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图片来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3月16日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政协会议(两会)于本月11日刚刚落幕,两会今年除了聚焦香港问题外,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也是外界关切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观察项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十四五规划”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工作的总目标。相较于去年武汉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未定出经济成长目标,今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1日的总理记者会上提出6%以上的经济成长预期目标,上述目标虽然较去年经济成长率为高,但是,中国官方的目标值却低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9日对中国的预估值7.8%。
由于中国去年受到自身肺炎疫情蔓延全世界影响,经济成长率远低于过去的表现,因此,在比较基期较低的情况下,李克强订出6%经济成长率应不会太难达成。但是,中国持续将国有企业与国有资本做强做大视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项目,将会对中国经济的成长产生负向的影响。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持续向上的关键。要使生产力提高,无非是要让个人或厂商有持续努力创新的诱因,以及追求自身的利益极大。当市场上的每个个人或厂商都因为追求自利而变得更具有生产力时,国家的经济实力自然也会日益强大。让市场的行为个体可以有公平竞争的环境,是一个国家要提高生产力的基本条件。因此,中国目前的做法是与经济学原理背道而驰的。
中国开放市场是假议题
在上述竞争环境的前提下,中国持续将其国有企业做大与做强是与经济学的基本道理背道而驰。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的国有企业持续扩张时,代表该国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会愈明显,亦即,美国前总统川普(特朗普)指责中国采取不公平竞争手段的情况将更为严重。此外,中国在美中贸易冲突后,虽已表态将持续开放市场,欢迎外资进入中国,但是,在国有企业做大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下,中国开放市场将会是假议题。这是因为,当市场中存在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厂商时,其他小厂商或新进厂商将可能无法与之竞争,同时,市场的价格也多会有规模大的厂商来决定。若中国持续让国有企业做大,那表示其他外国小厂商将陷入看得到却吃不到市场订单的窘境。
做大国有企业的负向影响
除了竞争地位的不对称性加剧会不利市场机制的运作外,这样的做法将会使得更多的民间厂商退出市场或成为被国进民退的候选人。然而,若一个国家的市场多是由国有企业当优势厂商或领导厂商,则会使得有潜力的厂商无法或不愿意与国企竞争,更无法让厂商为了维持市场竞争地位而投入更多的研发。
此外,对于中国的民营厂商而言,一方面要面临国有企业持续变大的不公平竞争环境,二方面还要面对中国政府不一致的管制措施,这对于期待武汉肺炎疫情逐渐复苏下的中国经济而言,绝非乐事。
最后,从中国限制中国观光客与学生来台到限制台湾凤梨输中的角度来看,即使台湾与中国过去针对特定产业签有合作协议以及争端处理的解决机制,但是,中国政府对于这些法律文件与机制均视若无睹。中国这样的做法并非仅针对台湾,它对与其立场不一致的澳洲也是采取相同的手段。若中国持续忽视法治的作法不变,则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往来将会减少。中国的国有企业最后做大的原因不是因为变强,而是没有其他民营厂商或外国厂商愿意与中国进行不公平的经济往来。随着世界各国对于中共的信赖程度逐渐降低,中国这样的做法对其经济的影响只有弊没有利。
(本文为《上报》独家授权《看中国》,请勿任意转载、抄袭。原文链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