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多伦多方脸:中国人的言论自由如何一步步流失的(图)

 2024-11-02 03:4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

2023年10月27日,上海万圣节(图片来源: 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16:9)
2023年10月27日万圣节,有人cosplay自由女神。(图片来源: 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

【看中国2024年11月2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报导)去年上海万圣节期间,Coser们首次明确表达政治反对,当局大规模拘捕并强行驱离死侍、范冰冰等装扮者,悼念前领导人的LED屏幕都被关闭。一位白纸运动亲历者表示,如今年轻人更敢挑战红线,而当局则选择了最荒诞低效的维稳方式。时评人、自媒体大V多伦多方脸回顾了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人的言论自由如何像“温水煮青蛙”一步步丧失。他认为,即使是微弱的反抗也值得鼓励,比如上海的年轻人在禁令下依旧cosplay出行,这不仅是个人自由的象征,更是对过度审查的反抗。

从整肃“公知”到扶持爱国“意见领袖”

多伦多方脸在他的油管节目中感叹,十几年前,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调侃政治,微博和贴吧充满了各种关于领导人的梗图和调侃。人们可以随意评论国家的政策,甚至总理的悼念活动也是公开的。

然而,2013年习近平上任不久便开始整肃网络上的自由发声者,采取了“先清洗再灌输”的方针,目标直指那些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份子”或“大V”。在这场整肃行动中,“网络沙皇”鲁炜发布了著名的“七条底线”,即要求网络发言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社会公共秩序、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这七个底线。在这些原则的旗号下,许多大V如薛蛮子、作家慕容雪村、经济学家茅于轼、律师贺卫方等人相继遭到封杀或禁言。

与此同时,习近平政府开始培养一批“爱国意见领袖”,并将他们推到网络舆论的前台,试图让这些人替代“公知”成为新的舆论风向标。观察者网、侠客岛等爱国媒体自媒体纷纷登场,尤其是观察者网,在2013年以后大量发布“爱国主义”内容。张维为、周小平等人以“国师”身份出现,不断为“特色社会主义”鼓吹,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言论逐渐占据主流,这些声音成为网络中的“主旋律”。

在清洗行动结束之后,网络的言论生态已经悄然改变。以“爱国”为名的舆论控制逐步取代自由发声,社交媒体的讨论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单一。网络不再是公共交流的开放场所,而逐渐变为传递官方意识形态、引导民族情绪的工具。此时,习近平已经掌控了网络舆论的主要阵地,随后他将进一步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控制。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整合:建立言论控制的中央架构

2014年,习近平通过设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为他未来的言论控制体系打下了基础。在这一年,中央成立了这一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将网信办从国务院分离,直接纳入中共中央控制,赋予其更大的管控权限。网信办成为负责网络舆论、信息安全的专职部门,使网络审查有了更强的执行力和更统一的指挥体制。中央掌控了舆论工具,习近平成为掌控网络言论的核心人物。

网信办成立之后,习近平开展了持续的“净网行动”,将网际网络中任何“有害信息”逐一清除,网络空间的自治从此终结。2017年,在《网络安全法》出台后,网信办和各大平台的审核人员大规模扩招,以确保网际网络信息的合规。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不断强化对敏感词汇的过滤和删帖制度,言论空间进一步被缩小。

习近平的言论控制体系让网民从自由讨论逐渐走向“合规表达”。在这一整治下,许多对时政议题感兴趣的网友被驱逐出场,敢于发言的大V逐渐销声匿迹。网络上的声音被逐步归化于“主旋律”,不和谐声音被屏蔽甚至清除,言论审查从“触目可见”变成“无处不在”。

网络实名制 平台成掌握言论的工具

在整合网信办及其权限后,习近平通过《网络安全法》对言论空间施加更严格的约束。这部法律中的实名制规定要求网民在网络上进行实名登记,使得普通人发声变得更加危险,批评政府的风险陡增。而该法规规定,社交平台在内容管理上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这使得各个平台不得不加强审查力度,否则面临罚款、停业的风险。微博、抖音、知乎等平台在法规出台后迅速增加了审核团队,雇佣了数以千计的审核人员,对言论进行严密的检查和过滤。

实名制让网络言论监控的效率大幅提高。实名上网不仅让普通人不敢轻易发表批评意见,许多人甚至不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过去许多在论坛和微博上的匿名发声,如今变成了冒着巨大风险的实名言论,实名制实际上成了言论的枷锁。

实名制和平台责任的规定,虽然看似是为了网络治理和信息安全,实际上却是让网络从一个“表达自由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监控场所”。过去的网络平台扮演的是信息交流的中介,而现在则成了掌控言论的工具。

民间自发审查:小粉红与爱国“网警”的崛起

中共在过去十年的宣传攻势和洗脑教育,逐渐催生了一批以“爱国”为名的“自发审查者”。这些人中许多人在网络上活跃,以“小粉红”自称,在社交媒体上进行言论监管。这些自发的“网警”会随时对网络上的“反动言论”进行举报、网暴,并将“反对中共、追求民主自由”等标签视作敌人。在他们眼里,任何批评政府的声音都是“分裂势力”和“卖国行为”。

这种民间“网警”的出现,使得言论空间进一步缩小,不仅普通网民害怕“被举报”,连平台的内容审核也要时刻应对“举报潮”。这种自我监管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压力,让许多有不同观点的人选择沉默。

例如,2020年法学教授罗翔因在课堂上批评极端民族主义而遭到全网网暴,最终被迫停更微博。类似的情况还有脱口秀演员house因为调侃军队被封杀,李诞因为一条“东亚病夫”的言论遭到小粉红举报,最终引发封杀风波。这种自发的言论审查与网信办的官方审查相辅相成,成为言论压制的第四力量。

习近平的言论控制体系不仅通过法令、行政手段实现了对网络的管控,还在社会中制造了一种“自我审查”的氛围。小粉红和“爱国网警”的存在,让“追求言论自由”的主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官方舆论的畏惧和对“正确言论”的无条件接受。

反抗的曙光:疫情后的觉醒与反对声音的崛起

虽然言论管控体系不断强化,但民众的意识觉醒和反对之声并未因此消失,反而随着疫情管控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而逐渐显现。2022年之后,经济衰退导致的生活困顿和新冠疫情的严格封控,让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暗讽、抱怨甚至公开表达不满。

抖音、B站等平台逐渐成为人们隐晦表达的空间,部分内容暗含对现实的调侃与不满。以李老师为代表的一批youtuber,开始在网络上发布有关时政的评论视频,揭露事实并表达质疑。与此同时,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也逐渐走到台前,如王局、柴静和芮成钢,逐步形成了网络反对中共的自媒体矩阵。

虽然这些声音依然受到层层打压,但社交平台上逐渐出现了“翻车”现象,即使官方控制严密,但许多民众在评论区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看似零散的反对声音,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普通人对于

言论自由的渴望开始觉醒。即便审查机制再严格,也难以完全压制这种微弱却日益强烈的声音。

多伦多方脸认为,在严厉的控制下,中国的言论自由看似被全面禁锢,但人们对于自由表达的渴望并未消失。近年来,部分年轻人即便面对压制,依然穿上cos服走上街头,表达自我。这些人或许并非为了政治目的而行动,但他们无意间对抗了控制体系中的第四力量——自我审查,展示了勇气和对自我权利的捍卫。

无论是面对习近平的全面控制,还是面对无孔不入的自我审查力量,普通中国人仍有权利争取自己的话语空间。要削弱言论控制体系的民间自我审查力量,首先需要让“反对中共”和“追求言论自由”不再成为禁忌。这个过程或许缓慢,但即使是微弱的反抗也值得鼓励。正如上海的年轻人在禁令下依旧cosplay出行,这不仅是个人自由的象征,更是对过度审查的反抗之举。

他希望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言论自由的行列,使反对审查成为主流。唯有如此,未来中国的言论空间才会真正得以重建。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