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7月01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徐亦揚報導)近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並引發熱議。視頻顯示,陝西西安一名男子十年前下海創業,開設了一家民辦派出所,憑藉快速出警和高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從警方手中搶走近百起案件,收入超過百萬元。分析人士和學者表示,這種極具諷刺意味的現象在中國出現,表明中國社會已經非常混亂。
假警察是剛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
近日發布在社交媒體平台X和中國網絡上的這段視頻顯示,十年前,兩名女子前往西安火車站站前派出所尋求幫助。她們自稱是警察,正在執行任務,但在關鍵時刻無法聯繫到領導,不知如何進行下一步的任務,因此希望派出所警察能夠幫助聯繫她們的隊長。
警察聽聞兩人是同行,便詢問她們隊長的姓名和警號。兩人卻稱只知道隊長姓趙,對於警號則一無所知。原來她們屬於所謂「站前分局便衣大隊」,即一群冒充警察出警的年輕人。他們身穿警服、佩戴警徽、手持對講機,看起來與真正的警察無異。他們辦案時既不做筆錄也不進行調查,而是直接動手,因此辦案效率極高。然而,他們也常常打錯人,被打者因不知道對方的警號,只能到最近的派出所投訴。起初派出所警察對此感到困惑,半年內出警次數不多,卻接到幾十個投訴電話。由於西安火車站附近有六家派出所,幾乎每家派出所都遇到了類似情況。
兩名女子因冒充警察被拘留。警方從她們口中獲悉,在火車站附近徘徊的「便衣警察」還有11人,隊長是一個名為趙秀珍的女性。
經調查發現,這些「便衣警察」都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大約半年前,趙秀珍找到他們的父母,聲稱西安火車站站前派出所的「便衣大隊」正在招募人員,福利待遇非常優厚:每月工資2,800元人民幣(約合385美元),包吃包住,入職後還有分房,且有公務員編制。
就這樣,在趙秀珍的帶領下,這些人先是辦理了警官證,隨後領取了一套警服。在完成相關手續後,趙秀珍還向每人收取了3萬到5萬不等的費用(約合4,128美元至6,880美元),稱這是警察系統的入網費、分房押金、裝備費及上崗證等費用。經過幾天的簡易培訓後,他們便正式「上崗」。
然而,隨著新鮮感逐漸消退,這些人開始懶散起來。為此,趙秀珍提出了獎勵政策,承諾每抓獲一名嫌疑人即可獲得50元提成(約合6.88美元)。自那以後,為了多拿提成,這些人不僅自願加班,還開始主動接私活。一旦有事件發生,還未等警方出警,他們就已經到達現場,並在最短時間內迅速破案。他們通常先將嫌疑人打到招認,再將嫌疑人移交給趙秀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們就破獲了近百起案件。而趙秀珍從中獲得的贓款和隨後獲取的所謂保釋金,總額高達上百萬元(約合13.7萬美元)。
幕後主使浮出水面 網民稱「騙子都比中共幹得好」
隨後,趙秀珍被捕,警察在她的行李中發現了偽造的警官證。此時的趙秀珍仍堅稱自己是警察,並要求見自己的領導。警察詢問她領導的名字,趙秀珍回答「張長合,張局長」。警方隨後對張長合展開抓捕。到案後,張長合很快交代了,警方這才知道他就是真正的幕後主使。
據張長合交代,當初他想創業,經過反覆思考後認為,警局是一個不錯的項目,不僅冷門、市場大,而且如果民辦,收入也會非常可觀。於是他買了一套警服,自稱局長。後來他結識了趙秀珍。張長合為趙秀珍也置辦了一身假警服,並發給她一個偽造的警官證,告訴她以後她就是「站前分局便衣大隊」的「大隊長」,並要求趙秀珍負責招人,最終出現了上述一幕。
隨著事業越做越大,為了確保公司的資金運轉正常,張長合將這些年來所獲資金一分為二,一半用於發放隊員工資,另一半留給自己。在半年時間裡,他的資金管理一直保持良性循環,從未拖欠一分錢工資。
張長合還稱,要不是那兩名女子跑去派出所請示工作,他已經準備成立新隊了。
十年前的舊案,突然被重新熱傳,網民也發出新的感慨,稱張長合為「創業天才」,並評論道,「事實再次證明,騙子都比中共幹得好」,「六個派出所加起來還沒有人家反應快」。
分析:官場已經壞透 中國社會已經非常混亂
6月30日,前北京律師、民陣加拿大主席賴建平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一個非常諷刺的現象。
賴建平表示,自古以來,維持治安、執行法律始終是政府不可讓渡的公權力,沒有任何社會能夠允許民間承擔政府維持治安和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能,否則政府將失去存在的意義。然而,中共警察往往被形容為「警匪一家」,他們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不作為」和「亂作為」。因此,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共警察的形象並不正面,缺乏信用和信任。
賴建平說:「這種現象恰恰說明中國的政治已經爛透,官場已經壞透,中共的警察已經被認為是最壞、最不可信的人。」他還表示,這種民辦派出所不可能長期存在,一定會被打壓和取締,因為它們是在虎口奪食,搶奪公權力的飯碗,這是中共絕不容許的。
原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李元華也對此表示認同。他對大紀元記者表示,這種現象的存在表明中國社會已經非常混亂,反映了中共不講法治的現狀。這種情況在法治社會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記者寧芯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