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6日訊】編者按:《歲月神偷》中的舊香港,本來將被時代巨輪輾碎,但因為影片在海外獲獎,不到一個月就改變了香港一個老街道的命運,成功上演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戲外戲。
六十年代一間舊鞋舖,一家四口如何面對風雨跌宕、人生悲喜?導演羅啟銳將童年經歷搬上銀幕,拍成電影《歲月神偷》,回味舊香港的種種人情,在今年二月第六十屆柏林影展上,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為香港首度奪得「新世代」最佳影片水晶熊獎。
影片在海外揚威之際,也掀起一片保留劇中取景地——上環永利街的呼聲。永利街是香港上環一條街道,位於上環南部必列者士街以南,樓梯街與城皇街之間。該處以保留香港一九六零年代特色而著名,街道上充滿著一幢幢保留著老香港回憶的唐樓,但這條街卻面臨清拆的命運。
劇組、民眾同聲請命
《歲月神偷》在慶功記者會上齊聲替永利街請命。導演羅啟銳表示,永利街唐樓群是唯一保留了本港六十年代風貌的建築物,呼籲政府不要拆除;監製張婉婷直言,「如果不是這條街,我們就要去馬來西亞或者去廣州拍 。多麼荒謬,一個講香港的戲,要去馬來西亞或者廣州拍。」
自幼在上環畢街長大的吳君如,姑公就在附近的永利街一間印刷公司工作,童年時代她經常在這幾條街穿梭,幾十年後因拍戲重遊舊地,她感觸良多:「在永利街開工拍《歲月神偷》時,記憶童年好多往事,又想起姑公。」任達華指近年不停清拆舊樓,香港缺乏標誌,「英國就算發展城巿建設,但都會維持外牆,保留特色,香港維護古宅的工作作不夠,令香港沒有本土化的建築物,沒有特色。」
在一片保留古宅聲中,已收購永利街一半業權的市區重建局,三月十六日突然轉態,宣佈為期兩年的收購行動可能要暫停,建議將永利街列為印象「保育區(即保護區)」, 由原本只保留十到十二號三棟唐樓,到原汁原味保留全部十二幢唐樓及附近環境。消息傳出後,受到大多數保育人士和永利街住戶的歡迎,《歲月神偷》劇組人員更拉隊到永利街慶賀。
保留建築?保留了歷史?
在永利街九號居住了七年半的租戶董姐,在政府一聲清拆命令下,去年六月搬離了原址,被安排到港島東區的一個公屋。得知永利街戲劇化地得到保留,她非常高興。她對本刊記者表示﹕「很高興這個地方能夠保留,可以重新看到我曾經住過的地方。永利街外觀台階都有完全舊香港的風貌,這在香港很少見。」
但她同時也表示,永利街非常殘舊。房子結構裡面都是泥沙,沒有水泥,四處漏水。「我零二年住進去,一下雨就用十個盆來接水,前後花了十多萬裝修,一直到零五年才解決問題。」她建議如果政府要保育,希望投入更多資源重建內部結構,才能夠永久保存。
相對當年數萬人守夜抗議,仍難逃清拆命運的天星碼頭,以及正在進行的高鐵清拆項目——菜園村,永利街託電影的福,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為港人的集體回憶添上活生生的寶貴一頁。然而,香港有多少文物建築能如永利街般幸運?政府的文化保育政策究竟是保存了歷史的內容,還是不過留住了建築的外殼,以搪塞社會上的保育呼聲?◇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166期【焦點新聞】欄目 (2010/03/25刊)
本文連結: http://mag.epochtimes.com/b5/168/7764.ht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