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就像书籍一样,发挥着传播教化的作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古人认为绘画之事“与六籍同功”。就是说,绘画的功用与儒家经典一般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像”字说起。《易》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像”意思是圣人知晓天下的奥妙,于是模拟其形,以表其义。就是说,绘画是为了表达人事物的内在的意义,而不只是停留于表面的技法。
以画人物为例,不只是讲究神气骨法衣纹向背等等,古人无论是画圣贤形象、画历史故事,都是重在指鉴贤愚,抑恶扬善,要展现的是人事物的内在意义。于是绘画就像书籍一样,发挥着传播教化的作用。
说起绘画的教化之功,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当年汉武帝欲立钩弋夫人赵婕妤之子弗陵为太子。当时弗陵只有七岁,汉武帝欲命大臣霍光辅佐幼主。如果只是下一道命令给霍光,这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霍光也一定会领旨。可是汉武帝在下旨给霍光之前,却是命宫庭画师画了一幅画赐给霍光,画的正是周公背着年幼的成王朝见诸侯,汉武帝用这幅画来晓谕霍光他将要肩负的重大使命与责任。后来霍光果然尽心尽力辅佐弗陵,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可谓忠心耿耿。
又如东汉时,孝成帝游于后庭,欲与班婕妤同乘一辇。班婕妤辞谢说:“我观古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旁。只有三代末季之主,才是宠妃陪在旁边。今天君王若与我同乘一辇,不是跟古画上画的差不多了吗。”成帝很赞赏班婕妤的言论。后来太后听说这件事,也欣慰的说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可见绘画的教化之功并不逊于书籍,某种程度上讲,更为直观、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还是东汉时期,一次汉明帝与马皇后观画。马皇后就是历史上那位鼎鼎有名的貌美德高的马明德马皇后。他们从娥皇女英的画像前走过时,明帝指着画像,对马皇后开完笑说:“恨不得如此为妃。”接着他们又走到了陶唐画像前,马皇后也指着尧帝的画像,对明帝半开完笑说:“嗟乎,群臣百僚恨不得为君如是!”明帝知晓,聪慧的马皇后在这完笑间,是在提醒自己要做明君,于是回顾而笑。
想来,古人观画就如观圣贤书,因教而化;又如揽镜自照,善恶毕现。
責任编辑: 李云飞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