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图片来源:手绘插画Winnie Wang/看中国)
在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贾政拥有贾珠(早夭)、贾宝玉、贾环三个儿子,其中唯有跟“宝二爷”贾宝玉的父子关系存在着大量且深刻的描述。相信不少为人父母者在阅读到贾政与宝玉的相关情节时,心也所感,这对父子如若早一点多一些相处、多一些思想上的冲击,说不定能修复彼此亲情关系,《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改变了,不再是现今看见的这般令人悲叹的结果了。
当论者在讨论荣国府的兴衰时,都会提及贾代善的次子,也就是贾政,可见贾政的地位举足轻重。跟虽袭了官却没什么特殊作为的兄长贾赦相比,贾政在官场上较为春风得意,因此荣国府内是由贾母主掌大权,对外则是由他来主持、发话了。贾政是一个恭谨正直、谦恭厚道的人物,但不少论者评论贾政时,多笑他迂,说他是一个不懂倾听自己儿子心声的父亲,还说他过于威权,总害得贾宝玉太过压抑。没读过《红楼梦》的人,一瞧这些评论,也知道贾宝玉绝对是一个跟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物。
没错!贾宝玉身为《红楼梦》的男主角,可是一位活脱脱潇洒又浪荡的公子哥。上有贾母宠爱,成为王夫人口中的“混世魔王”,还获得周围人的维护。可是,这样一位“混世魔王”,却对自己的父亲害怕得很。
贾宝玉对贾政的畏惧,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篇可见端倪,因为当时宝玉讲些花花草草的名头,正越说越有心得的时候,还未说完,一听到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宝玉就吓得倒退,不敢再说下去了。可是,宝玉在听见刘姥姥说趣话时,可是敢肆无忌惮的“滚到贾母怀里”,让贾母笑着搂着他叫“心肝”。如若要宝玉对贾政做出如此亲暱的动作,是万万不可能办到的。
换言之,读者只需要透过曹雪芹的几段简单描述,就能知悉这一段父子关系是非常紧绷的。再举〈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的一段情节描述为例吧!
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大叫:“拿宝玉来!”一面说,一面便往书房去。喝命:“今日再有人来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就交与他和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咬指吐舌,连忙退出。贾政喘吁吁直挺挺的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一叠连声:“拿宝玉来!拿大棍,拿绳来!把门都关上!有人传信到里头去,立刻打死!”众小厮们只得齐齐答应着,有几个来找宝玉。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凶多吉少。
…………
相信读者阅读至此,能明了贾政、宝玉之间的紧张程度。只是,后来呢?贾政真的打了宝玉吗?
在贾政喝道:“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宝玉被小厮们按在凳上,被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后来还嫌打的轻,自己夺过板子,又狠命的打了十几下。
正因为贾政跟宝玉的父子关系是如此失温、缺乏弹性,致使现代教育专家评论说,贾政管教宝玉的方式,应该是存在问题的。
其实,细心的读者透过部分故事情节,多少会发现贾政还是不太可能不去欣赏外貌与气质都挺出众的宝玉在诗词方面的才情与造诣的,不然贾政不会三番两次推宝玉至众人眼前,要求他在清客面前当场作诗或对对子,并在宝玉获得大家赞叹后,改变态度,向宝玉笑道:“如此甚好。你念,我写。若不好了,我搥你的肉,谁许你先大言不惭的!”
可惜的是,怀着“望子成龙”这一深深期盼的贾政与宝玉之间早已经存在着难以化解的莫大分歧,例如只喜欢吟风弄月的宝玉多次强调对女性的喜爱,以及自己是瞧不起为考取功名而读书的人等等,因此即使宝玉一张口就让旁人叫好,还是免不了贾政对他厉声批评或怒骂。即使是一句冷笑,如“你有多大本领!上头说了一句大开门的散话,如今又要一句连转带煞,岂不心有余而力不足呢?”也让宝玉稍稍丧气的垂了垂头。
贾家这对父子因为人生价值观的巨大差异,造成两代隔阂与随后造成的悲剧。可惜贾政从未跟宝玉讨论关于贾家价值如何维系,以及荣国府应该如何发展等看法,致使家族传承的观念因缺乏传承继承人而就此中断,也或许贾家本来就没有这类的传承传统,因此在遭逢变故时,自当导致庞大家族再也无力为继、快速消亡。
如果,贾政能早一些试图了解宝玉,多花一些心思与时间教导他,与他进行沟通、协调,修复并建立起更加良好、充满关怀与温情的父子关系,想必两人关系不会那么的紧张与漠然,当然也就有可能翻转整个家族的悲剧了。届时,《红楼梦》的结局也就大大不相同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