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會影響一生 哪些是你最該遠離的人?

作者: 佐野創太 譯者: 黃立萍

人氣 450

人際關係會對我們的工作、人生帶來巨大的影響。

科學作家鈴木祐在其著作《換個工作,更好嗎?》(科学的な適職)的「決定工作幸福感的七大美德」中,介紹了一項以五百人為對象的調查。其中有一段文字是這樣描述的:「職場上有超過三個朋友的人,其人生滿意度可提升高達九六%,同時對於自己薪資的滿意度,更增加至兩倍。」

「人際關係會持續改變人生」,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換個工作,更好嗎?》一書中也介紹了一項調查結果:「和交情好的夥伴結婚所獲得的幸福感提升率,比薪資提高所獲得的幸福感,多達七六%」。

人際關係分類,才能深入理解自己

許多人都明白「人際關係會給人生帶來多大的影響」。在離職的理由當中,「和主管個性不合」高居排行榜前幾名。在想要轉職的條件中,也有一個是「人際關係協調圓滿」。

對你而言是惡劣的人際關係,不僅會讓你的肺腑之言蒙上一層灰,也是讓真實心聲產生裂痕的真凶。某位諮詢者曾坦白對我說:「如果不向那個沒有好感的主管請示,我就不可能會討厭自己,甚至討厭到無法讓工作有所進展的程度。」

另一方面,我們也瞭解「因為人際關係而情緒化地離職,是很糟糕的一件事」。一旦突然採取行動,我們會發現自己將成為那種「只有」轉職才順利的人。

在此,我要將帶來幸福,也帶來不幸的人際關係分成「連結」、「阻礙」和「不過問」三種,再整理你我的肺腑之言。

這個方法就是製作「人際關係分類筆記」。就像將資料夾加以分類一樣,我們將職場上的人放進「連結資料夾」和「阻礙資料夾」,如果是你不怎麼喜歡,但情感也不會受到牽動的人,就放進「不過問資料夾」。

當你聽見「把人際關係加以分類」,心裡有怎樣的感受呢?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竟然把人當作東西對待,真是過意不去啊」。尤其是對於那些「一聽到人際關係就悶悶不樂」的人,我之所以建議將職場人際關係分為「連結」、「阻礙」和「不過問」三種類別,是有理由的。

只要提煉出「連結」的人際關係,你就會明白自己要和怎樣的人在一起才會感覺舒服,也能發揮出實力。「阻礙」的人際關係則剛好相反,你會明白哪些是自己「應該避免的人」。

換句話說,「連結」是正面的人際關係,「阻礙」則是負面的人際關係。

不過,重點是「提煉出讓你的情感強烈波動的人際關係」。不是「有一點喜歡」,而是你是否覺得「即使離職了,我也想再跟他見面」那樣的喜歡;不是「總覺得合不來」,而是你是否覺得「如果可以,我不想再跟他見面」那樣的討厭。這份「感情的波動幅度」愈大,你就愈能夠理解自己。對於他人的正面情感和負面情感,都將成為你深入理解自己的手段。

另一方面,「不過問」的人無法成為你理解自己的方法,因為你的感情不會有所波動。

實際製作出筆記的諮詢者,給了我以下這樣的回饋:「我已經知道要和哪些特徵的人在一起,才會感到舒服自在了。」「原來有『能發揮實力』和『實力被壓抑』這兩種不一樣的工作環境呢。」

在進行轉職活動時,也有些人透過面試、與企業之間不經意的信件往來,發現「這家公司跟我很合」、「我可以感覺到這家公司是危險的了」這類訊息。在最後一關面試時,也有些人能夠明確地表達出「我感覺和貴公司很合得來,因為……」,於是就被最想進的公司錄取了;也有些人最後不離職,決定「我要在這家公司做一切能做的事」。

好想斷絕往來的人,就將其視為「阻礙」

想聽見你的人際關係中的肺腑之言,要從理解「阻礙」開始。因為「討厭某個人」的情感比「喜歡」更強烈,也會映照出你的真實心聲。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諮詢者對於決定「這個人是否是我的阻礙」,而猶疑不定。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從小被告知「盡可能別給他人添麻煩」,在學校裡則被教導交朋友的重要性,例如,以「能不能交到一百個朋友?」來作為簡單的「溝通能力」評估,因此,來到求職或轉職的面試場合,也自然會以這樣模糊不清的定義來作為評估。

即使多數人都學過如何與他人產生連結,但我們似乎並不清楚,該如何與他人斷絕關係,也沒有琢磨過心裡的肺腑之言感測器,也就是感覺「還是跟這個人保持距離吧」,讓自己察覺此人是自己的阻礙。

不讓你表達內心想法的人,就是「阻礙」

那麼,「阻礙」究竟是什麼?查詢《廣辭苑》,我得出了這樣的定義:「為了攔阻水流而敲打、排列木樁,再以竹子或木頭搭建而成的圍欄。」―(《廣辭苑第七版》)

從這個意義往外沿伸,人們就創造出「阻礙肺腑之言的事物」、「扯後腿的人際關係」這類原本並不存在的負面意義。以「琢磨肺腑之言」的思考方式來定義「阻礙」,意思就是「因義理、恩情、利害關係之故,阻擾你表達真實心聲的人際關係」。

那麼,要分辨出「這個人是否是阻礙」,究竟該怎麼做才好?

讓我們試著稍微練習一下吧。你的腦海中能浮現一個具體人物的臉和名字嗎?無論那個人是主管、前輩、後輩、交易對象、客戶,誰都可以。假設這位浮現在你腦海中的對象,對你說了這樣一句話:「請在離職之後,繼續和我保持聯繫。」這時候,你能用怎樣的理由來回答他「麻煩您多關照了」呢?

是「因為這個人曾經照顧過我」的義理或恩情,或是「因為這個人會給我工作機會」這樣的利害關係……,如果你的答案「只有」這樣的考量,就可以將對方視為「阻礙」。或者,也請你將他視為「即使短期之內是連結,但長期而言會是阻礙」的關係。

「那個人是阻礙!因為……」你不必勉強自己想出什麼理由,如果覺得「搞不太清楚」,也可以將那個人放進「不過問」的資料夾。這就是你「不清楚對方是『阻礙』或『連結』的肺腑之言」,請不要刻意用義理或謊言來掩蓋。

<本文摘自《不再安靜辭職:比起心死,你更需要積極自救!利用3提問+3筆記,幫自己走出一條新路》,好的文化版社提供>

●轉職卻面臨家人擔心與反對 3招化解壓力
●中年轉職沒那麼難 5種可行的轉職方案
●轉職中 找個「避風港」蓄勢待發

責任編輯:曾臻

相關新聞
擺脫時間貧民 你的時間掌握在自己手裡嗎?
目標設定在自己能力的80% 達成效率加倍
保持初衷 職場中你最該守護的初心是什麼?
從工作中創造自我成就感 隨時離職都不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