曲,對草鼓之,枝葉亦動,乃謂之《虞美人操》。其聲調與《虞美人曲》全不相近,始末無一聲相似者,而草輒應之,與《虞美人曲》無異者,律法同管也。其知者臻妙如此,景舒進士及第,終於州縣官。今《虞美人操》盛行於江吳間,人亦莫知其如何為吳音。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