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展示台灣優秀電影

人氣 4

【大紀元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報導)由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多倫多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合辦的國際電影會議「台灣電影:過去與現在」2月26日晚在多倫多大學開幕。6部台灣電影發展史上的代表作於2月26日至28日在多大的Innis Town Hall(2 Sussex Ave.)放映,包括獲得198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悲情城市》。

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王國然處長、多大「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黃一莊、熟悉台灣電影的專家及當地社區領袖出席了當晚的揭幕儀式。電影放映期間還有多場由專家主持的座談研討會。

王國然處長表示,台灣電影與台灣的民主化同步發展,在70至80年代,台灣的電影產量多達每年300部,居亞洲第一,在全世界曾排列第三。很多藝術家、導演及演員,充分發揮了他們自由的創作,產生出很多名片及名導演,比如侯孝賢、楊德昌及李安。

這是多倫多舉辦台灣電影活動規模最大的一次。王處長說,這是一種無污染產業,一種精神食糧。「我相信是一個很大的、值得開發的空間。」

台灣電影以學術性優異享譽國際,但票房記錄平平。《海角七號》在2008年8月底上演時打破了這種局面,當年創下5.3億元的台灣電影票房記錄後,今年2月初上演的《艋舺》更在2週內創下2億元的票房記錄。

王處長很興奮地談到電影《艋舺》。他說:「這部電影不僅打破了《海角七號》的記錄,也打破了《阿凡達》的記錄。可見台灣的文化創藝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美國賓州Gettysburg 學院電影學教授鄧志傑(James Udden)是2月27日關於侯孝賢電影座談的主講人,他去年出版了新書:No Man an Island:Th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侯孝賢的電影)。

鄧志傑對大紀元記者說,他1989開始去台灣教英文,看的第一部台灣電影就是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後來回美國讀研究生。這本書是在他的研究生論文基礎上寫成。

他說,從80年代起,台灣電影的商業影響很小,港產片佔領了台灣市場。但是從藝術上講,台灣電影的影響挺大的,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泰國等國家的導演都受侯孝賢風格的影響。侯孝賢當時發明的長拍鏡頭,被很多其他導演應用。

鄧志傑說,侯孝賢對台灣的外交也做出了貢獻,他多次在國際上獲獎對台灣的國際聲譽很有幫助。「行家看了侯孝賢的電影後都會重視台灣。」

這是多大亞洲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三次國際電影會議,今年的探討課題是台灣電影。6部精選台灣電影是《囧男孩》(Orz Boyz)、《悲情城市》(City of Sadness)、《眼淚》(Tears)、《停車》(Parking、《暗夜》(Dark Night)及《小畢的故事》(Growing Up)。

當晚放映的是導演鄭文堂的最新台語電影《眼淚》(Tears)。影片融合警匪動作類型及深沉的人性刻劃,訴說一個關於寬恕與和解的故事。國際電影會議詳情可瀏覽網頁http://webapp.mcis.utoronto.ca/ai/。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懷舊挺國片遊影城
苗大偉促改善路況 向挖路公司加收400萬元
國際奧會主席:運動員之死是冬運永遠創痛
北京移民證監會指證鄧越文無誠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