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預言是科學
再回到撞球這個話題,現在也許我們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它了。一個人,認識到牛頓力學時,他就能根據力學原理預測球的撞擊過程。但是,若如前節提出的特殊例子,準確到預測了球賽的過程,預言了最後的勝利者,我們就會覺得不可思議了。其實從現代科學來認識,這個現象也能說得通,假如這個人能進入到未來,把整個比賽瀏覽觀賞後,再回到現在,他是不是就能憑著記憶進行所謂的預測,能預測比賽過程,甚至細節與結果呢?所以,突破時間限制進入包含時間軸的四維空間,三維空間的問題似乎變得簡單了,這樣的預測,其方式與準確度已完全是另一種形式、另一種概念了!但正如前節所談的,突破時空進行預測,就現代理論來講並不是問題,而人體能不能突破光速行進、突破時間限制,才是問題的所在。
談到此處,在2001年世界最具權威的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上有篇值得我們深思的醫學報告:荷蘭心臟專家 Pim Van Lommel 發表了一個關於瀕死體驗(Near Death Experience;NDE)的報導,拉曼爾醫生及其同事對在西元1988~1992年間被成功搶救的 334 位26~92 歲的突發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追蹤式瀕死體驗研究。其中一個病例記述的是一位四十四歲的心臟病患者,救護車將他送往醫院途中,他已無呼吸、心跳、意識處於醫學上的死亡狀態。在醫護人員以心肺復甦術搶救他的過程中,一位護士為方便救護,而取下了病人的假牙。事後這位病患幸運地被救活了,在他甦醒後,一見到那位護士時,立刻認出她來,不僅指出他的假牙取出後放置的位置,還詳細地敘述了他意識脫離肉體看見的情況,包括整個搶救的過程,甚至一些特殊超常的景象。我們不禁要理性地問:一個處於死亡狀態的人,怎麼還有意識、還有記憶,甚至還能「看」呢?
這篇醫學報告其實不是最早提出這種現象的,瀕死體驗在中外歷史都有記載,近代系統的研究大概源於十九世紀末,受到廣泛關注重視則是在上世紀七○年代,包括中國大陸在唐山大地震後也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對於這個獨立於大腦之外的意識體,或稱之為靈魂這樣的概念,對長期深入研究人體,建立「大腦是精神中樞」觀念的現代醫學界,並不是種很容易接受的概念,因為這意味著現代醫學透過解剖對人體完整的認識,所建立的看似完美的理論其實並不完整,它觸及了現代醫學的醫療行為一直只能侷限在肉體的窘境。《柳葉刀》上這篇瀕死體驗的研究,代表著主流科學正逐漸打破舊有觀念,慎重地重視起對人類意識(靈魂)的研究。1994年美國著名的統計公司蓋洛普公司調查發現,在美國約有1,300萬的美國成年人有過瀕死體驗,這還不包括有過瀕死體驗的兒童。研究發現,約有35%的人在接近死亡時期會有瀕死體驗,這也說明了瀕死體驗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不只是瀕死體驗,其實其他形式的意識離體經驗很多人都曾經有過,有的人就有能力使意識離體穿越距離看到遠方的景象,例如,坐在經過設計的密閉實驗室,人能像親臨現場般觀察到遠方某城市的鬧區當日商店櫥窗內的擺設情景。這在古代東西方歷史都有記載,東方文化裡認為人不僅有靈魂,而且認為靈魂不死,生命是輪迴轉世的,人有前世。催眠實驗的研究結果,科學家也不得不承認人類確實存在許多與今生今世學習、經驗無關的記憶。這類的研究、報導其實都被現代科學重新發現了,它們都是真實的現象。
這些發現其實也讓「預言」更具有科學意義。根據現代科學理論,要突破時空、不受時間制約,首先必須克服光速。如果過去的預言家只是意識體來到了未來時空,物質肉體仍停留在當時的時空,這個意識體、或稱靈魂,在我們這空間就是以「能量」的狀態存在,能量從物理的角度就是種波動,像電磁波,也就是各種不同頻率的光,而我們肉眼能看見的只是可見光,所以99%以上的光是肉眼看不見的。在瀕死體驗中很多人看見「光的生命並感受到和善的強大能量」、「瞬間看見自己的一生」、「感官的感受更為敏銳強烈」、「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看見別人搶救自己的肉體」等等典型的特殊現象。這很明顯都不是單一時空,不是一般我們生存三度的空間景象,這都像突破時間的限制,進入更高維的空間。當時間軸變成相對軸,像條走廊可以往前可以向後時,這就進入了高維空間的世界,我們可以想像,差一維對世界的認識便是天壤之別、截然不同。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來讓大家開闊一下想像力,像螞蟻的視界是平面,就是二維空間概念,所以如果有一幅名畫給螞蟻欣賞,可能就很折騰了。這隻螞蟻得有序地把畫分割成無數行或無數列,然後把影像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讀起來,動作可能像個電腦的掃描器般,全部讀取後再用非常豐富的記憶力與想像力把它們組合起來,在牠的腦子裡有序地組構成一幅畫,姑且不論是不是原畫重現,就是距離軸限制了螞蟻的視野,也限制了螞蟻的能力。可是這對三度空間的人類來說,看一幅畫是件非常輕而易舉的事,一眼看過去就好了,再大一點的比如敦煌的大型壁畫佛像,只要調整距離,站遠一些就可一覽無遺,同樣地也能縮短距離,靠近畫仔細觀賞畫工的細膩,但這情況對螞蟻而言,可能窮其一生也辦不到。
同樣的道理,當一個生命進入四維空間狀態,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一眼看過去,一瞬間就看完了,就像三維空間看二維的畫一樣;當然也能選擇一個特定的片段時空,仔細觀察過程細節,比如在四維空間看肉體被搶救的過程,不就跟在三維空間調整距離軸仔細看壁畫是一樣的道理嗎?甚至,可以跟同樣處在高維空間的生命進行溝通,這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同樣道理,這時四維的生命看到三維空間景象雖然是連續、立體的,但是卻只是影像,不能與影像的人物直接溝通,因為這時候自己是處於像光的生命,沒有固定於三維空間的肉體,速度與時空的差異太大、太大了。所以理論上,進入四維空間的生命並不會造成歷史改變,但是看人的一生,如果是七十歲,就不用七十年,而是一瞬間的事。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差了一維空間的概念、生命狀態、能力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型態!
從這個觀點來看,過去的預言家是否是透過特殊的形式,他的意識能量體(靈魂)進入了一個更廣的時空,看見了更大區域、更長時間人類社會活動的變化過程?他們是否去到了四維空間,然後回到當時空間,憑著記憶把自己所見的事情,以隱晦、暗諭的方式寫出來,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預言」呢?若是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史上中外預言總是以影射、間接的方式表達,很明顯地,預言家並不是想要改變歷史,因為他明白更深遠的含義,主要是想把這個內涵告訴世人!也許用個比喻更容易瞭解:如果前面那隻螞蟻有了人的眼睛,看懂這幅畫的內容意義,牠不會想去改變畫的內容,而是會把看到的這一切,想辦法也讓其他只有二維認識的螞蟻了解,因為思想觀念、生命狀態都有很大差異。這也可以合理地解釋為什麼真正的預言有這麼高的準確性,因為它根本不是三維空間概念,一般人也就不容易認識了。
這個現象我們用現代科學是可以合理解釋的,而我們之所以仍把這現象停留在科幻階段或電影小說的情節中,主要是因為觀念中直覺地認為:讓人體這麼大的物質以類光速飛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人體存在一個意識體,或稱靈魂,那麼一切就變成可能,而且是非常可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預言是科學,是涉及多維時空科學的原因!
第四節 空間限制人的思考
在上圖-方圓圖中我們看到一個圓形和一個方形,如果有人告訴你:圓的就是方的,方的就是圓的,既方又圓,是圓且方。這聽起像繞口令禪語,有違我們肉眼的所見,不是莫測高深,就是胡言亂語。方形和圓形是二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怎麼可能同時並存。事實上確實是如此,在一個二維平面空間,方形就是方形,圓形是圓形,是方形就不可能是圓形,反之亦然。但是我們再看一下個「方圓同體圖」,相信讀者會會心一笑,真是既方又圓,是圓且方。這是形容三維空間的圓柱體,一個圓柱體可視為無數的圓形組成的,也可視為無數的長方形組成的。我們不難發現用圓形方形的概念時,不知不覺中把我們的思維限制在二維空間的認識上了,突破空間概念的時候,矛盾變得不矛盾,不可能變成可能的!
如果我們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前面我們舉了一個現代科學的發現——「瀕死體驗」,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空間的思索方式。處於瀕死體驗狀態下,生命狀態出現很大的變化,沒有身體也沒有了時間感受,才能體會原來時間、肉體是種制約,那裡的一切更美妙、更祥和、更高維,是種更高級的生命狀態。看人的一生,像看一連串的連續立體影像,自己的一生歷歷在目,其中人物栩栩如生,會像我們平常看畫般,可以在一瞬間看完。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現在眼睛看到的實實在在的一切,在另一種時空、另一種生命狀態下,其實只是組成我們一生中的一個影像罷了,雖然情景人物仍在,卻變得虛而不實了。而當自己實實在在處於一個世人看不見的世界裡,那裡的一切反而成了實實在在,所以突破空間對物質的認識便發生變化了。那麼前述的「方即是圓」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三維空間認為有形的事物(色),到了四維空間時卻只是個景象,空而不實,而那些人們所看不見的物質,到四維空間卻成了真實的物質,有形與無形在高維空間不再是衝突的概念。相同的道理,我們認為人活在當下,過去已經過去,未來尚未到來,人怎麼可能預知未來呢?過去與未來怎麼能同時存在呢?相信讀者已不難發現:空間會限制人的思維,觀念能框住人的認知。所以突破空間、打開觀念,從這個角度看,預言家就是同時活在歷史的過去與未來,而預言這種現象,是不是在提醒人類能有更高維、更真實,對事物、對生命、對宇宙能有另一面的認識呢?
第五節 預言的時代意義
接著我們來談一談現代科學「多維時空」的概念,西元1955年愛因斯坦去世,繼大統一理論之後,為了合理解釋物理學上的四種基本作用力,1957年普林斯頓大學的艾福雷特(Hugh Everett)博士首先提出「多世界理論」 (Many Worlds Theory)也叫「平行世界理論」( Parallel Worlds Theory),這個理論後來又被美國曼哈頓計畫(原子彈製造計畫)與氫彈製造計畫的主持者之一,著名的宇宙物理學家約翰惠勒 (John Wheeler)博士繼續進一步發展。
這個理論認為:實際上存在有無窮多的宇宙,每一宇宙和我們這個宇宙是平行的,而且所有東西、所有的物體都在每一宇宙中存在,有些宇宙中的時空結構或物理規律可能和我們現在這個宇宙非常相近,有些則跟我們這個宇宙大相逕庭。
根據多維時空理論,接著又有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宇宙形成的學說,比如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還有超弦論等等。最新的一個理論是由哈佛大學教授哈米德(Arkani Hamed)提出的膜世界理論(Brane World Theory),膜世界理論認為實際上有很多很多的空間,它存在於許多層膜中,一層膜是一個空間,所有的膜存在於多層次的超空間之中,有些空間可能比原子的形式還小,有些空間則可能是無限大,我們人類所存在的這個空間是以摺疊形式存在的,而這樣一來,在我們這個空間中離我們地球非常遙遠的星體,在另外一個空間來看可能只有一毫米之遙。
此外,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牛津大學物理學教授德瑜馳(David Deutsch)提出了:「量子力學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多時空的理論,不僅適用於微觀世界,而且適用於宏觀世界的每一個層面。」這顯示現代高能物理研究認為:另外空間是存在的,人類所生活的空間不僅僅是簡單的三維空間,而且是眾多時空之一,宇宙則是超乎我們人類想像的龐大和錯縱複雜!
從這個多維時空的角度,我們再來思索一下「預言現象」。就從預言最完整的中國談起,在中國歷史中歷朝歷代都有預言流傳,除了預言以外,像中國傳統的中醫、針灸、氣功、算命、風水,是迷信?還是科學?這個問題困擾了近代的中國人很久,著名的中國科學史專家,英國的李約瑟博士(Joseph Needham,1900~1995),其所撰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浩瀚數十冊,這位西方的科學家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與證據,全面且有系統地闡明了四千年來中國的科學技術有著傲人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中國古代科學和現代西方科學走的是不同的發展道路,用的是不同思維方式,其中最關鍵的差異就是多維空間概念。如前面我們所敘述的,西方科學是從看得見的蘋果開始慢慢發展到現代,才有了多維空間概念;而東方的中國則是從文明的開始就有多重空間的概念。比如「氣」的概念、經絡、穴位等,都顯示多重空間概念可能自黃帝時代就已經深植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很明顯地,它們都不是我們肉眼可見的這個物質空間的現象。所謂的「陰陽五行學說」其實是不同空間與這個物質空間的對應變化原理。這個道家的基本理論幾乎普遍應用於各門學科,所以中國的科學發展很自然就帶著濃厚的修煉色彩與特異功能,給現代人一些神秘的感覺,也因為異於現代科學的發展,於是也就讓人覺得帶著迷信氣息。
也許這樣形容更貼切一些:「中國古代的科學是走了另一種發展路線。」(引自《轉法輪》)沒有現代的X光機與麻醉藥劑,華佗能觀察到人體內臟、能開刀動手術。沒有衛星觀測,諸葛亮在赤壁之戰借東風、用草船借箭,展現高準度的天氣預報能力。除了諸葛亮,許多預言家像劉伯溫、袁天罡、李淳風都是道家人物,在他們的預言中,展現出現代科學根本辦不到的、對未來長時間的預測。道家講「天人合一」,歷來他們把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認為宇宙外面有多大,裡面就有多大,大宇宙與小宇宙是有對應關係的。這都是現代多維空間的概念,都是突破、超越空間的觀測,所以展現的能力就不是一般三維空間的認識,往往也就顯得不可思議。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不是現代科學認識不到,而是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裡,對人體是不是有個靈魂體的這類問題很難進行研究。靈魂無法捕捉,也沒有計量單位,實驗不了,間接觀測往往又有難以重複的困難,涉及突破空間的問題只能抱著存疑的態度,多維空間概念在理論上能夠認識,但研究的手段卻存在著很大的限制。可是這些觀念卻是中國古代的基本觀念,認為靈魂不死,道家講元神不滅,以及生命輪迴的概念,其基本思維並沒有現代科學觀念的限制。不只是中國,古希臘、埃及、印度、美洲的印地安人、瑪雅人都有靈魂的概念,即使是現代人,仍然有許多人相信靈魂存在。客觀地說,現代科學因為無法證實,一談靈魂就將其歸入宗教範疇領域、披上迷信的面紗,愈依賴、愈相信現代科技,就愈容易對這些現代科學無法證實的現象產生排斥心理,這已經不是真正科學的精神,現代科學進步的基礎是對真實現象的觀察,是對未知的探索!
我們可以再舉一個特殊現象。西元1989年移民美國的前蘇聯莫斯科大學著名精神科醫生羅德奈亞(George Rodonaia)博士,他在1976年一次車禍被撞後,立刻被宣佈死亡,但他卻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長的一次「臨床瀕死體驗」。他的屍體被陳放在太平間裡,一直到三天後有位法醫在進行驗屍工作時在他腹部切了一刀,他才瞬間突然地甦醒過來。此後他轉而研究靈修領域,拿到了他的第二個博士──宗教心理學博士,現在是美國德克薩斯州Nederland市第一聯合衛理公會教堂的牧師。
在車禍之前,羅德奈亞博士是一位堅定的無神論者,暫且不論他在肉體死亡期間時「意識體」的經歷與見聞,按照醫學理論,人的腦細胞在缺氧狀態的三到六分鐘後就會腦死,既使救活也會是個植物人,若超過十分鐘,存活率幾乎等於零。可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心跳、呼吸都已經停止了七十幾個小時,腦細胞都處於壞死狀態下的生命,瞬間可以恢復成功能正常的人。這種例子在臨床上、在歷史上有諸多記載,並不是個案,但在醫學上卻只是以「奇蹟」處理。這些現象顯示了有一股不可見的生命動力──生命能量,它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離開肉體,是主控肉體的真正動力,而這股能量能使組織細胞死而復生!這是現代科學一直未正式接觸,可是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卻視為基本理論的部分。
打開思維,讓我們仔細思考一下「高級生命(神)」、「生命能量體(靈魂)」、「現代科學(探索未知)」與「預言」四個概念,「預言」似乎是前面三個概念的綜合!如果人體確實存在著這個生命的能量體,按著科學邏輯推理,假設我們通常所談的生命現象是在人體與能量體合一的狀態下,包括現代醫學所有理論發現,所謂「死亡」代表的就是能量體恆久離開肉體了,那麼所謂的「瀕死體驗」就表示能量體暫時離開肉體,就是一種純粹能量體狀態下的生命,是種光的狀態,處在更高維的空間,其速度、空間、時間都不是我們一般的三維空間狀態,這是不是一種更高級的生命狀態呢?那麼,是不是意味著有可能存在更高級的生命呢?這種能力、能量是不是遠遠大於人類這種生命狀態,如果用「神」來形容、代表高級生命是不是很合理呢?過去的預言家是不是有可能透過特殊的方式也進入其它時空狀態呢?所謂的預言是不是就是進入高維時空對所展示的未來景象的觀察和描述呢?預言現象是不是指引人們去深思這些未知呢?
如果可以預言,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人類這個時空的一切是早就有序地安排好在那兒了呢?我們所有的人,包括歷史過去的人類,也是很有序地按著規律,按照劇本般在歷史的舞台上演著。也許我們會想,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個人奮鬥,是不是早就都安排好了呢?若是如此,那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又是什麼?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將仔細介紹歷史上我們祖先們所留下的各種預言,供各位讀者們一邊閱讀,一邊思索。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南風
點閱【預言中的今天】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