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完成了划时代的文学巨著,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提起列夫・托尔斯泰(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1910年)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
托尔斯泰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托尔斯泰以探索人生意义与道德伦理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至今仍深深的影响着全世界,他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经典,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名门贵胄 对文学有特殊兴趣
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成就并非偶然,他的作品无论是情节构置,抑或意蕴开拓,都是在不断阅读作品、感受人生、思考与创作中逐渐形成的,而家庭环境对托尔斯泰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功用。
托尔斯泰诞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先祖是彼得大帝时代的外交大臣,祖父曾任喀山省省长,父亲是中校军官,母亲极有才华,深具艺术修养。尽管父母很早就过世,但这些良好的家庭背景依然对托尔斯泰产生极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房里阅读,七岁时开始对文学有了特殊的兴趣,16岁时离开故乡来到喀山,他的三个哥哥都在喀山大学哲学系读书,他也考进了这所大学的东方语言文学系,后又转到法律系。在喀山,托尔斯泰接触到中国的文化。
步入文坛 追寻生命的意义
离开喀山大学后,托尔斯泰在故乡波良纳度过了几年的自学时光。1851年,23岁这一年,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的第一部《童年》发表于涅克拉索夫主编的《现代人》杂志,轰动了整个俄国文坛。
1856年,托尔斯泰从军队退役,并两次赴欧洲游历,这个经验使得他眼界大开。不久,他完成了被罗曼・罗兰誉为“抒情佳作之最”的中篇小说《哥萨克》和他的自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青年》。
接着,他陆续完成了划时代的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及《安娜・卡列尼娜》,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与此同时,托尔斯泰对人与社会有了更深入的思索,他思考着:“生存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可以说,托尔斯泰终其一生都在探索“人为何而生,又为何而存在”的议题。
深受《道德经》影响 领悟“德”的意义
在漫长的探索中,托尔斯泰将智慧的目光投放在中国,托尔斯泰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对中国古圣先贤的诸多典籍进行广泛的研究。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墨子所阐示的智慧,给了他许多的启迪,其中,老子的《道德经》更是深深地影响着他。
宋缂丝青牛老子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托尔斯泰曾给朋友写信说:“我完全融入了中国的智慧中,我非常希望向您和所有人介绍这些书籍给我带来的道德补益。”
托尔斯泰非常想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俄文,但他不懂汉语。后来,他找到了日本人小西氏合作翻译这本著作。就这样,《道德经》终于有了俄文翻译本。
1903年托尔斯泰出版了《智者每天的思索》汇编,其中引用了老子的36段话。后来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多次引述老子的话。
要想理解老子的思想,首先要理解“德”的意义。“德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式,从道中产生。”“德能育化万物,滋养万物,也能引导他们,使他们修炼。”
当时,东方文化认为“德”是可以转化成人的福分的,包括健康、财富、官运等,也可以使立志修行的人进入很高的境界。所以中国老人常讲“行善积德”、“缺德”、“祖上积德”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世代流传的传统价值。
在托尔斯泰眼中,老子是一位伟大的道德之师,老子思想的核心即美德和博爱,他将从老子思想中领悟到的伦理价值和思维方式,融合到日常生活及文学创作中,这个来自东方的思想,经过他的诠释后,成为了罗斯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普世理念。
宽容博爱 终极关怀
最终,托尔斯泰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爱,自我牺牲”,这是“求幸福的唯一方法”。“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它规范了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托尔斯泰探索的最终结果。
托尔斯泰提倡以宽容、博爱和完善的道德来化解各种矛盾,他认为,不管现实生活多么黑暗,不管人类所承受的痛苦多么沉重,只要心中有“爱”,那么,就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生活的热情和理想、对真理和正义的捍卫,他的文字不仅能让人感受美,更能给人温暖和鼓舞的力量。
1908年,托尔斯泰在致印度人民的公开信中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宣扬“勿以暴抗恶”原则,鼓励印度人用“爱的原则”拯救自己。当时在英国就学的甘地大为震动,于1909年开始与托尔斯泰书信交往。
深受托尔斯泰感染的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建立了托尔斯泰农场,接受了“勿以暴抗恶”的思想。甘地被罗曼・罗兰诩为“托翁圣火的传人”。
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历经几次思想的转变,晚年的他寻求的不再是享誉全球的文学地位和丰厚财富,而是对人生、宇宙终极真理的追寻,他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权与财产捐给民众,对他而言,人不过是尘世的匆匆过客,桂冠、财富和躯体早晚要卸下,带不走。
反观现代功利主义社会下,人的精神世界正面临着荒漠化的危险,在这样一个精神理想严重缺乏的年代,托尔斯泰的博爱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任时光飞逝,托尔斯泰伟大的精神力量依然如一盏高悬在黑暗夜空中的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