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竟使用精妙的工具來計時(組圖)

 2024-09-02 18: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沙漏
沙漏(圖片來源:Pexels)

古人形容起時間會使用「一寸光陰」、「一炷香」、「一刻鐘」等詞彙?如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那就需要了解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了。在西方鐘錶還未傳入中國以前,古人發明了多種計時工具。此篇文章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古代的「時鐘」:漏刻日晷圭表更香香篆)等等,看看古人這些精巧又充滿智慧的發明吧!

漏刻

廣州博物館館藏銅壺滴漏
廣州博物館館藏銅壺滴漏(圖片來源:TrutH SuiTeR/維基百科)

中國人使用漏刻的歷史非常久遠,據記載,上古時期黃帝發明並使用了漏刻計時。「昔黃帝創觀漏水,制器取則,以分晝夜。」(《隋書》)

李白有詩曰:「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烏棲曲》)「銀箭金壺」就是漏刻。金壺水滿,故而天色漸明,漏刻正是依靠漏在壺中的水位的高低來讀取時間的。

通過考古發現,中國現存最早的漏刻是一件西漢時期的單壺沉箭漏,這種沉箭漏在水位高時,水壓較大流速較快,故而計時會存在一些誤差。

為了解決這種計時不穩定的現象,後世發明了浮箭漏和增加漏壺的方式改善計時準度。到宋代時,人們又發明了分水壺,省去了多級漏壺。這種裝置是在平水壺的上沿安裝一個分水管,有效解決了滴速不均的問題。因裝置較便利而且計時準確,迅速風行全國。李蘭《漏刻法》曰:「以器貯水,以銅為渴烏,狀如鉤曲,以引器中水。於銀龍口中吐入權器,漏水一升,秤重一斤,時經一刻。」因此,時間被稱作時刻,即是從漏刻中演化而來。

圭表

中國人使用圭表計時的歷史也非常久遠,可以追溯至周代。西周初年周公在陽城(今登封市告成鎮)建立測景台,已經使用圭表測日影了。

圭表由兩部分組成,直立於平地上的標杆或石柱叫做表,而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稱為圭,形如「L」。人們便可通過觀察日影投射到圭上的長短用以計時。

因而古人用「光陰」移動的距離長短來形容時間的流逝,固有「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白鹿洞詩二首》)之嘆。

雖然外形簡單,可是圭表卻不只限於計時之用,它還可以準確的測定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是古人修訂曆法,指導農事的重要工具。而在周初分封諸侯國時,周公還根據各地夏至時的日影長度來確定諸侯受封土地的疆界。

因此《宋史》說:「觀天地陰陽之體,以正位辨方、定時考閏,莫近乎圭表。」圭表不只是計時器,還是重要的天文儀器。

日晷

赤道日晷,上面畫有日期環和時間線。(
赤道日晷,上面畫有日期環和時間線。(圖片來源:Sputnikcccp〜commonswiki/維基百科)

日晷與圭表的計時原理相似,好像是圭表的「版本升級」,其同樣是觀測日影來計時的工具。日晷的結構類似陀螺,通常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想要正確的使用日晷,晷針擺放時,上端必須指向北天極,下端必須對準南天極。

位於北京故宮內的日晷(維基圖片)

在晷面的正反兩面刻劃出12個大格,每個大格代表一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當太陽光照在日晷上時,晷針的影子就會投向晷面,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投向晷面的晷針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東移動。於是,移動著的晷針影子好像是現代鐘錶的指針,晷面則是鐘錶的表面,以此來顯示時間。

《漢書》載「乃定東西,立晷儀,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於四方,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古人早將日晷、漏刻等工具共同使用以校準時間,辯定方位,觀測天文。今天在故宮太和殿前斜立著的,就是清朝皇室所使用的日晷。

更香

更香又叫香篆,古人會以「一炷香」來代表時辰。香使用方便、價格便宜,是古時最普遍的計時用品。與漏刻、圭表和日晷相比,香篆更易攜帶和使用,故而古人在行軍、海運時,也常常使用更香來記錄時間。

當然,更香的種類很多,製作者用木料搗成粉末,調為糊狀,製成香盤,香盤往往被製成「福」、「壽」等吉祥的字樣的形狀。

有的香可以燃燒一整天,價格也不超過三文錢,有的甚至可以燃燒十幾天。製作者在香上做標記用來計時,有的在特定時刻處黏上金屬珠,燃燒到此處時,小珠掉到銅盤上便會發出清脆的聲響來報時。

機械計時器

公元前117年,東漢的張衡製造了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天儀,初步具備了機械性計時器的作用。後來歷代相繼製作附有計時裝置的天文儀器,宋代蘇頌製造的水運儀象台中的計時報時裝置,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水運儀象台很大,整個裝置高度近10米,設上中下三層,水運儀象台的機械計時部分設在下層,它能按時刻使木偶出來擊鼓報刻,搖鈴報時,示牌報時,結構非常精巧。其內部的機械組件還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機械擒縱器,與現代鐘錶裡的關鍵構件——錨狀擒縱器的作用非常類似。

元代時,郭守敬將機械記時器從天文儀器中分離,製成機械水力計時器——燈漏。《元史》詳細記載了大明殿燈漏:「燈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為之。其曲梁之上,中設雲珠,左日右月。雲珠之下,復懸一珠。梁之兩端,飾以龍首,張吻轉目,可以審平水之緩急。中梁之上,有戲珠龍二,隨珠俯仰,又可察准水之均調。凡此皆非徒設也。燈球雜以金寶為之,內分四層,上環布四神,旋當日月參辰之所在,左轉日一週。次為龍虎鳥龜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躍,鐃鳴以應於內。又次周分百刻,上列十二神,各執時牌,至其時,四門通報。又一人當門內,常以手指其刻數。下四隅,鐘鼓鉦鐃各一人,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初正皆如是。其機發隱於櫃中,以水激之。」這種使用水為動力源的機械計時器的設計是如此精妙,令人嘆為觀止。

到元順帝時,他命人製作的「宮漏」計時器的設計更為巧妙,「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元史》)可惜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以此為「奇技淫巧」而下令銷毀。

結語

時鐘
時鐘(圖片來源:Pexels)

除此之外,還有像唐代人發明的盂漏和輥彈、明初詹希元發明的五輪沙漏等計時工具各具巧思,這說明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非常之高,只是我們的古人更注重內心的修為,將重心放在了探求人體、生命和宇宙的奧秘之中,走了一條不一樣的科學之路。

責任編輯: 初新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