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擁有良好親子關係 從訂立教養目標做起吧

作者: 黃瑽寧(小兒科醫師)

人氣 193

上大學的時候,每一堂課都會有個「學習目標」;在職場,我們會擬定「業績目標」。然而,成為新手父母的我們,為什麼夫妻沒有坐下來開會,討論一下未來的「教養目標」呢?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或許你會說:「我的教養目標,就是什麼都要啊!孩子要健康、要長得帥、要高學歷,又要賺大錢……。」這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總是要條列出優先順序,以免當緊急時刻,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時,陷入慌亂與挫折。

我鼓勵大家在訂立教養目標時,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不要說謊。有時候,父母們會說出一些聽起來「政治正確」的話,例如:「只要孩子開心長大就好啦!」「我希望他健健康康就好啦!」結果卻潛藏了自己原生家庭遺傳的某些「暗黑版」期許,這樣很容易人格分裂。

舉例來說,有一次我主持的電視節目《愛+好醫生》,在路上街訪二十對親子。當工作人員問媽媽:「會不會在意孩子學校的分數成績?」高達十八位媽媽都表示不在意,「只要孩子認真努力就很滿意了。」

諷刺的是,當我們轉頭問孩子:「你們覺得媽媽會不會很在乎,考試要考一百分?」二十位孩子全部點頭。這些媽媽們可能需要報名演員訓練班,再多加練習、練習,才能騙過孩子。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幾歲,你期待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模樣?你的教養目標是什麼?來,勇敢的寫下來,別害羞,我先隨便列幾項(表2.1),拋磚引玉給大家思考。

這個表格的項目內容,有說出了你的心聲嗎?我自己是二個孩子的父親,覺得這表格恐怕不夠,應該還可以多列出個二十項吧!不管怎麼說,現在「教養目標」已經擬定,讓我提出下一個關鍵的問題。針對這些目標,是否有現成的科學研究成果能告訴我們,什麼方法會有「較高的機率」達成?

答案是肯定的。

(親子天下提供)

關於教養目標的三個研究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 Chapel Hill)曾經在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七年之間,執行了一個長達四十年的世代研究。上百名弱勢兒童,從出生開始隨機分組,其中一組孩子在五歲之前,每天會有研究員家訪八個小時,教導這些社經地位較差的父母,如何輕鬆的親子共讀、跟寶寶遊戲互動等。

三十五年後,這些曾經接受幫助的孩子長大成人,平均血壓明顯較低,沒有半個人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反觀對照組,已經有四分之一的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

如果你的教養目標跟健康相關,這裡有答案:五歲前的親子陪伴,可以讓孩子更健康。

接下來這項研究更是關鍵。二〇一六年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針對兩千名十二到十八歲「誤入歧途的青少年」進行調查。這些青少年,有一半屬於反社會人格,或者有暴力傾向,而另一些人,則是跟反社會人格的朋友混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交壞朋友」。

研究者想知道,什麼樣的家庭教育,比較容易養出誤入歧途的青少年,或者哪些孩子交了壞朋友後,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他們把父母教養的手段分成六大類:一、溝通與交流;二、行為賞罰;三、釋放自主權給孩子;四、分享自己的經驗;五、運用幽默感化解,以及;六、情緒操弄。猜猜看,這六種親子互動,父母運用哪一種教養手段最危險,最容易教出所謂的「壞囝仔」?

研究結果發現,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情緒操弄,或者更加嚴重一點,叫做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常見的句型有:你這樣很不孝;你這樣很丟爸媽的臉;你害我血壓高;你害我昨天睡不著,吞了好幾顆安眠藥;你如果這樣對我說話,我不如死了算了;早知道不要生下你們,為了你們犧牲了我自己……等。這些句型有一個共同的意念,那就是--父母目前面臨的悲觀情緒,都是孩子造成的,所以孩子要負責好好表現,來取悅父母。

大量使用情緒操弄的父母,讓孩子背負著父母的情緒操弄所衍生的罪惡感;他們面對自己人生難題已經夠累了,還要扛著家人的情緒勒索,漸漸這些孩子會變得安靜,在家裡不能說真話,不能做自己,暴躁、易怒,逐漸形成反社會人格、憤世嫉俗的個性。

因此,如果你的教養目標包括智商、情緒管理、奉公守法等,這裡有答案:陪伴孩子時,切忌使用情緒勒索的字眼。看看上面條列的六種溝通方法,還有五種可以使用啊!可以賞罰,可以分享經驗談,爸爸還可以用幽默的笑話傳達意念,唯獨就是情緒操弄萬萬不可取啊!

二○一五年,日本國家政策智庫 RIETI1發表關於「童年時接受的教養態度,與成年時薪資高低關聯」的研究。

一共有五千名日本成年人接受訪查。之後,研究人員根據調查結果,將父母教養態度分成五種類型:支持型、嚴格型、討好(迎合)型、放任型、虐待型。關於各類型教養特色,請參圖2.1。

(親子天下提供)

三十年後,第一種「支持型父母」所教出的孩子,成年後平均薪水最高、學歷最高,而且幸福感最高。第二名是嚴格型父母,虎爸與虎媽養出了第二高薪、高學歷的子女,但子女卻有較低的幸福感及較高的焦慮指數。

討好(迎合)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他們教出的孩子結局差不多。虐待型父母教出的孩子,則是薪資、學歷、安全感及幸福感,全盤皆輸(圖2.2)。

支持型父母高度信任孩子,對教養兒童有高度興趣(應該也是會買這本書回家,並且認真閱讀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很長,給孩子七成的獨立自主空間,但不是全盤放任孩子做決定。

支持型父母和嚴格型父母的差別在於,願意放手給孩子更多的獨立空間;而和討好型父母的差別,則是保留了一些規矩必須遵守。

至於放任型父母,看似自由民主,其實是完全沒有在教養。

(親子天下提供)

註1: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親子天下提供)

五種類型父母的教養態度

如果你的教養目標跟孩子未來薪資、學歷、幸福感相關,希望孩子未來能夠賺大錢,那麼這裡有答案:成為一位支持型父母。

現在捫心自問,你是哪一型的父母呢?當然我會希望,大家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都能慢慢調整自己的教養態度,成為支持型父母,為孩子的人生帶來正面影響。雖然不能一步登天,但總是可以達成。

親子關係四大原則:切勿傷害、兒童自主、行善原則、公平正義

醫生在醫學院畢業時,必須熟悉所謂的「醫學倫理四大原則」,分別是:切勿傷害、病人自主、行善原則、公平正義。

在一片醫者心腸背後,千萬別熱情衝過了頭,以免帶給病人更深的傷害,這叫做「切勿傷害」;醫療的主體不是醫生,而是病人,因此做任何決定,都要尊重病人的意願,這叫做「病人自主」;行善目的是為病人好,而非為了沽名釣譽或求取財富,做出利己不利他的決定,這叫做「行善原則」;任何病人不論貧富貴賤,理當一視同仁對待,這叫做「公平正義」。

我認為這四大原則,跟親子關係極為類似。父母在教養孩子時,似乎也必須遵守這四大原則(表2.2)。

這四大原則中,我特別要提到「行善原則」。本篇前面我們洋洋灑灑列出許多教養目標,假設這些目標最後都能夠圓滿實現,請容我多問一句:「是為了誰的利益?」

有些父母替孩子訂下人生目標,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好,但仔細想一想,背後其實是想順便圓滿自己。他們養兒是為了防老;希望孩子賺大錢,是要他將來買房給父母住;孩子的高學歷,是給父母臉上貼金……這些心態,基本上已經違背了「行善原則」,擺明是為了利己,而非利他。

這是為人父母最深的罪惡。

(親子天下提供)

雖然自私是天性,期待「孩子功成名就之後盡孝」是人之常情,但父母們在教養子女時,都必須小心謹慎。我每天都會反覆提醒自己:「這絕對不是我為人父母,養兒育女的最終目標。」

孩子是上天賜下最美的禮物,讓父母心中的愛能有個出口,源源不絕的流出。孩子若能健康快樂、聰明伶俐,那是因為父母無私的付出愛,自然而然得到的祝福,絕不是強摘下來的果實。因此,能夠與孩子一同成長,一起「享受」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才是我的教養目標。

在這篇的最後,我想用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孩子〉(On Children)一詩,來替我們的教養目標劃下注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卻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一個你做夢也去不了的地方。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千萬別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你好比一把弓,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弓箭手(上帝)看見遠方的箭靶,

祂大力拉彎你這把弓,

期望能將箭射得又快又遠。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欣然屈服在上帝的手中吧,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本文摘編自《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黃瑽寧陪你正向育兒,用科學實證打造幸福感家庭》,親子天下提供)

書封。(親子天下提供)

●手足間無法事事公平 爸媽5招化解衝突

●媽媽管教小孩時 其他人千萬別任意插手

●孩子愈大越難管教 專家提醒千萬不要硬碰硬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教養的真相:教孩子建立時間觀並自動自發
教養的真相:說對10句話 能增強孩子自信心
教養的真相:孩子容易分心、不專心怎麼辦?
12歲女孩第一次為家人做早餐 母親深感自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